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我在殡仪馆做葬礼策划师

作者:杜燕 徐婧

你能否接受,在自愿的前提下,生前就举办告别仪式,甚至直接参与策划?

“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过往,聊生死,聊以后没有‘我’的日子。‘我’可以说出心愿清单,甚至当下的‘我’与那个即将逝去的‘我’对话,向亲人叮咛。”

两年前,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的葬礼策划师靳中学策划了一场“生前告别会”。

两年过去了,一切历历在目。

殡仪馆普通人告别仪式(殡仪馆的葬礼策划师)(1)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葬礼策划师靳中学。富田 摄

“死亡”的谈论不再讳莫如深

“一直以来,受很多因素影响,中国人对死亡讳莫如深,但改变正在一点点发生。”对此,靳中学感触颇深。

在进入殡葬行业之前,靳中学在位于北京一家国企做技术员近十年。期间,他好友的父亲意外去世,好朋友悲痛不能自已,靳中学协助与殡仪馆接洽葬礼各种事宜,大到葬礼的整体布置,小到一首乐曲的播放、一朵鲜花的摆放,等等。

好友事后告诉靳中学,那几天脑袋里都是空白的,除了悲痛还是悲痛,靳中学就是牵线引导的人。

听着好友的讲述,回想着在接洽过程中工作人员始终耐心倾听、尽量满足要求的关心和同理心,靳中学从那个时起萌发了要深入了解殡葬行业的想法。

2006年,他进入八宝山殡仪馆,成为一名殡葬行业从业者。

虽然有妻子、父母的支持,但最初的几年里,他不愿对同学、亲戚、朋友提起自己的新职业,“更多的是怕在聚会的场合、在欢乐的场合,引起别人的忌讳。”

“现在周边的人都已经知道我的职业,大家有时候还会展开生死小讨论。”靳中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逐步转变,“死亡”的谈论不再讳莫如深。

殡仪馆普通人告别仪式(殡仪馆的葬礼策划师)(2)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葬礼策划师靳中学。富田摄

把自己当作逝者的临时亲人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工作中,面对悲伤的逝者亲人,在策划葬礼的三到五天时间里,靳中学把自己当作他们的临时亲人,在与逝者家属的沟通中协调事宜,更平抚、疏导情绪。

当逝者家属情绪爆发,靳中学都耐心倾听,给予平和的回应。碰到逝者家属之间有矛盾时,他力劝“暂时的矛盾放一放,让亲人安安静静、顺顺利利地离开。”

记者跟随他来到告别厅,这里即将在第二天举行一场葬礼,他认真查看摆设的花圈、制作的挽联、摆设的花卉等。

他告诉记者,每一场葬礼都会根据逝者的生平,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比如,逝者生前是一名学者,遗像前面的鲜花会摆出一本书的形状;逝者生前是一名音乐家或者音乐爱好者,遗像前面的鲜花会展示出乐谱,等等。

在以梅、兰、竹、菊为主题的告别厅,正中设置了一块大屏幕。他介绍,大屏幕上将以个性化内容展示逝者生前音容笑貌。

“在不违反管理规定的情况下,逝者家属的需求能满足全都满足。”靳中学说,有时候甚至比家属先一步想到去完善葬礼的一个小细节,比如在音频中增加逝者生前经常哼唱歌曲的原声、向逝者敬献哈达完成遗愿,等等。

这样的用心,靳中学15年如一日,至今他已参与策划了近万场的葬礼。

这其中,有几个月大的婴儿的葬礼,也有年过百岁老人的葬礼。葬礼中,有爸妈对孩子无尽的思念,也有年轻爸爸与病魔斗争后“走到生命尽头”想大声对父母说出“我爱您”……

“生命没有预演,葬礼同样没有预演。”靳中学说,中国人比较含蓄,总觉得许多事情还有时间做,许多话还有时间说,但有时候却等不及就触碰了死亡。而自己能做的,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公里,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关爱,希望一场没有缺憾的葬礼让活着的人得到抚慰,人少一些遗憾,更好地活下去。

殡仪馆普通人告别仪式(殡仪馆的葬礼策划师)(3)

清明节,人们在北京八宝山老山骨灰堂祭祀先人。富田 摄

科技改变祭奠方式,不变对生命的敬畏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自然状态。近年来,包括八宝山殡仪馆在内的北京殡葬机构纷纷举办开放日,让更多民众走进殡葬机构、走近殡葬行业,甚至走进社区,介绍惠民殡葬政策,推广融合绿色、科技元素的葬式、葬礼、祭祀方式,也进行生命教育。

今年的开放日上,八宝山殡仪馆推出“花开疫散、礼尚云合”主题演示,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技术当中,以科技化的巨幅纱幕投影拓展空间意境、动态3D高清场景、定制化5D造景,通过剧情式、场景式表达,带领逝者亲友们缅怀先人、祭祖思乡。

在靳中学看来,这些打破了现有的空间束缚,方便现代人怀念和祭奠,但不变的是祭奠的传承性、仪式感、庄严性,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凝视和哲思。

靳中学在脑海里一次又一次重现“生前告别会”,希望在自己承办的每一场葬礼中探索生命教育、弘扬生命文化,让人们能够站在生命终点反思和整理自己的人生。

殡仪馆普通人告别仪式(殡仪馆的葬礼策划师)(4)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办公众开放日。富田 摄

转行进入殡葬行业:让告别体面

一场葬礼、一场祭祀,是对死者的恭敬、尊重,是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

如今,在八宝山殡仪馆,2009年4月从部队复员后的董子毅已经是金牌司仪,拥有工作室的葬礼策划师。

董子毅第一次和“死亡”打交道是在十五年前,他在部队服兵役的时候。2006年的初冬,董子毅在辽宁葫芦岛的山上巡逻时发现了一个白色包裹,包裹里竟然是一名没了气息的婴儿。他心疼孩子,便向连长主动请缨安葬婴儿。董子毅把婴儿安葬好,他有点不甘心。

“这孩子到人世走了一遭,总要留下点痕迹吧。”他找了块石头,刻上日期,立在孩子坟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复员后,董子毅毅然选择了八宝山殡仪馆。

“我觉得这就是早已注定。潜意识里就觉得应该选择这个职业。”董子毅说“那次以后,我改变了对死亡的看法。和这个世界体面的告别,是非常重要的事。”

殡仪馆普通人告别仪式(殡仪馆的葬礼策划师)(5)

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推出水溶祭祀品。富田 摄

这些年,他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他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逝者及丧属,以诚心、耐心的优质服务,主持过两千场告别会,接待逝者家属及来宾10万人次,从未发生任何服务业务差错。

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国人关注死亡教育,改变对殡礼的看法。曾经的空姐范明欣、曾经的幼教老师韩亚茹、刚复员的女士官田馨彤……正青春的她们,纷纷加入殡葬行业,在工作中力争做到“悲伤着他的悲伤、痛苦着他的痛苦、怀念着他的怀念、幸福着他的幸福”,给予逝者家属最好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这个行业多了希望和色彩。

目前,靳中学、董子毅和同事们正在思索和探索:如何将殡葬行业的服务向前延伸,在人们自愿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超前”策划告别仪式,甚至让当事人直接参与策划?是否能帮助临终的人们完成生命里未了的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