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地岛简介(火地岛悲歌)(1)

博物馆中展示的原住民雅马纳生活场景

火地岛简介(火地岛悲歌)(2)

达尔文和贝格尔号明信片

火地岛简介(火地岛悲歌)(3)

又到了帝都雾霾起时,我开始怀念南半球即将来临的蓝天白云,开始怀念火地岛上的那座小城乌斯怀亚。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火地岛省的首府,它的名字来源于当地的原住民雅马纳人,意思是“向西缩进的内湾”,几百年来,这处港湾成为了一座小城。提到乌斯怀亚,就不能不说说火地岛和发现它的航海家麦哲伦——他在南美洲海岸航行时,在南纬52°驶入了一个水道。船队在这个水道中航行了许多天,只见两岸悬崖矗立,树木丛生。山顶上覆盖着耀眼的白雪,山麓是茂密的森林。水道迂回曲折,深达千米。它时宽时窄,宽时可达数公里,延伸成平静的港湾;窄时不到半公里,两岸陡壁夹峙,甚为险要。

起初,岸上见不到村落,也见不到人。后来,在一个皎洁的月夜,船员们在南岸隐约见到了多起上升的轻烟。因为无火不成烟,这上升的轻烟,想必是一堆堆的火,因而麦哲伦便把这里称为“火地”,就是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

我虽然三次来过乌斯怀亚,但是对它的了解是匆匆的。每次都是即将前往南极或者结束南极海上航行后,在这个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停留不到20小时的时间。

好在小城不大,市内徒步就可以走遍,距离码头不远的“天涯海角”博物馆,原来是座银行。博物馆里面展示的是火地岛上当地原住民部落的历史以及动植物标本。

1578年,当时与西班牙作战的英国皇家海盗德雷克在麦哲伦海峡航行时,曾对他们有详细的记录“……这些未开化的野蛮人衣着既精巧又别致。他们的小船是用兽皮做的,他们把一张一张的海豹皮缝合在一起,既没有剪裁,又没有涂焦油,缝制得又坚固又精细,这种兽皮船永不漏水。他们还用兽皮做成碗盘和水桶。他们的刀子是用大个的贝壳做的:挖出壳内的肉,在石头上把贝壳磨到锋利为止。”这是有关火地岛原住民生活情境的最早记录。

1832年12月17日,随英国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至此的博物学家达尔文,也见到了火地岛的原住民。在这次航行中,“贝格尔”号还搭乘了三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三年前“贝格尔”号舰长费茨罗伊在此抓获的四位巴塔哥尼亚地区原住民中三位幸存者。费茨罗伊舰长和他的水手们认定为“野蛮人”的原住民送到欧洲待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来接受“教化”,再让他们“带着铁器、工具、衣物和知识回到自己的故乡,在他们的同胞中间传播文明。”

很不幸,一位原住民在被带到英国后不久就得了天花病而死亡,剩下的三位原住民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学习了英语和“礼仪”,在返回故乡前还受到当时英国国王和王后邀请去喝茶。但是返回故乡各自部落的三个人很快地忘掉了“英国文明”,快乐的回归了自己原来的生活轨迹。

50年过去了,大量欧洲人涌入了巴塔哥尼亚地区和火地岛,他们不但挤压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包括把诸多部落从其祖先生活了6000余年的港湾边、土地上,驱赶到无法生存的荒野,而且用所谓“先进的文明技术”破坏了原住民的食物链,不但杀光了当地的鲸鱼,也杀光了企鹅、海豹和海狮,原住民的食物供给崩溃了,开始出现饥荒,甚至被大量饿死。

更为可怕是,这些欧洲人带来了原住民无法抵御的疾病——肺痨、接着是天花,大批原住民悲惨地死去。当时的欧洲传教士记录到:“原住民死亡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根本来不及挖好足够的坟墓。”1833年雅马纳部落有3000人,1908年只剩170人,到1947年只有43人,而2014年最后1个会讲雅马纳语的雅马纳人也去世了,整个雅马纳人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了。

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大量涌入,导致当地原住民不断被饥荒、疾病夺去性命,现在已经无法在整个火地岛见到真正的原住民了。(金 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