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

文/正又直

编辑/正又直

前言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代中,有着数不尽的智囊谋士,他们个个是精于谋算。

而计策更是一招比一招狠辣,一招比一招诡谲。

从横向维度来看,分为阴谋和阳谋,阴谋更侧重于背后的“偷袭”,在暗地里不知情的下手。

而对于阳谋来说,即使明明知道对方的战略意图,可却根本没有破解之道应对,只能被对方谋划的大局推动。

阴谋我们通常来说已经比较熟悉,那作为另一种的阳谋,在历史当中又是怎样搅弄风云的呢?

今天我们分享四个历史上著名的“阳谋”,前三个虽然精妙,但都是有一定的基础作为前提。

而最后一个在各方面都欠缺的情况下依然获得最终胜利,至今都被多国奉为“神作”。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2)

胡歌谋士形象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汉末年,曹操所挟的天子,也就是汉献帝,是由当时的反贼董卓一手册立的。

而且他之前无缘无故的废了汉少帝刘辩,所以他所扶持的汉献帝其实在当时诸侯林立的时代是少了一分正统性的,甚至于各路反贼们连“清君侧”的旗号都不打。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汉献帝当作正统皇帝。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3)

董卓

吕布杀掉董卓后,董承带着汉献帝寻找新的靠山。

刚开始他们真正想寻找的是袁绍和袁术,因为在各路诸侯当中二人势力最大。

可二人心中各怀鬼胎,袁绍还密谋过立幽州刘虞为帝,奉其为正统,号令天下。

可刘虞对称帝根本没什么想法,袁绍这个计划根本进行不了。

袁术比袁绍更为过分,立什么皇帝,不如我自己做皇帝。

在二人看来迎立汉献帝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可能被群起而攻之。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4)

挟天子令诸侯并不是曹操一个人有这个想法,几乎当时所有有点势力的反贼都有这个想法,不过是立谁的问题。

董承和汉献帝也知道袁绍和袁术两兄弟狼子野心根本靠不住,于是就转而投靠了曹操。

曹操接纳了汉献帝后,最得罪的当然是最大的诸侯袁绍和袁术兄弟。

二人心里十分不爽,曹操既想平息二人的怒火,又不想把这个奇货可居的烫手山芋交出去。

于是就用汉献帝的名号敕封袁绍,而且封给他一个很大的官职——太尉。

曹操想要的其实就是袁绍的态度,一旦最大的诸侯袁绍接受了敕封,那么也就间接承认了汉献帝的正统性。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5)

袁绍都承认了,别人还敢不承认么?

曹操的这一手运营可谓巧妙绝伦,迅速把灭顶之灾转化成最为有利的政治资源。

袁绍本就是个好大喜功多谋少断的人。

他也就默认了这个事实,况且在袁绍心里,只有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其它的东西都是虚的。

曹操的一番运营下,汉献帝才逐渐被各路诸侯渐渐承认。

远不是一个人挟持一个人的浅层次逻辑。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6)

而当时的汉室虽然衰微,可并不是一点底蕴都没有,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追随者的。

最实际的当然是汉室那些实质性的物资了。

骆驼死了也比马肥,曹操所取得的物资也让他迅速崛起甚至逐渐有了和袁绍周旋的资本。

而对于汉献帝来说,在他逃亡的路途当中举目无助的情况下。

只有曹操愿意收留他,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他也一直记得。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7)

这则计谋看似是挟持,但在笔者看来更像是一个崛起的新锐,对一个虽然暮年但名望很高的老翁之间的联合取暖。

这则计谋的高明在于曹操对于局势的绝妙运营,面对这个政治资源怎么用,用何种方法用,在什么时候用的问题。

曹操处理堪称教科书般的精妙绝伦,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汉献帝匡扶上位,并且用正统的大旗迅速遏制住道德的至高点。从此建立了以后逐鹿天下的资本。

推恩令

汉朝前期刘邦分封许多同姓王和异姓王,他在前朝的郡县制中得到反思。

因为秦朝的高度中央集权导致最终宫廷政变,由权利极为庞大的李斯干预大统继承。

于是胡亥的继位导致如此强大的秦国瞬间房倒屋塌。

深深汲取经验教训的刘邦采用周王朝的分封制治国。

最开始的联合治国当然是你好我好其乐融融,基于刘邦的威望仍在,各个诸侯王之间也没有太多的想法。

对于皇帝来说,各个诸侯王更是一种类似于看大门的存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出钱出人出力。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8)

汉高祖

可随着刘邦的去世,分封各地的王爷们开始拥兵自重。

在他们的心里开始有了噬主之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想当皇帝的诸侯怎么能算是一个好诸侯呢?

本就是一个个自主经营的诸侯,谁不想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如果有机会还能继承大统。那会是何等的风光无限。

身为皇帝当然知道这些佣兵自重的王爷们是发溃的毒疮,每天日思夜想的想要把这些毒瘤拔除。

汉景帝的时候晁错建议削藩。汉景帝也是只能试行,没有十足的把握。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9)

晁错剧照

政令一发出之后,得到诸侯王的极力反对。

七个最为强大的诸侯王甚至联合起来以“清君侧”的名义逼宫中央,朝廷又没有足够多的武力去镇压,只能草草的把晁错的性命献出去求得安宁。

七国之乱虽然得到暂时的平息,可对于皇权的威胁日益见长。

直到汉武帝的时候,这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开始着手削藩。

可能一些人会觉得朝廷强诸侯弱直接干就完了。

其实当时的汉朝不光是内部的威胁,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北方的匈奴部落,一旦中央和诸侯王彻底开战,匈奴趁火打劫甚至勾连诸侯王谋反,那对于汉朝而言可就是亡国的危险。

汉武帝彻底平定了北方的乱局,这是着手削藩的基础和前提。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0)

汉武帝

可汉武帝并不想大力出兵削藩元气大伤,只能用怀柔之策才不至于腹背受敌。

基于这个思想主父偃的“推恩令”应运而生。

推恩两个字也很好理解,就是把恩宠进一步扩大核心思想就是:

除了各诸侯王的嫡长子可以继承爵位之外,其它的儿子也能得到一块数量可观的封地和赏赐。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地的权势就会越来越小,对中央的威胁也就微不足道了。

“推恩令“的出台,自然有一些人是不太高兴的

除了各位诸侯的嫡长子外,就是那几个权势较大的诸侯王了。

可并不是所有的诸侯对这件事都持反对态度。

有些诸侯王没什么野心,他们一来看不透“推恩令的本质”,二来也是能给自己次子分封王爵,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况且有的诸侯王也不太喜欢自己的长子,把分封的权利给到自己也是美事一件。所以当时的大部分诸侯王也就同意了。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1)

七王之乱刘濞

主父偃所提出的“推恩令”,实则是对人性特点的精准把控,那些没有继承权利的人拼命想要得到继承权,而原本的继承者害怕失去继承权。

紧紧抓住了人性当中的贪和恨,唤醒了非继承者的反抗。

“推恩令”成了二者之间矛盾转化的润滑剂。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2)

主父偃

基于当时的形势,“推恩令”是代表大多数非继承者之间的权利,它本身就被这群人赋予了正义。

并且团结了多数人,维护了多数人的利益,这也正是“推恩令”的可怕之处。

围魏救赵

说起围魏救赵,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想起三十六计。

这个计策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救当时的赵国。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3)

大秦帝国庞涓

该谋略的出处源自战国时的桂陵之战。战国时期列国伐交频繁。

魏惠王派遣庞涓率大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魏国当时有着号称天下之锐的魏武卒方阵,赵国难以独自抵抗,只能求助另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齐国。

齐国国主任命田忌为将、庞涓的死敌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

孙膑先是佯攻把魏国的军事要地襄陵,用来麻痹魏军,而大军却绕道直逼大梁国都。

得到魏惠王命令的庞涓只能无奈返回。

可魏军早已疲惫不堪,怎能敌过兵强马壮安神养息的齐国精锐,因而大败。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4)

孙膑

然而,围魏救赵,真的仅仅是一句“攻其所必救”?

邯郸被庞涓围攻之时。

齐国刚接到赵国的救援请求,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是否出兵相助赵国?”

邹忌说:“不如不去。”

段干纶说:“可是如果魏国真的攻下邯郸,对于齐国而言绝对算不上好事”

齐威王说:“你说得对,那就让大军在邯郸外驻扎吧。”

段干纶不同意:

“我所说的利或不利,不是这般。援救邯郸,驻军在城外,邯郸内有精兵,外有强援,魏国必然久攻不下。那么庞涓也不会贸然进攻,魏军兵力也无损。这样赵军、魏军之间和平无事,对齐国而言又能有什么好处呢?不如大军奔袭襄陵,魏军必然首位不相顾。从此两国国力大减,就不足以对齐国构成威胁。”

齐威王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大军南下攻打襄陵。

到了七月,邯郸失守。齐军趁魏军疲惫返回之际,在桂陵大败魏军。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5)

齐威王

段干纶的言论可能与三十六计中的原本论述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

个人认为,从计策的角度,段干纶的战争策略,比兵法所言“围魏救赵”更具战略意义。

围魏救赵的一般理解中,把打败魏国作为最终目的,而并没说明击败魏国的深刻目的和齐国的深层需求。

即便是精确掌握魏国的动向,获得了战场大捷,但这只是战术层面而不是战略目的。

而这则计策的高明之处在于,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做成局,赵、魏两国都成了棋子,而非仅仅为了“击败魏军”作为全部目的,更像是一个下棋的人侧重对平衡的精度把控。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6)

围魏救赵绘本

“击败魏军”只不过是眼前的浮云蔽日,真正的目的是“援救赵国”这个道义目标。

当然,齐国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是要获得军事上的绝对领先优势。

对齐国而言,赵魏相争,双方兵力都有所大减,才是齐国想看到的。

论持久战

这则谋略是由我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提出。

当时在华北驻扎了我党主要的军事力量。

经历了日军的残酷围剿、治安战、三光政策的多重打击。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7)

毛主席

毛主席选择了当时损耗最小的打法,也是号称“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

当时的扫荡可不是抗日影视剧当中的轻描淡写,作为针对性强的作战计划,日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密不透风的情报网络,也根据手中的情报做出详细的研究调查,做了周密的战略部署,为此不惜投入数不尽的资源,最可恶的是日本放下所有道义人伦。

尽管战争当中日本经济封锁,细菌战,毒气战等等惨绝人寰的手段都用上了。

八路军由40万减到36万,华北的人口也由当时的1亿锐减到5000万,可英勇的中华儿女始终没有屈服。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8)

日本军官

这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是一剂强心剂,他用最为科学的方式解读了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的结局。

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告诉全国乃至全世界,日本也不是战无不胜,日本也是血肉之躯。

《论持久战》不仅描述了日本侵略主义的优势和劣势,这篇洋洋洒洒的5万字更是极为详尽的指出了如何和日本侵略者斗争的方案。

其中有‘“充分发挥群众基础”、“敌后游击”、“胜利的基础是民兵”等一系列方针。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19)

毛主席

《论持久战》这篇文章是公开发表的,甚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也就是说日本也能够清清楚楚的看到,同时也知道八路军的所有作战方式,最后的结果却只能以失败告终。

可以说这是古今第一阳谋

尾言

四个阳谋当中,挟天子令诸侯是因为曹操用正统的大旗,道德的至高点压制住各路诸侯。

推恩令不仅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更是把人性当中的“爱”混合到这则谋略当中。可最基本的前提是景帝立下的坚实基础。

围魏救赵是因为齐国可以威胁到魏国的核心逼着魏王就范。

这三个阳谋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谋略者强过受算计者,本质上也是通过计谋的形式来节约成本,以更好实现他的目的而已。

而“论持久战”则是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式下,在日军侵略者的来势汹汹、不择手段的残酷中,用最为科学的方式,最为广阔的大局观把这场战争条分缕析,即使对手已然知晓全部,却只能束手就擒。

这四大阳谋作为教科书般的典范,是历史上明珠般的瑰宝,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历史最狠四大阳谋(历史上的四大阳谋)(20)

毛主席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论持久战》

《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

《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