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文言文要过两关,一个是词汇关,一个是语法关。词汇关是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就没法学习文言文。语法属于进阶版,我以前说过,一旦你理解了语法,就好比一把手术刀,无往而不利。也就是说,不但你知道解释成什么,还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解释。这样从根本上理解文言词句何以这样表达的深层原因,学起来自然游刃有余了。

对于文言词汇而言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把握基本的文言词汇。就我所知,目前还没有文言文词汇频度表,就是按照使用频度的高低将常见的文言词汇排序,现代汉语是有这个词表的。这个数量,如果按照中文专业的话应该超过500个,高中大概是300个,初中大概是150个。

文言文语法没有入门书籍(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基础)(1)

二是要注意把握特殊义项。这里的特殊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常用词的不常用义;另一个是不常用字的常用义。这些义项往往为人所不知,或者容易忽略,因而导致无法解释或错误解释。

三是理清复杂的用字关系。比如在阅读古文时,会遇到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同源字等,我们要尽量熟悉掌握文字产生、滋乳、使用的变化的情况。同时,也要突破字形的限制,能够做到因声求义。在这里,我们必须把握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基本词汇的特点,从字的而不是词的角度来学习文言文。汉字在句子中的关系是根据句意来构词的,这不像英语,每个词之间都有固定的间隔。而在汉语中,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可能是一个词。比如:说姗姗(来迟)、扶摇、咖啡、沙琪玛、吊儿郎当等。文言文中,最常见的是由两个字组成一个词组。比如:妻子、非常、其实、虽然等,在文言文中,它们都是词组而不是词,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古今异义词。

文言词汇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就应该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尝试用语法知识去分析文言文现象。了解语法,能让我们明白古人的表达习惯,从根本上把握古人的行文特点。具体到文言文来说,一是注意词类活用,需要明白常见文言词语的词性,注意兼类的区别,活用只是临时性的。尤其是还会牵涉到句法问题。比如说名词作状语,就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名词无法修饰动词,要让它修饰动词,就要让它成为状语。往往在这名词前加上“在(从)”从表示地点,加上“像”表示状态。

文言文语法没有入门书籍(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基础)(2)

二是特殊句式问题。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而之所以说他们特殊,是站在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分析文言文的。因为文言文的表述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所以就是特殊。这种表述方式很少或者根本不在现代汉语当中出现,比如,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常常不用是来表示,而被动句也常常不用被来表示。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四种类型。对于除省略句外的前三类句式而言,可分为有标志的和无标志的两类无标志的两类。特别是,无标志的特殊句式,只能根据句意进行判断。

至于省略句在文言文当中随处可见,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必须要将句意补足。否则,即使你能把握每一个文字的含义,但是句子仍然是无法做到通顺的。这里还特别要强调对句子逻辑关系的把握,也就是要注意添加适当的关联词语补充文意。

文言文语法没有入门书籍(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基础)(3)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一下,文言文词语随文释义的这样一个特点,因为字典它不可能把一个词的所有的义项给包括进来,有些词它的含义是根据上下文来确定的,字典中是找不到的。就是说,我们翻译句子要做到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该调整句序调整,该补充内容补充,最终以准确传达出作者的原义为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