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绽放青春(小小少年不负青春)(1)

龙腾南阳讯 7月4日,由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南阳市2019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会暨“童心向党”优秀节目展演,在市十三中北校区举行。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富治,副市长阿颖出席会议并颁奖。

荣获2019年“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的同学为:张铭泽、马景杨、李藻儿、李雪菲、何爽、王家飞、冯之瑗、刘一燃、冯湘皓、多俊颖、王如妤、崔笑歌。

他们,从全市300多万名青少年中脱颖而出;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品行之美、文明之美、道德之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好少年”。

永不言弃自强不息 面对病魔乐观向上

张铭泽,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小学部一(2)班学生,因早产脑缺氧导致脑瘫,致使肢体运动障碍、口语表达不清、生活无法自理,但他却处处以正常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生来右手肌张力高的他,为了写好字,一个字要反复擦写很多次,但他从未放弃;一层楼的18级阶梯,即使需要半个小时,寒冬腊月天也汗流浃背的他仍拒绝帮助,坚持独立走上去……虽然现实生活的障碍时时处处在考验和打击着他,但他永不言弃、勇往直前的精神极大感染着全校师生,期期被评为“自强小标兵”。

市第八小学六(7)班学生冯湘皓,2015年被确诊为急性淋巴B细胞白血病后,便与病魔展开顽强斗争。在北京住院期间,积极接受治疗,还坚持读书,经常联系班级同学,交流读书体会。返校后,发奋努力,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十名。课余时间,经常参加慰问敬老院的活动、为残疾儿童献爱心活动,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他们面对挫折,自强不息。

勇挑重担孝善爱亲 逆境奋斗积极进取

黄台岗镇第一初级中学九(2)班学生王家飞,母亲和妹妹都患有先天性哑疾,且智商低于普通人,他便和父亲一起照顾母亲和妹妹,从不叫苦,不喊累。节假日回到家里主动帮父亲承担一些家务活和农活,尽自己最大能力为父母减轻负担。在学习上,勤奋好学,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作业本都是正面写题,反面演草,并鼓励同学们也这样用,勤俭节约。组织学生收集班级的饮料瓶和废作业本,积攒起来卖废品,是全校师生公认的“孝顺阳光少年”。

马景杨,方城县第一小学二(4)班学生。2019年春节前,马景杨的父亲突发急病去世,懂事的他勇敢地和妈妈撑起这个家。在学校,成绩优异,把平日的零花钱默默积攒起来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从2017年到2019年,坚持学习珠心算,获得“中州杯”全国珠心算邀请赛特等奖、南阳市“金钥匙杯”第十六届少儿珠心算比赛一等奖、“华文杯”珠心算邀请赛郑州站看心算一等奖和听心算2位数组季军等。

传承家风品学兼优 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李雪菲,第十五小学六(1)班学生,出身军旅书香之家,良好的家风塑造了她刻苦自律、勤学上进、关怀他人的优秀品质。不满4岁开始学习小提琴,截至目前,已19次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奖励,北京、香港、维也纳都曾留下她勤奋的足迹。2018年5月,她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独奏演出,成为河南省多年来第一位登上中国最高殿堂级演奏舞台的儿童独奏小提琴手。李雪菲不仅特长突出,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连续五年连任学校中队长,连续四年担任校大队委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队干部、学习标兵和 “文明学生”。 何爽,桐柏县程湾镇完全学校七(2)班学生,是家庭的“掌门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把家庭里里外外整理得井井有条。2018年的寒冬,低温把她的右手冻得多处流血,溃烂不止,但她不叫一声苦,老师发现后,给她敷药,为她买了防冻写字手套,但她仍然坚持给大家做示范动作,演讲革命故事,勇做镇里留守儿童艺术团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活动的骨干队员。 市第二十五小五(3)班学生多俊颖,3岁时第一次接触到戏曲,就喜欢上了戏曲这个文化的瑰宝。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她跟着DVD自学。2012年参加了河南电视台742期的“梨园春”节目,得到戏曲名师、戏曲专家的指点,在戏曲道路上一步步地走下去。获得河南电视台戏曲“小梅花”奖、“巩义市首届戏曲文化艺术节”金奖、“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银牌证书、南阳市“寻找南阳最美朗读者”大赛一等奖。还多次被邀请作为“梦想金话筒”、“金舞鞋”等节目主持,2018年被评为宛城区“新时代好少年”。

善心善举感动南阳 乐于助人热爱公益

李藻儿,市第十四小学三(3)班学生。2018年9月19日下午放学后,李藻儿在新华城市广场南门,看到一个失去双臂的流浪汉跪坐着乞讨,面前放着一个好心人送的面包,只能望面生叹,眼睛直直地盯着面包,脸上流露出十分饥饿的神情。李藻儿没有顾忌流浪汉脏兮兮的样子和身上散发出的难闻气味,毫不犹豫地拿起面包,撕开包装袋,一边喂流浪汉吃面包,一边小声地说:“叔叔,您慢点吃,别噎着!”这温馨的一幕感动了路人,热心的家长用手机拍下小视频,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人们纷纷点赞。2018年被评为卧龙区“新时代好少年”。

刘一燃,市第十九中学校七(16)班学生。在学校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经常到景点做讲解员,到社区慰问老人,捐助孤苦贫困的人。冬天动员母亲为贫困学生捐助了100双棉鞋。崇尚环保低碳出行,坚持步行上学。她多才多艺,曾荣获中央电视台“星光闪闪亮”第四届全国少儿主持与表演电视才艺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依法治国”读书教育活动一等奖、第十一届《舞动中原》国际标准舞公开赛一等奖等。

冯之瑗,市第十三中学九(12)班学生。连续4年参加乡村留守儿童圆梦大型公益活动,累计为“同心书屋”捐赠杂志、图书400余册。多次参加白河湿地公园植树、牵手抗战老兵等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2017年,她散步时捡到一部手机,主动交还失主。曾荣获河南省中小学生优秀作文二等奖,两次荣获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一等奖,连续两年荣获“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金奖。2018年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南阳市“优秀学生干部”等。

崇尚环保勇于奉献 甘做“雷锋式”好少年

王如妤,市第二十六中学九(1)班学生。2019年2月28日,南阳新闻网上发出了一份《南阳市垃圾分类进校园倡议书》,在学校和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倡议人就是王如妤。她父亲是环保公益事业志愿者,在父亲影响下,她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在老师的支持下,号召同学们一起为环保尽自己应有的力量。她还拿出自己积攒的压岁钱,为学校捐赠20个分类垃圾桶,并印发宣传资料,向全校同学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她的带动下,学校成立了第一个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团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环保小达人。

崔笑歌,邓州市花洲实验小学四(2)班学生,3岁时,结识了妈妈所在学校的聋哑孩子,每个月末,她都要来到聋哑学校,用攒下的零花钱为聋哑孩子带去水彩笔、美术本等。7年来,与她结为手拉手好朋友的聋哑孩子有5人,帮扶其学习、生活上的物品合计6000余元,还发动家庭成员,为贫困儿童、环卫工人等捐款5000余元。多次被评为邓州市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学生、新时代好少年。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 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