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团魔鬼训练(1081女孩严苛标准打造最强女团)(1)

匆匆吃过晚饭走出食堂,杨馥睿加入十几名女兵组成的纵队。在高跟鞋与水泥路面轻盈又极具韵感的撞击声中,纵队穿过浓荫掩映的主干道,拐过夕阳斜照的运动场,向泉水潺潺的花园行进。在阳光不燥、晚风轻柔的夏日傍晚,整齐行进的女兵分队是营院内最靓丽的风景线,常引得人们驻足观看。

杨馥睿是西部战区陆军某旅话务连的一级上士,这条熟悉的路线,她已走了12年。路线的终点,是花园旁极具科技气息的通信大楼,在这里,十几名女兵将分赴不同的通信值勤要素,其中杨馥睿等5名女兵的岗位,是各要素中业务量最大的综合台。2011年,杨馥睿参军入伍第二年,她所在通信团整合保障要素,在全军率先建起集电话查询、电话转接、故障申告、业务咨询和地方公共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有个特别的代号——“1081”。

女团魔鬼训练(1081女孩严苛标准打造最强女团)(2)

1分钟输入180个汉字、敲出400个数字、答出70个电话号码、3秒听音识人、半小时背记100组陌生电话号码……6年前,当杨馥睿向新兵李怡展示自己的“绝技”时,李怡觉得这些技能不只是恐怖,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年这不可能的任务,对如今已是中士的四川姑娘李怡来说,只不过是“出师”的达标线。每名话务女兵,至少要经过长达半年的训练,熟练掌握“脑、耳、口、手”四功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拿到属于自己的工号,走上值勤岗位。

李怡回忆,练脑功,必须把数千个电话号码牢记于心,随时能够检索出来,她用了1个多月才过关;练耳功,只要用户拿起电话说声“喂”,就得立刻听出对方是谁,更苛刻的是还要掌握多种方言,甚至要根据语气、语调辨别对方的身份和心情;练手功,每次背完五笔字根就在小臂吊水壶、绑沙袋,练习手腕的耐受力,胳膊常常肿得抬手就疼。

女团魔鬼训练(1081女孩严苛标准打造最强女团)(3)

比起手臂的肿痛,口功训练更让李怡焦虑。为了纠正李怡浓重的四川口音,杨馥睿让她每天对照《新闻联播》练习普通话,反复读报纸。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杨馥睿去哪里,李怡必须跟到哪里,但读报纸不能停,影子般亦步亦趋,直到一周后李怡普通话达标才作罢。

李怡有个山东籍同年兵,在口功练习上也有相似的经历,班长好不容易纠正好她的普通话,起初上岗值勤还挺顺利,某天遇到一个山东籍用户,没说几句就被对方淳厚的乡音带“跑偏”了,在报号码时把“三”读成了“腮”,把“二”读成了“勒”,让一旁领班的杨馥睿哭笑不得。

老兵们训练年轻话务员的招数很多。二级上士李珊为了帮新兵降低打字出错率,把键盘的回删键抠掉,代之以金属图钉。“这样的招数很有效。”中士孟安安说,“同年兵中有打字速度慢的,但最多被扎两天后,就不再需要回删键来修错了。”

女团魔鬼训练(1081女孩严苛标准打造最强女团)(4)

“你在七夕喝白酒遗失了53个珊瑚。”杨馥睿这句话,起初让孟安安莫名其妙,当她明白这代表着“17789145335”的电话号码后,感觉自己一下子“开了窍”,触类旁通,那些冷漠的数字似也变得亲切起来。为了记住庞杂的数字,女兵们发明了联想法、谐音法等多种记忆方法,把枯燥的数字编成顺口溜、谐音句,改成歌词、小故事,让背记号码变得既有趣又高效。

话务连指导员张琪说,军龄稍长的“1081”女兵几乎都有个破旧的键盘,那个键盘上,许多按键的标识是消失的,标定键位的F键、J键上的小凸体往往也是磨平了的。女兵们还坚持对着镜子练口型,咬着筷子练微笑,每天对着录音笔一遍一遍听自己的声音,只为了提升沟通的亲和力,让每名拨通“1081”的用户都有如沐春风之感。

就是这样严苛的训练,让一批批话务女兵练就“一口清”“一说准”“键指如飞”等专业技能,拿到自己的专属工号,走上“1081”的值勤岗位。在未来无数个漫长且平淡的日子里,她们默默坚守在三尺机台,为军地用户提供着最优质的通信保障服务,寒暑不辞,晨昏不辍。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林歆、舒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