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多说了,相信大家对这个地方,不说去过吧,至少也是听到这三个字,就觉得如雷贯耳了。

唐代诗人张继路过苏州时候,在姑苏城西大运河畔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寒山寺伴随着这首诗,声名云扬海内外了。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1)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后寒山,希迁在此重建伽蓝(冷知识普及: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祗园精舍”,这些具有佛教特色的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的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因此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我的文章姑苏城游(八):不是塔的塔?-游苏州报恩寺中所提及韦应物的诗:开元精舍中的精舍两字,便出自此处),希迁题字牌匾:寒山寺。从此姑苏便有了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枫桥景区内,关于这个景区,我在上一篇姑苏城游中已经介绍过枫桥夜泊处了(详见:姑苏城游(九):穿越一千二百六十余年的愁唱-枫桥夜泊,游览贴士:成人门票是20元,凭导游证16元,学生证10元,幼儿免费。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必备)。寒山寺位于枫桥夜泊处西侧,跟张继当年夜泊处隔了一条京杭大运河旧河道,游览完枫桥铁岭关,即可过枫桥而奔寒山寺,以上图片是我隔岸所拍,游人众多。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2)

寺内

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世人皆知张继,却不知寒山寺的创立者-寒山大和尚,此人也是唐代著名诗僧。寒山作为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二十世纪以来一直受到日本的推崇。以上寒山拾得问答,便是寒山和拾得两个大和尚留给后人的哲理辩论。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3)

寒山寺金顶以及西游记人物

从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遭劫,但事后总能复建,足见寒山寺在历代人们心中的地位。相传拾得大和尚后来远渡重洋,来到“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传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日朝深受唐宋文化的影响(以至于朝鲜在明朝灭亡后还要替宗主国复国,只不过被清朝吊打),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诗就在日本一版再版,并且有十多位学者对其诗作了大量研究、注释及翻译工作。日本著名小说家森鸥外曾根据寒山诗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在图书馆看过)前闾丘胤的序言,写了名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说,深受日本人的喜欢。正因为如此,所以日本人也特别喜爱中国的寒山寺。这个也是每年元旦,有大量的日本和南朝鲜人来到寒山寺听钟的原因。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4)

大雄宝殿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5)

历代枫桥夜泊碑刻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文征明手书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现在嵌于寒山寺碑廊壁间的文征明所书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6)

寒山寺历经各朝劫难,又经历了抗战磨难,至1954年寒山寺才又有僧人。1979年除夕,在苏州市对外友协倡导配合下,举办第一届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此后人数、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活动。同年,寒山寺加快了修复和重建的进度,历经几十年,才形成现在的格局和规模。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7)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8)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9)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10)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11)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12)

我1999年在寒山寺附近上大学,曾多次夜探寒山寺,那时也是年少气盛,自付姜太公开路百无禁忌。现在要我进去寒山寺,说实话我也是不大愿意,但是这次为了写姑苏城游系列,我就硬着头皮去了一次。寒山寺现在我感觉已经变成一个较为商业化的寺庙了。购票进寺这一点我就大不喜,再者,在寺庙内,只要花上个十几元,就能在大雄宝殿前撞个几下钟听个几声响,体面全无,我觉得这个也是对寒山,拾得的大不敬。反正我在枫桥游览的时候,寺内的钟声是络绎不绝,聒噪的很。鉴于某些方面的敬畏,我去寺庙,除非烧香,肯定是不会踏入正殿偏殿等地方,顶多在外面走动。但是寒山寺这方面,个人认为做的不好,大家都百无禁忌的想进就进毫无肃穆之意。

寒山寺下姑苏城(姑苏城游十)(13)

寒山寺外何山桥

最后一张照片,是枫桥景区北的何山桥,我上的大学就在桥的西侧。每年一到元旦,桥上就挤满人,大家都来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过呢,我从来没去轧过这种闹忙,四年大学期间,元旦都是躺在宿舍里的床上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数着入睡。正所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宿舍。钟声悠悠催人眠,梦里尤见伊人楚。

好了,夜已深,以寒山的诗作《拾遗二首新添》结束本文吧: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以普通游人的视角带你看遍苏州。大家好,我是荣宝昌,受父亲影响,是一个喜欢到处游玩免费景点的社会闲散人士,原为从事地产行业的机电工程师,现为闲散人员。平时爱好了解一些人文习俗。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热爱江南人文。荣宝昌是我祖辈所创商号,曾经经营玉器,古玩等雅物。欢迎大家指正我的文章,感谢。

荣宝昌于公元2022年农历壬寅年十月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