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全家福现状 李嘉诚与大儿子在家中合影(1)

上世纪60年代末 香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香港豪门大宅的内部,是什么样子?

半个多世纪前的港式大宅

1963年,李嘉诚以65万港币从华人会计师李卓权的手上买下了港岛深水湾道79号大宅,这座豪门大宅堪称是港式宅邸的典范。1969年李嘉诚与大儿子李泽钜在家中客厅的这张合影,让我们得以一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香港豪宅的内部装修。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照片。

李嘉诚全家福现状 李嘉诚与大儿子在家中合影(2)

1969年开年 李嘉诚父子合影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摄于1969年年初,当时李嘉诚全家刚从新加坡搬回香港居住不久。

从这张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地上铺的是地毯,墙上铺的是石砖,有点美式风格的影子,整体看上去十分考究,虽说是半个多世纪前的装修设计,档次上却丝毫不输现代豪宅。

那时的李嘉诚,是香港塑胶业的泰山北斗,旗下长江公司塑胶厂是亚洲最大的对美塑胶产品出口商;由李嘉诚作为创会会长在1960年创办的“香港潮侨塑胶厂商会”也已壮大成“香港潮侨工商塑胶联合总会”

李嘉诚全家福现状 李嘉诚与大儿子在家中合影(3)

陈培、李嘉诚等香港塑胶工业元老


这座1957年修建的大宅,李嘉诚一直住到了2007年,因为要推倒重建才不得不搬出,2007年~2013年间,李嘉诚暂居于另一处私宅(港岛寿山村道22号大宅)。

2013年,长达6年的重建完工后,李嘉诚又第一时间搬回来住,足见对此座大宅情有独钟。

60年代 李嘉诚富甲一方

众所周知,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大陆仍一穷二白之时,香港便已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工商业一片繁荣,富绅名流云集。

除了老牌豪门外,新兴富商多半是靠办厂致富,因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之所以能够腾飞,靠的就是以纺织业、制衣业、塑胶业为代表的工业出口繁荣,令香港从过去的“转口港”蜕变成由本地制造业主导的轻工业城市。

李嘉诚全家福现状 李嘉诚与大儿子在家中合影(4)

上世纪60年代末 香港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正是发迹于英殖民时期的香港(港英时代),靠工业发达。

1950年他与叔父李云崧、堂弟李澍霖合资在筲箕湾创办长江塑胶厂,生产销售塑料水桶;1955年,李嘉诚从一本当年十分有名的英文杂志《Modern Plastics》上获悉欧洲出现了新的塑胶花制造技术,他便亲赴意大利引进该技术,工厂转型生产塑胶花,大获成功,1957年长江塑胶厂一年内获利近30万美金。

李嘉诚全家福现状 李嘉诚与大儿子在家中合影(5)

五十年代 李嘉诚的长江公司塑胶厂


至五十年代末,李嘉诚已是香港财力最雄厚的工厂主之一;按出口额计,1960年李嘉诚的长江公司塑胶厂是全香港规模最大的塑胶工业出口商。

李嘉诚的塑胶厂不仅在规模上有优势,而且热衷创新,据香港贸发局前雇员Sarah Monks撰写的《玩具港》一书中记载,李嘉诚曾发明“双色注塑法”,震撼业界。

李嘉诚全家福现状 李嘉诚与大儿子在家中合影(6)

当年 英国雅丽珊郡主与李嘉诚


1960年,李嘉诚与张华达、陈培联合创办了“香港潮侨塑胶厂商会”,李嘉诚被推举为创会会长,奠定了其在香港近现代工业史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