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棒性(robustness)就是系统的健壮性。它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比如说,计算机软件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能否不死机、不崩溃,就是该软件的鲁棒性。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系统,当我们的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引子”攻击时,如:家长们普遍担心的手游,但对不同的孩子,结果却不尽相同,有的孩子经得起考验,有的孩子却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学业荒废,甚至出现生理技能的损伤,极端案例孩子可能会失去生命!
学生沉溺于手游图
究其原因,前者是由于孩子的鲁棒性很强,后者是因为孩子鲁棒性较弱,换言之,就是鲁棒性强的孩子自组织能力强,受外界影响小,反之,自组织能力弱的孩子更容易被外界控制,即被他组织。
孩子交流图
孩子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热力学”系统,他们每天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物质和信息,为了保持自身系统的平衡,客观上来说,他们也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交流。孩子吸收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吸收的信息内容更是千差万别,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地球村里”,信息内容质量的好坏很难区分,学生只有依靠自我加工和反馈,来保持自身系统的平衡,从而不造成系统的“塌缩”与“崩溃”。
信息交流图
然而,可怕的是自组织的过程有一个“瓶颈”,就是“沙堆”效应。如果,你用手拿沙子在地面上累起一个沙堆,然后不断在其上面加沙,沙堆最终会崩塌,最后的一粒沙子就会使系统“崩盘”。或许,压垮我们孩子的最后一粒沙子就是最后进入孩子系统的“不良”信息。
沙堆效应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不能理解,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受了一次挫折或者一次责难和批评,突然爆发,甚至自残,根源就来自自组织的临界点,父母和老师的最后“刺激”或许就是引发孩子“雪崩”的导火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父母和老师也是冤枉的!
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使其有更强大的“鲁棒性”,也就是说让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有更强的“免疫力”呢?这不仅是家长,也是学校,更是全社会值得关注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