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杰

乌鲁木齐的灵魂之地(大梦开始的地方)(1)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新疆魅力之大,就在于:人未动,心已远。

7月21日,中午时分,《中国青年》乌鲁木齐专题调研组一行还在西行的飞机之上,俯瞰窗外时还很难准确分辨出新疆和甘肃的界限,但在脑海里已不由自主浮想起《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来,而且呼吸吐纳间仿佛已经嗅到了吐鲁番葡萄瓜果的味道和江布拉克金黄麦浪泛起的大地芬芳……尽管新疆已不是第一次去了,但每一次都让人心生感慨,浮想联翩。

一路西行,大约东经97度再往西,山川地貌渐渐有了变化,这里就是新疆的地缘了。“博格达峰舞动云裳,天池湖水碧波荡漾。丝绸古道驼铃再响,塔里木河静静流淌。冬不拉琴声正悠扬,伊犁河谷奶茶飘香。欧亚铁路通向远方,天空中有雄鹰飞翔……”新疆大哉!通常,我们习惯说“大美新疆”,就我国陆地国土面积而言,新疆占六分之一。置身新疆,天高地远,美则美矣,“望山跑死马”绝非传说。大小聚落、城际之间,动辄距离好几百公里。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徒步而行的年代,其跋涉劳顿之苦可想而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则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著名风景区天山大峡谷左近,有一个地方名叫包家槽子村,具体到卫星定位的经纬度交汇点为:东经87度19分52秒,北纬43度40分37秒——这个中心的所在地,就是国际确认的亚洲地理中心点,又名“亚心村”。当人的双脚站在亚心村那一刻,鸢飞唳天,苍穹浩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之感油然而生……

新疆,古称西域,意为中国的西部疆域。西域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也就是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从字源意义上讲,凿,开也;空,即通。而“疆”字,则义源于农田土地划界,《说文》:“.(疆),界也。从.、三,其界画也。”“疆”字后来义广,又指政治疆界。如《左传》桓公十七年:“夏,及齐师战于奚,疆事也。”早在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府就设立西域都护府(今新疆轮台县境内),管辖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国中央政府管辖。清朝前期,新疆地区由伊犁将军统辖。1884年,也即光绪十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设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在地理大发现的年代,相对于“中心地”理论,实则“非中心地”作为历史与地理的特殊结合点,往往一些重要的历史机缘只存在于此。新疆的特殊与重要就在于,一直以来,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要津,民族色彩斑斓多姿,令各路探险家为之神往,也是世界上唯一有多种古代文明体系碰撞、交融并且至今仍留有影响的地方。比如,《史记·天官书》上曾说:“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是,1995年10月,在新疆民丰县尼亚遗址出土的汉代彩锦护膊,也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

季羡林先生曾在《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一书中指出:“我们知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明月出天山”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

在唐代诗人李白笔下,新疆意指边塞,其用词豪放且语多悲壮:“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但,历史的另一面,新疆作为欧亚大陆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丝绸之路亦拥有“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我们常感慨,在中国,有两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存:一个是凝固的万里长城,另一个是流动的丝绸之路。一静一动,构成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框架。1877年,曾七次到过中国的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古代新疆,犹如一匹华美而灿烂的丝绸,一端系着东方文明,一端系着西方文明,众多不同形态的古代文明在此碰撞、交融,留下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历史遗痕。张骞、班超、玄奘……今天,当我们回望那个年代一路西行的身影,除了赞美他们的“伟大”,还真想不出其他更合适的词汇。

乌鲁木齐的灵魂之地(大梦开始的地方)(2)

乌鲁木齐城市街景 于国伟 提供

而历史转折点的出现,林肯·佩恩也在《海洋与文明》中“海上丝绸之路”一章作了这样的描述:“在中亚,‘伊斯兰之境’与唐王朝的西部边界接壤,唐王朝的军队此时正将帝国的边界向西推进,横跨长达2000英里的沙漠和草原。在两大文明进行直接接触的时期,由于二者内部的剧变,商人们的注意力从横跨中亚的陆上丝绸之路转移到海上丝绸之路。”

饶是丝绸之路陆海转向,但不可否认的是,畴昔走过漫长陆上丝绸之路的,不仅有载着东西方货品的商队,多元化的宗教、文化和思想事实上也在这条路上传播生发。在这个意义上,新疆无疑堪称一个巨大的文化容器。

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院士在《张骞探险之地》一书中,曾略带遗憾地描述,“史料没有记下第一个走完这条从中国通向罗马的路的人名。那可能是一位命运多舛的罗马士兵,也可能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粟特商人,抑或是一位中国使节,或是一位将基督教从拜占庭传往中亚的传教士。”好在,人生易老天难老,前人写进书本中的历史,印在大地上的足迹,总不会被岁月的烟尘完全抹去。700多年前,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一行,一路向东抵达中国西陲的帕米尔高原,自新疆喀什起步,辗转于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循着蒙古铁骑的声威和足迹翻越关山戈壁,横跨西北、华北的大漠草原,跋涉西南的山川险阻,再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直至福建泉州,经历了九死一生,最终完成了他们的东方之行。而700多年后,一位名叫翁一的中国探险家,亦用了22年的时间,行走于大漠关山之中,追寻着马可·波罗当年的足迹与大梦,他从1980年开始,跋涉18个省市自治区、146个县,行程26636公里……

前人走过的路,自有后人来追随。在乌鲁木齐市前往吐鲁番途中,东南距离8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名闻遐迩的小城:其声名非出自优美的自然风物,也不是来自醉人的民族风情和惊人的古迹,而是因为一段优美的旋律和诙谐的歌词,这就是《达坂城的姑娘》中吟唱的达坂城。这次采访调研期间,《中国青年》记者一行在7月26日正午时分抵达了阳光酷烈的达坂城爱情小镇,站在当地强劲无比的风中,西部歌王王洛宾1938年改编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而记者采访到的身边更真实感人的故事则来自一个名叫王江江的80后河北青年。10年前,26岁的王江江还是远赴意大利学习歌剧的留学生;10年后,35岁的王江江已成为新疆民族音乐十二木卡姆(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人,并且在新疆娶妻生子。从当年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的传唱人阿布都古力、克里木父子到现代音乐人王洛宾、王江江,音乐之魅,在于“乐以道和”,于能歌善舞的新疆民众而言,则不啻是天山上融化的雪水、黄沙中生长的黄金。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丝绸之路宛在,往事并不如烟。历史的转角处,发展变化中的新疆,时时焕发着新颜。从旧时的“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万大军进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漫长民族融合的进程,也是兄弟守望相助的过程。1934年,新疆发布政府令《改缠回名称为维吾尔布告》,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首次准确表达了“Uyghur”名称的本意。今天,行走在新疆各地,时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句法,令人感到亲切,其实也是治疆兴疆的要义。

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祖国多个民族在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建家园,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

给我一个馕

食物,往往是认识一方水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以烤文化为主的新疆,馕的历史至为悠久,堪称以方言形式保存下来的古老饮食财富。

汉代班超通西域,胡饼传入内地,《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胡饼即馕。

在新疆,馕作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餐桌主食,其江湖地位恰似四川的花椒、甘肃的土豆、东北的大米。一场面粉与水的相遇,通过干热烘烤方式,成就了新疆地区蔚为大观的馕。除了品类多样、便于保存的优点之外,历经两千年时光,新疆馕至今仍顽强地保留着代表性的地域美味,释放着巨大的生存力。在当地,走亲访友,馕作为伴手礼最合适不过。20世纪50年代,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带上馕,要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的故事,至今引为美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被馕喂养大的新疆人,对于馕的心心念念,绝对称得上“朝斯夕斯,念兹在兹”。从甘肃来疆工作已经二十多年的李瑛,很率直地告诉记者:“如果几天不吃馕,牙齿痒痒的,心里怪想念!”

2018年12月25日,集馕文化展示、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乌鲁木齐市馕文化产业园在水磨沟区开园。这无疑是一个大创意。7月24日下午,在馕文化产业园,新疆馕王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素有馕王之称的吐尔逊江·阿不拉花了近两个小时接受《中国青年》记者采访,为我们详细介绍馕的制作与秘密。据他透露,在馕生产加工区,已有馕生产设备127组,能够生产157个品种的馕。现在,数十家食品企业借助馕文化产业园搭建的“工业 文化 旅游 电商”大平台,不断延伸产业链,每天花色各样的10万只馕品销往北京、上海、河南、山东等地。在现场,记者品尝到刚出炉的馕,其温软酥香,足以令一个来自南方稻米产区的人也忍不住食指大动、大快朵颐。至于冷却变硬的馕,当地宣传干部轩辕兆勇自有诀窍,“掰成小块后浸泡在煮好的牛奶里,新疆人的日常早餐别有一番风味”。

馕之诱人,早在唐代,白居易就曾作诗《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今时之日,在物产丰富、历史漫长的新疆饮食结构中,馕的地位依然稳固如斯,难以取代。辽阔地域上旱地粮食作物的馨香,事实上正以馕的主体形式,实实在在滋养着新疆人的一日三餐……

有意思的是,除了新疆馕,同样是干热烘烤的方式,面粉与水的奇妙旅程一路西行,也成就了另一种名为桑噶、统治伊朗的扁面包,而在更西一点的法国,则直接衍生出了一句几乎不容反驳的名谚:“没有面包,没有朋友。”同样有意思的是,面粉与水的干热烘烤之旅经一路东进,由新疆抵达陕西,中原饮食文化场域馍的横空出世再次令人叹为观止,而再往东,更遑论其他地方美食如烧饼、锅魁等等。

一言以蔽之,以馕为表征的新疆,正是面食文化至为重要的必经之地。根据吐鲁番出土的十六国隋唐时期的文书记载,从陕西到新疆乃至西亚伊朗高原,面食,而非粒食,一直是丝绸之路各地的主食。此为实证。

“六个首府”:光荣与梦想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2018年夏天,北京101中学的一位王老师利用暑假,花了整整二十天独自驾车游历新疆,他发在朋友圈里的微信让人动容:“新疆是全中国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无独有偶,这位王老师的两位大学同学,也是第一次去新疆旅游,各自拖家带口,最后在乌鲁木齐巧遇了,临了彼此感慨:“来了新疆真不想走,玩不够,明年再来!”

旅游业其实是传播一个地方区域形象的有效途径,在新疆更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2018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5亿人次,比2017年增长40.1%;201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5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6%,预计全年将超过2亿人次。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用实际行动为新疆的和谐稳定打卡、点赞。

大稳定大发展,小稳定小发展,不稳定不发展,而且会倒退——这一点,在新疆已成为共识。在乌鲁木齐市,万达广场夜市和星品汇堪称网红打卡“圣地”。作为“新疆之窗”的新疆国际大巴扎,中外游客最多一天能达到30万人次。7月25日傍晚,《中国青年》记者在大巴扎采访时,既见识了什么是自由漫步、乐此不疲的海量游客,也见识了什么是当地年轻人玩得正嗨的街头乐队,更有意思的是偶遇了一位胸前佩戴各类奖章、在大巴扎街头独自快活舞蹈的八旬老人——从着装、面相上看,他与本地人无异,但细聊之下,原来竟来自遥远的宁波,属于当年支援边疆建设,最后安心留了下来,在新疆安营扎寨,数十年而无莼鲈之思……

让年轻人愿意来,来了能留下,留下能安心,这其实也是近年来新疆全区孜孜..、致力追求的光荣与梦想。仅以援疆干部群体为例,1997年以来,先后有15975名援疆干部来到新疆,这个数字今天仍在不断攀升。15975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数字符号,还是15975颗热忱真挚的心,是堪比当年“十万大军进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现代新疆佳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亲临新疆视察,多次主持会议研究新疆工作。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民生,作为治疆之本,体现着民众真切的获得感。来自 2019年第16期《求是》杂志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全疆新增 就业47.85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80.5万人次,零 就业家庭持续保持动态清零;截至2018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 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47%;目前,新疆已基本实现 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南疆3年学前教育和12年基础教育全覆 盖。2018年,新疆学前幼儿入园率已达到95.95%,学龄儿童小 学入学率达到99.9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 累计达2.35万亿元,2018年达到3022亿元,占当年新疆财政支 出的60.3%;2010年以来,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已累 计投入援助资金1035亿元,引进合作资金近1.8万亿元;1952 年,全区生产总值仅为7.91亿元。2018年,这个数字是1.2万亿元,增长了200倍!

而作为新疆首府的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则一直强调发挥首位度作用全力打造“六个首府”,按照“打造和谐稳定、既优又强、民族融合、宗教和睦、独具魅力、干净美丽‘六个首府’的定位,建成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绿色健康、宜居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而发展作为硬道理,既是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兴疆之要。《中国青年》这次为期八天的专题调研,记者深度走访了高新区(新市区)、经开区等多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采访了为数众多的优质企业和优秀创业者。一路行经所见,新疆正紧抓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提高幅度之大令人吃惊,靠天吃饭在当地早已成为历史;工业生产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高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力量不断涌现;大数据、“互联网 ”、分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更是蓬勃发展,2018年全区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800亿元。

让大美新疆动起来、快起来,数字同样会说话:21个民用机场,309条国内国际航线,全疆高速公路里程突破48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6200多公里,新疆通往中亚和欧洲19个国家26个城市的西行班列2018年突破1000列大关,等等,新疆速度堪称实打实。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曾推出《新疆一分钟》微视频,“一分钟”展示新疆大地“分分钟”的日新月异:一分钟6.4吨棉花销往世界各地,一分钟风力发电7.07万千瓦时,一分钟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迎送44名旅客,一分钟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65.39吨,一分钟332位游客领略新疆大美风光……

新时代,新新疆。

如果说,新疆是一首史诗,相信一千个人定能读出一千种韵味;如果说,新疆是一面镜子,相信每一位心怀美好之人定 能从中看到天使。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谨向祖国致以 深深的礼赞:青春中国,新疆美好!

乌鲁木齐的灵魂之地(大梦开始的地方)(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