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奶茶控”们的快乐水“塌房”了。近日,主打无糖饮品的元气森林因其“暧昧不清”的宣传语致歉。

元气森林称,其宣称“0蔗糖”的乳茶并不是“0糖”,“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文字游戏绕晕了消费者,他们此番只认清了一个现实:广告语听起来可以“狂喝不胖”的“快乐糖水”,其实正在让他们悄悄变胖。不少网友表示受到了欺骗:“骗我花钱就算了,怎么还骗我长胖?”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表示,“无蔗糖”并不代表“无糖”。“除了蔗糖,饮料中还可能添加其他糖类物质,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高级行业分析师宋亮分析称,消费者对于“无糖”“代糖”类产品的认知还不到位,元气森林对于其误导式的宣传,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元气森林怎么分辨真假(元气森林就0蔗糖)(1)

(图源自CFP)

“糖”而皇之的“0蔗糖”宣传

4月10日晚间,元气森林官方微博账号发布致歉声明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元气森林同时提醒: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

元气森林怎么分辨真假(元气森林就0蔗糖)(2)

(图源自元气森林官方微博账号)

此外,元气森林还为此前购买过元气森林乳茶的用户发放20元现金红包,并且对拆箱、未拆箱乳茶进行无条件退货。

不少网友表示,之前就是因为元气森林的乳茶宣称无糖才放心购买的,“本以为又能喝到奶茶,又能不长胖,谁知道商家是在玩文字游戏。”对于元气森林的致歉,有网友直呼:“道歉有用吗?我的肥肉不接受道歉!”

王思露表示,“无蔗糖”并不代表“无糖”。“一般来看,无蔗糖食品当中虽然没有蔗糖,但其中常会添加结晶果糖、海藻糖、麦芽糖浆等糖类物质,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

记者查看元气森林乳茶产品的配料表发现,“结晶果糖”赫然在列。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含量越高的成分在配料表中位置越靠前。记者发现,“结晶果糖”一项排在上述乳茶配料表的前五位。有网友不禁表示担忧:“如果有糖尿病人受到这种误导式宣传的影响,饮用了实际上‘含糖’的元气森林乳茶,后果该由谁承担?”

“0蔗糖”不等于“0糖”,如果不是元气森林迟来的“提醒”,大多数消费者可能至今都难以区分这两者的概念。新华网评论直言:“提醒?元气森林该好好反省!”

“无糖”“代糖”概念正热 元气森林“乘风而起”

“糖”对味蕾的诱惑让很多消费者又爱又恨——想吃又怕胖。同时,在科学观念的普及下,不少人认识到过多食用糖可能会导致肥胖、衰老等后果。近几年,“无糖”产品的出现直戳消费痛点,精准平衡了人们在健康和口感之间的纠结。“无糖”“代糖”“0热量”,很多消费者被这些自带健康光环的宣传字眼吸引,毫不犹豫地下单。数据显示,近六成的中国消费者购买过无糖饮料,2019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

随着“无糖”概念的兴起,主打无糖的元气森林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公开资料显示,元气森林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互联网 的饮料公司,专门生产无糖、低热量的产品。2019年“618”期间,元气森林在天猫卖出226万瓶饮品,总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而元气森林2020年5月单月的销售额就达到2.6亿元,超2018年全年;2020年,元气森林的销售额接近30亿元。

销售额迅速增长的同时,元气森林于近期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翻了近3倍。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元气森林把线下渠道销售目标定为75亿元,相比去年的30亿元,也翻了2倍不止。

宣传方面,元气森林紧抓年轻人的消费痛点,通过小红书、微博、直播等多种渠道进行互联网营销。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曾公开表示,“我们敢在创造20亿收入时,就掏出18亿去做广告投放,在纽约、伦敦、莫斯科等中心城市做品牌露出。”此番广告投放逻辑多年后在元气森林身上重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元气森林就是“伪日系包装 网红传播方式 打擦边球、吸睛”的营销模式,可以说是一家“互联网 饮料”公司。“与普通快消品稳扎稳打,依靠渠道的增长方式不同,元气森林基本上是依靠不断的融资来迅速占领市场。”

“暧昧不清”的宣传语 是误导还是欺骗?

朱丹蓬直言:“元气森林只是一个网红品牌,在主流的消费群体里,还没有形成整个品牌的认知。”

宋亮分析称,元气森林主打的无糖产品门槛很低,产品内在的技术创新性不强,具有可复制性。“这类产品打着健康的旗号,但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快消品。”对于此次元气森林这种误导式的宣传,宋亮表示,“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食品标识不能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

“元气森林在另外一款产品(苏打气泡水)中所宣称的零糖也并不是真的零糖,还是含有代糖。因此元气森林的广告、宣传不仅欺骗、欺诈消费者,而且有违规的风险。”朱丹蓬指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范世乾表示,元气森林上述标示和宣传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元气森林的宣传显然是引人误解的宣传”。

范世乾强调,企业在宣传中应该遵守《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除了不能虚假宣传之外,还不能使用模棱两可、引人误导的语言进行宣传,否则同样违法,应该受到法律的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