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库是黄河干流最重要的一座调沙水库,也是最后一座水利枢纽。自2002年首次实施调水调沙以来,小浪底水库已经成为黄河治沙的“排头兵”,削减河床、冲沙入海效果显著。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1)

从每年6月下旬开始,黄河的调水调沙正式启动,持续时间约为20天。在今年6月19日,小浪底水利枢纽如期打开闸门,三个排沙孔同步开启,首日流量达到2680m³/s,20日8时达到3080m³/s。现场放水的景象相当令人震撼,“人造瀑布景观”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调水调沙20年,黄河治沙有何成果?

黄河是世界有名的多沙河流,年均输沙量达数亿吨,中游的三门峡、小浪底两座水库拦河而建,拦沙、滞沙效益显著。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2)

在骨干枢纽中,小浪底水库的地位最为突出。该水库总库容为126.5亿立方米,控制了黄河92.3%的流域面积,控制沙量接近100%,有效减轻了黄河中游的泥沙隐患。调水调沙运用于汛期来临之前:小浪底水库先是降低水位,再通过上游来水形成的异重流效应“清库存”,黄河泥沙逐级向下游转移,最终排入渤海。

调水调沙试验20年来,黄河的“地上悬河”风险正在逐渐降低,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威胁渭河行洪的“潼关高程”趋于稳定,维持在327~328m,黄河中游的河床进入平稳运行状态。

其次,黄河下游的河槽不再萎缩,河床也不再抬升,整体下切深度平均达到了2.6m。

最后,小浪底下游的过流能力也明显增大,由调沙前的1800m³/s增加到了现阶段的5000m³/s左右。这意味着下游主河道应对大洪水的能力显著提高,漫滩风险大大降低。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3)

和上世纪相比,黄河的河势、河情已经明显好转,这都要归功于调水调沙的成功运用。从更广的角度来看,调水调沙还为黄河三角洲提供了生态用水,既增加了湿地面积,又吸引来了数百种水鸟,“生态黄河”的蓝图逐渐成为现实。

更让人振奋的是,黄河每年产生的泥沙也在减少,黄河水正在变清!

从潼关水文站的监测数据来看,上世纪前期黄河的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随着我国植树绿化工程的实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开始见效,泥沙侵蚀、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改善。2000~2019年,潼关站的平均输沙量下降到了2.4亿吨,减幅超过80%。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4)

除了调沙、减沙之外,黄河沿线也进入了“用沙”阶段,泥沙正在变废为宝。

黄河的泥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根据粒径大小的不同可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经过分级筛选后,天然河沙可用于不同的用途。

例如:粗砂可用作建筑行业的混凝土骨料;中砂可与常规用砂混合使用,提高建材强度;细沙既可用于抹面勾缝,也可用于矿坑复平、巩固黄河大堤、改良盐碱地等用途。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5)

以三门峡库区为例。三门峡水库被誉为“黄河明珠”,但库底淤积的泥沙却高达63亿m³,宛如一个“沙库”,泥沙资源储量巨大。2022年1月,特制的“浚河007号”绞吸挖泥船正式进入三门峡库区,顺利完成了清淤试验。从库区抽出的泥沙主要用于:填平矿坑、改良土地、新增耕地等等,这对于黄河泥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试验意义。

中下游“流鱼”一年一度,黄河生态受到影响?

黄河的泥沙是一把双刃剑,利用水库冲沙是最高效的排沙方式,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生态困局:黄河的“流鱼”现象。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长河,但生物多样性较低,鱼类仅有120余种,是典型的生态敏感水域。而在排沙时期,下游河流的含沙量急剧增大,很多鱼类会因缺氧而昏迷,随波漂浮在河面上,这种现象就是“流鱼”。因此,排水排沙引起的“流鱼”现象使得脆弱的黄河生态“雪上加霜”。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6)

从2012年以来,黄河沿线增殖放流力度增加,鱼类数量增多,“流鱼”期间的鱼群密度也因此提高,引得沿线居民前往观看和捕捞。据报道,黄河边上的捕鱼队伍长达30多公里,有些居民一天就能捕捉上百斤,大部分都是鲤鱼、鲢鳙和鲶鱼,个头大的能达到10斤以上。

调水调沙给黄河的鱼类资源带来了一定的损失,生态调查也证明了这一影响。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7)

黄河鲤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黄河鲤鱼是黄河的土著鱼,也是我国的四大名鱼之一。即便是这种高度适应黄河水环境的鱼类,在调沙期间也难逃一劫。

一方面,排沙会导致下游水量剧增,库区中的鱼类被冲到坝下,剧烈撞击后会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比如:鱼头、鱼尾破裂,存活率降低。

另一方面,泥沙增加、翻浮会导致溶氧降低到2毫克每升以下,黄河鲤鱼的鳃部被沙粒粘住,引发呼吸障碍,导致晕厥死亡,最终任人捡拾捞取。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8)

调沙对黄河鲤鱼等土著鱼资源的破坏,又该如何修复呢?在调沙后,加大鱼苗放流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只要有效放流量多于“流鱼”的损失量,黄河的鱼类资源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9)

值得注意的是,调沙期间水质变化最大的是黄河干流,而支流的水文指标则没有太大反差。因此,还可以加大对黄河支流的生态保护,改善栖息地和产卵场,为干流的鱼类提供避难场所。

今年黄河防汛压力大,调水调沙有多重要?

小浪底水库放水排沙,主要是为了迎接黄河汛期的洪水做准备。在126.5亿立方米的总库容中,调水调沙的专用库容为10.5亿立方米,腾出后可有效缓解防汛压力。

黄河流域的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雨水来势汹汹,河道的过洪能力有限,因此防汛任务严峻。

而在今年的汛期,防洪压力有增无减。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预报:今年5~9月份,我国的气候形势复杂,高温、暴雨洪涝、台风雨涝多发,整体评价为“一般到偏差”。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10)

在黄河的中游和下游流域,预计出现强降雨的概率较大,汛情需要提前防范。正因如此,小浪底水库必须提前腾库,在排水的同时顺便排泥沙,进而恢复有效库容。

调水调沙对黄河意义重大,一是出于排沙的需要,二是出于防汛的要求,其必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调水调沙在生态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总体而言,这一治沙措施仍是利大于弊。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11)

事实上,黄河的“流鱼”现象也不能全由调水调沙来背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在于黄河的泥沙。要想从根本上减轻“流鱼”的危害,就必须要从源头入手,减少粗细泥沙来源区的泥沙输入,通过水土保持、边坡防护来降低黄河的含沙量,使黄河水质更优、水体更清。

黄河的治理,重在生态,贵在坚持。数据显示,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率已经从1990年的41.49%提高到了2020年的66.94%,在黄土高原地区,保持率稳定达到63%。在壶口瀑布段,“清流飞瀑”的奇观连续多年出现,水质变化肉眼可辨,大美黄河值得期待!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的影响(黄河的喜与忧)(12)

调水调沙、源头减沙的经验表明,黄河的泥沙问题已不再是无解的难题。同时,“泥沙资源化”也为黄河泥沙的利用打开了新出路,未来的黄河有望成为一条生态之河、财富之河、幸福之河,“绿水青山”终将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