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现实生活中以及网络空间,一些人热衷于谈论“鄙视链”,非常喜欢制造“鄙视链”,动辄以自己身处“鄙视链”上端、有不少层级的下端而引以为自豪。工作、学习、起居、休闲爱好,甚至婚恋嫁娶,都不乏“鄙视链”。“鄙视链”被津津乐道,大有风靡一时、渐成社会生活新时尚之势。
譬如,上大学有“鄙视链”,北大、清华的鄙视其自身以外所有院校的,“985”的鄙视其他一本院校的,其他一本院校的鄙视二本院校的,二本院校的鄙视大专、中专、技校的……再如,幸福家庭比拼有“鄙视链”,已婚有子女的鄙视已婚无子女的,已婚无子女的鄙视离异的,离异的鄙视未婚恋爱中的,未婚恋爱中的鄙视单身的……还有,社会阶层也有“鄙视链”,科技新贵鄙视土豪,土豪鄙视中产阶层,中产阶层鄙视工薪阶层,工薪阶层又鄙视低收入群体……
情景图片
此外,年龄有“鄙视链”、性别有“鄙视链”、行业有“鄙视链”,音乐有“鄙视链”、绘画有“鄙视链”、文学有“鄙视链”,摄影有“鄙视链”……就连喝茶、喝咖啡以及看电视剧,也都有“鄙视链”。仅只一个北京城,东西城区与平谷、怀柔地域之不同,就有了“鄙视链”,海淀与其他区域教育资源之不均衡又生发出了教育“鄙视链”,乘坐地铁拥挤程度不同使不同线路的地铁也有了“鄙视链”。鄙视的链条环环相扣,人与人之间互相睥睨、伤害的程度可想而知。
我们不否认,从一定程度上说,“鄙视链”揭示出了多元化社会中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揭示出了社会阶层的差别之大以及人群之间的各种差距。并且,“鄙视链”揭示出的各种事物之间,的确不乏表象上的高下差别,不乏更加大众化与相对小众化的区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就构成了鄙视与被鄙视的关系,并不意味着就要确立放大此方优势与夸大彼方弱势的“鄙视链”。即便一些“鄙视链”更多带有调侃、玩笑性质,依然难拂其轻浮、自诩与不尊重他人的底色。
其实,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网络空间;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个人修为,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平等处世、友善待人,此乃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之为人必须坚守的原则底线。人生而平等,自当互相尊重;人所从事的职业亦无贵贱高低之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也。而人的爱好、口味与生活的地域有关,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情景图片
社会生活走向现代与多元,意味着人应更加内敛、自律,人与人之间应更加理解、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深入人心,更多体现在民众的言谈举止间,内化为一种向善的渴望与积极行动的力量。
可以说,“鄙视链”违背基本的道义准则与常识、常理,不符合公序良俗,不符合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实在没有存在的理由。
遗憾的是,或许是由于社会时尚一旦形成便惯性强大之故,或许是人性中趋利避害之本性使然,我们看到的是,不少人面对是非对错了然的“鄙视链”,不是自觉加以抵制、摒弃,而是对号入座,欣欣然加入其中。
这部分是由于,在“鄙视链”中,人人害怕自己身处下端,故一定要为自己所处的位置加码;自己在这方面的“鄙视链”中落败,一定要在其他方面的“鄙视链”中胜出;自己在这个“鄙视链”中被鄙视,一定要在那个“鄙视链”中去鄙视别人。如此循环反复,以获取虚妄的话语优势与精神上的快感。
情景图片
事实上,夸大自身的优越感以及鄙视别人,并不能占据人生的制高点,相反,其还会在道义与公正原则的映照下失分。同理,被鄙视者的“低下”,并不能反衬出鄙视者的“高大”。与其说这是一种个人涵养及心理上的恶趣,不如说是一定程度上社会风气的堕落。鄙视与被鄙视,到头来难免人人受伤害。文明社会的大厦由此而黯然失色,和谐社会由此而蒙上阴影。
不夸张地说,“鄙视链”必然会造成人心的浮动、价值导向的偏颇,必然会造成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不友善、不体恤现象的加剧。半真半假、戏谑调侃背后问题多多,人人自当远离之。
实则,“鄙视链”折射出的是当下真实的社会生态、社会生活以及浮躁的人心,内里更透露出社会阶层的差距、固化以及社会地位、收入等的不平等而对社会与人的消极影响。对此,还当从更进一步优化社会结构、缩小贫富差距以及倡导现代文明的人际关系入手,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促成现代文明风习春风化雨,润泽世道人心,彻底铲除“鄙视链”产生和存在的土壤。
但愿人们都能认清“鄙视链”的危害,人与人之间更多一些理解、关爱;但愿人们对“鄙视链”的荒唐能够多一分警觉,让“鄙视链”成为人人鄙视的对象,令其淡出社会生活与网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