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大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的了一场大战,史称涿鹿之战。《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这是一场奠定华夏文明的战争,黄帝最终击败炎帝蚩尤,一统中原,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子孙由此诞生。

上古神兽蚩尤坐骑(传说中蚩尤坐骑)(1)

在这场战争中,根据史学家考证,双方都可能都有派出同一种生物——熊猫。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圆滚滚胖乎乎萌萌哒的国宝熊猫,难怪说,戴墨镜的都不好惹。

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战斗力极高,在中国神话中的他是兵主战神,他的坐骑是嘴可咬碎沙石,并且自身刀枪不入,力气还奇大无比的食铁兽。《神异经》中有记载说:“南方有兽焉,角足大小形状如水牛,皮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其粪可为兵器,其利如刚,名曰啮铁。”

那这食铁兽到底何许兽也,能得到战神的青睐收为坐骑?原来,在四川省的《北川县志》中记载,把大熊猫称就是“食铁兽”。早在古籍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汉东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晋朝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中,对大熊猫这样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有更详细的记述:“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上古神兽蚩尤坐骑(传说中蚩尤坐骑)(2)

不仅蚩尤这边有熊猫出战,黄帝也有特殊技能驯兽术,《史记•五帝记》记载,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这熊罴貔貅貙虎就是黑熊、貔貅和老虎。黑熊老虎大家都熟悉,这貔貅不是个招财的神兽吗?难道是要在战场为我方提供金币加成?

上古神兽蚩尤坐骑(传说中蚩尤坐骑)(3)

貔貅

其实,在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有对貔貅的描写: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陇蜀馀闻》也有:貔貅产峨嵋,自木皮殿以上,林木间有之。形类犬,庞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生长在峨眉山,在林木间活动,身躯庞大,反应迟钝,这不正是熊猫吗,至于我们看到的貔貅形象,则可能是后世人们的艺术加工而成。

实际上,在千百万年前,熊猫也是地球上的大哥大,和大家所熟知的剑齿虎,猛犸象一样,都是狠角色。而且,人家在那时候也是吃肉的主。但是,由于地球天气变化,越来越寒冷的气候让熊猫被迫南迁,并且开始吃素,久而久之,爱吃肉的熊猫就变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大熊猫。

戴墨镜的不好惹,胖子生气也不好惹,要是戴墨镜的胖子生气,可就更不好惹了。据统计:熊猫咬合力1298磅,比黑熊猛,仅次于北极熊,在一份咬合力榜单里,熊猫排第五,速度超过刘翔,能把三四头狼当玩具玩儿,能爬上二十米高的树。

上古神兽蚩尤坐骑(传说中蚩尤坐骑)(4)

树上结满了熊猫

提到了蚩尤的坐骑是熊猫,我们也顺便提一提人皇初祖黄帝的坐骑——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黄帝的应龙擅长"蓄水",但后来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闲居南方,应龙整日无所事事。物华变幻,斗转星移,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上古神兽蚩尤坐骑(传说中蚩尤坐骑)(5)

应龙

或许是蚩尤战败后,食铁兽被黄帝封印,变成大熊猫,现在靠卖萌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