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食》诗,是唐代诗人韩翃([hóng])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因为这首诗,人们知道一个古老的节日:寒食节。一千多年过去了,寒食几乎被大家遗忘了。
壹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在古时,寒食节是重要的节日。
追溯寒食的起源,需要回到远古时期。当时,寒食节也称“禁火节”。远古先民相信火也会衰老,也会死去,火是有生命的。自冬至始,阳气发动,旧火渐死,新火将生。一百零五日后,禁火数天,据《周礼》记载,司火之官摇木铎修火于国中,为季春钻木以出新火。此乃寒食节的人类学起源,很多原始民族都有隆重的取火祭祀仪式。
春秋时期,“禁火节”成了“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文公的名臣介子推。据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时,臣下介子推曾经割股给他充饥。晋文公归国后,分封群臣,介子推不愿受赏,于是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还是不愿为官。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柳树下。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是我国唯一以饮食命名的节日。
自此,寒食节一直沿袭。到唐代时,寒食节成为了全国性法定节日。唐代诗人张说《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就描写了唐代宫廷过寒食的热闹景象。
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
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
斗敌鸡殊胜,争球马绝调。
晴空数云点,香树百风摇。
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
皇情爱嘉节,传曲与箫韶。
此外,很多唐朝诗人都曾以“寒食”为主题作诗——
贰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
在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祭祀扫墓是寒食节的主要内容。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到了唐代,寒食扫墓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寒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祭祖
寒食节,正值春天,春和景明,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蹴鞠、荡秋千、踏青、咏诗,在这一天,古人尽享春日风光。此时的热烈欢快不输清明和上巳。王维曾作诗咏叹: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逐渐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到宋代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寒食后第三日,即是清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此时,气清景明,万物生长,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两大习俗,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二者兼行,后者更盛。
明 仇英《春游晚归图轴》
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不过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却是千年如一的流传了下来。
叁
寒食节宜食?
寒食节不能起火,家家禁止生火。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人们需要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为“寒食”。
久而久之,许多地方便在寒食节中创造出各式的寒食,历经数代沿承至今,成了一道道独特的清明时令小吃。
此外,各地还有鼠曲粿、馓子、艾糍、麦糕、朴籽粿等特色小吃。
来源:“唐诗宋词元曲”“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微博
编辑:吴琼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