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毡,说白了也就是在写毛笔字或者画中国画时用于衬垫在宣纸下边的毡子。这个书桌上的衬垫之物,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被书画家们郑重地称为“文房第五宝”。人们之所以把它和“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相提并论,是因为它是所有书画家乃至学习书画的人们在写字、绘画时须臾不可离开的辅助工具。

书画毡是毛毡制作与文化相结合的一个独特品种,是根据几千年传承的毛毡加工技艺演变而成的。我国古代制作毛毡,是把羊毛或鸟兽毛洗净,用开水烧烫、搓揉,使其黏合,然后铺在硬尾联、草帘或木板上,擀轧而成的。《说文》解释说“蹂也,蹂毛成片,故谓之毡”。《考工记》进一步阐明:“毡之为物,无经无纬,文非织非衽。”这就是说,毛毡并没有经过纺捻和编织加工的过程,纺织学上称为无纺织物。它的出现,远比任何一种毛织毯都早。新疆地区气候较冷,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广泛使用。我国的匠人很早就发现,毛兼具柔软与强韧的特性,纤维弹性好,触感舒服,又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因为羊毛毡制品折叠后,都能很快回复原状,不易变形。加上其纤维结构可紧密纠结,其强韧的特性不需要透过针织,缝制等加工,可完全一体成型。我国的匠人把毛毡的特性和中国毛笔柔软、有弹性的特点相结合,创造出了适合中国书法、绘画的毛毡,其中蕴含着中国匠人特有的思维和智慧。

书画毡一出世就被书画家们所钟爱,是因为它在人们进行书画练习和创作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画毡毡面平整均匀,洁白柔软,富有弹性,可衬托宣纸,使书画爱好者和书画家们运笔自如,手感舒适。在作品墨多时,不会跑墨,有托墨的作用;又因为羊毛可吸烘水分,又具有吸墨的作用,大大体现了脱水保墨的良好性能。特别是绘制国画使用皴、泼墨、渲染等手法时,书画毡能够使其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正是因为书画毡的这些独特作用,就成为了书画家及其爱好者们学习创作时的爱物,或是在宽大的书画案上铺上整幅书画毡,或是根据创作的需要铺上相对大小的书画毡,可以说不用书画毡练习和创作书画的爱好者和书画家是绝无仅有的。

书法画毡有啥作用(被书画家们称为)(1)

书画毡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需求,保定的定兴、安新等县就有了一种书画毡制作的行当,并且自打产生以来到现在一直经久不衰,同书画一样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保定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传承人何深,在30多年前拜制毡老艺人张江为师,掌握了制作书画毡的配方,后来又四处遍访名师,经过自己积极努力和不断改进,形成了自己制作书画毡的独特技艺,并创立了保定定兴中堂画毡厂。他们的书画毡制作已经摆脱了原先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使用先进的制毡机器设备,对羊毛进行筛选(把羊毛里的皮头挑出来)—开毛(把购买来的羊毛打开)—提净(提取杂质)—碳化—烘干或晾干—梳理(经梳毛机处理)—铺网(把羊毛铺成网状)—搓坯(经平板机揉搓毛坯)—捣毡(制作毛毡毛坯的硬度)—缩绒(毛毡密度处理)—挤毡(经压毡机把毛毡处理平整)—捣毡(二次处理毛毡密度与交叉力)—漂白(把毛毡色度调整到客户要求)—甩干—质检—烘干—高温定型-—防蛀处理,最后成为入库等待出售的成品。经过由数控机器操纵进料、针刺热合、烫平一次性成型的书画毡,平整、平均、细腻、不掉毛、防皱、折叠后铺平即可使用,比传统画毡的吸水性更强,并且用水冲刷不变形,是书画毡的上乘之选。

他们的产品颜色以白、黑、灰为主,也可生产其他各种颜色的书画毡。产品包括混纺(羊毛 化纤)、一级书画毡、特级书画毡、YT型、描摹(印字及笔画)印格画毡等几十个品种。1998年,中堂牌书画毡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评为“金质奖”。书画艺术是中国的国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书画毡与中国书画艺术相伴而生,形影相随,这里面蕴涵着商机,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010年5月,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书法画毡有啥作用(被书画家们称为)(2)

书画毡包装车间

关于羊毛毡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有趣的一个是关于西方鞋帽商人的守护神圣·克莱门特的。一次圣·克莱门特为了躲避匪徒的追赶而在树林中拼命奔跑,脚开始不断地发热疼痛,但他仍要设法摆脱对他穷追不舍的贼寇,于是他发现树林中有一些羊毛,并停下来开始收集,将收集到的这些羊毛裹住脚,然后再把脚放回鞋中,继续向前奔跑。当最终到达安全的地方他将疼痛的双脚从鞋中取出来时,发现那些羊毛已经变成了一双毡鞋。从此之后,羊毛毡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成为驱赶妖魔、带来好运的神品。从国外到华夏大地,从毛毡到书画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发现或许就是源自于某种的偶然,但被有心人发现并利用起来,就成了人类文化的必需品,虽然仅仅是书画用的毛毡,但其中满满地蕴含着世界劳动者的智慧和对生产生活的美好愿望。

来源:保定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