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妈妈经常教我们读书(母亲说多读书)(1)

□ 记者 宓家峰 夏金秀

9月8日,在我市庆祝第38个教师节大会上,由郝守珍女士、新东升置业集团捐资5000万元创立了淄博市郝守珍教育基金会,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据悉,这是迄今为止我市收到的最大一笔民营企业捐赠。

“郝守珍一辈子敬重读书人,她的人生经历对今天的学生是一种激励,对现在的家长也是一种启迪。晚年的她,更是与人为善,总希望帮助更多的人……”

一段段“回忆”视频,一句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旁白,伴着解说人娓娓道来,让现场与会人员沉浸其中,眼睛湿润,深受感动。视频的主角是郝守珍女士,一位一辈子敬重读书人、关注教育事业、并用自己全部积蓄为淄博教育事业做奉献的可爱、可敬的老人。

当天,淄博市郝守珍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振华,从新东升置业集团创始人曲东升手中接过了总额为5000万元的支票。

“那一刻,我交接的不是支票,是在完成母亲的一个夙愿,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支持。”郝守珍的儿子、新东升置业创始人曲东升说。

在交接仪式完成后,曲东升的脸上洋溢着坚毅与幸福,他用行动告慰自己的母亲:“您的夙愿实现了。”

接力前行,用爱育爱。

据曲东升介绍,1938年5月,母亲郝守珍出生于博山大街。她十岁那年,姥爷郝凤祥因他的两个弟弟参加解放军而被国民党关押致病,不治身亡,姥姥薛希凤独自抚养母亲姐弟三人,历经磨难。那个时代,很多家庭对教育、尤其是对女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不识字的姥姥却坚定支持自己的孩子学文化。白天,母亲郝守珍帮姥姥摊煎饼维持生计,晚上就到博山区报恩寺小学上夜校。1958年,二十岁的郝守珍考取了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山东建材学院)机械专业。

传承着读书向善的家风,郝守珍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下一代。

“现在回想起来,记着母亲絮叨最多的就是‘多读书’。”回忆过往,曲东升眼含深情。

毕业后,郝守珍分配到湖田石矿从事技术工作。成家以后,她也坚持让子女们多读书。石矿学校条件有限,她就把子女们送到几十里外的博山老家和临淄的学校去读书,含辛茹苦倾尽全力教养孩子成人。儿子曲东升在1985年参加高考,以理科淄博市第六名、博山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升入高校就读建筑学。

“我的小妹妹在湖田石矿附近的镇中学上初中,母亲夏天撑伞趟水,冬天顶风冒雪,起早贪黑接送妹妹上学。有一年大雪,她和另一位母亲硬是用铁铲给孩子们推出一条从家门口到校门口的路。大妹在临淄的淄博七中住校,学校生活艰苦,母亲就隔三差五搭乘过路的货运火车给她送饭。她还要至少一月一次赶到博山给我和姐姐送衣送饭……母亲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尽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吃尽了苦,操碎了心。”谈及母亲在子女教育上的付出,曲东升十分动情。

“岁月如流,母亲在一天天老去。母亲一直跟我们说,她有一个心愿,要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为教育做些事。”曲东升说,今年夏天,母亲郝守珍因重症中暑突然离世。他们兄妹几个按照母亲生前嘱托,用母亲的全部400万元积蓄以及新东升置业出资的4600万元,以母亲的名字命名成立教育基金会。“这既是完成母亲的遗愿,也是对母亲养育之恩和教诲之情最好的纪念。”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以如此方式传递着对教育的关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振华老师动情地说:“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要向郝守珍老人说一声谢谢。大爱善举,善心善行,郝守珍基金会将成为一束光,照亮每个学子前行的路。”

记者点评:

关爱支持教育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

资助学生是善举,兴学育人是美德。郝守珍老人和子女用爱去传播爱,因为他们相信,涓涓细流定能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终将点亮银河。爱心善举一定能助力淄博教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编辑:张剑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