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追溯遂宁的历史名人,陈子昂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一位,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诵,就出自于他。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
在射洪金华,他青年时期曾读书的地方——读书台被纳为四川知名遗迹;在遂宁,连续多年每年举办的陈子昂诗歌奖已成为中国诗坛的盛事。那么,陈子昂有哪些历史故事?他和他的诗作,给中国古诗长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陈子昂(661年~702年)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之为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强权、屡次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陈子昂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 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最终导致陈子昂冤死狱中,年仅42岁。
寻找名人遗迹
重走子昂路
再登读书台
射洪县北,涪江之滨,有山名金华。山不算高,但古木苍翠,云雾缥缈,风景十分幽美。但是金华山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不是因为自然风光,而是因为陈子昂曾经发奋攻读于此。
陈子昂青年时读书的地方,就在金华山金华道观后的梧岗峰,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现占地80亩左右,整个建筑掩映于古柏苍松之中,是一组完整的清中期四合院建筑群。
读书台历代多有废兴。光绪六年(1880),知县文芳修葺扩展,至今基本保持原状。这里古今名家匾对甚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甫拜谒读书台,写了两首诗,手迹石刻原存于金华山门外的石华表上,右侧刻《冬到金华山观》,外侧刻《野望》。
除了大量诗文楹联,读书台最让游历者感兴趣的莫过于院中的那块“臭石头”。臭石头,相传是明代嘉靖年间,由射洪县人杨最任云南副使时从曲靖县带回。石头形如人脑,表面微光,若以铁器敲之,臭味顿出,于是被人们赋予它一段神话,说是由害死陈子昂的时任射洪县令段简所变,上天惩罚他死后也要“遗臭万年”。
除了读书台,在射洪金华镇上,也有陈子昂故居、陈子昂墓、陈拾遗祠等遗址。
倾听名人故事
闭门谢客
他在射洪读书台潜心求学
公元661年,陈子昂出生在梓州射洪一个官僚之家。子昂之家为一方豪富,被时人称为“西南大豪”。而年少时的陈子昂却轻财好施、从尚侠义,虽所学甚广,并不以科举为意,且具有比较浓厚的出世思想,这在他的诗中多有表现,如《答洛阳主人》云:“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就是一例。
一直到十八岁,因击剑误伤他人,陈子昂才幡然醒悟。于是,他便闭门谢客,在金华山中的读书台发奋读书。金华山上林木葱郁,环境清幽,是个潜心研学的好地方,加上天资聪颖,昼夜攻读,短短几年时间,陈子昂就熟读诸子百家著作,学业大有长进,尤其对安邦治国的学问以及游说国君的纵横术着迷,便产生了强烈的用世念头,想要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而这数年间,只是陈子昂与读书台的第一段故事。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的科举考试。
第一次考试,陈子昂并没有成功,落第还乡后,陈子昂又再度回到读书台苦心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在故里的这几年,精心读书,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因为这个原因,历代追索先贤遗风,来此凭吊的人非常多,且大多有题记,使读书台中保存了大量诗文楹联,文气四溢。
出奇招赚关注
砸天价名琴震动长安
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却依然落第。
陈子昂一生里最富有传奇的事迹,发生在他参加京试第二次落第期间。
唐代的进士考试,卷子不密封,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看他的名气,更重要的是看是否有达官贵人的推荐。因此参加进士考试,首先就要在长安出名,使自己的诗文让一些有名望的人知道。那如何才能“暴得大名”呢?
唐高宗末年,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的陈子昂在长安街头踟蹰徘徊,偶然见有人捧古琴求售,索价高昂。其实,这个卖琴的人说不定就与陈子昂一样,抱有成名的渴望。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争相传看,由于价格离谱,无人敢于下手。陈子昂看了琴之后,二话没说,倾囊便把琴买下。围观者啧啧称奇,陈子昂觉得差不多了,大声道:“我生平擅长演奏这种乐器,只恨未得焦桐,今见此琴绝佳,千金又何足惜。”众人异口同声道:“愿洗耳恭听雅奏。”陈子昂说:“敬请诸位明日到宣阳里寒舍来。”
第二天,果然宾客满座。在酒酣耳热之际,他手捧昨天新买来的琴说:“陈某虽无二谢(谢眺,谢灵运)、渊明之才,也有屈(原)、贾(谊)之志,自蜀至京,携诗文百轴,奔走长安,到处呈献,竟不为人知。弹琴,我虽擅长,恐污尊耳。”说罢举琴就摔,“哗啦”一声,把琴摔得粉碎,在众人目瞪口呆之下,他才把自己的诗文遍赠宾客。众人愈以为奇,议论纷纷,“一摔千金,此人必是豪贵、奇人,奇人所作,必为奇诗奇文,不观也知其妙。”于是争相传诵。一日之内,子昂诗名满京华。其中“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之句,使人赞不绝口。
在武则天临朝称制时,陈子昂中了乙科进士,这也让他产生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感。唐垂拱二年(685),武则天下令设置左、右拾遗,陈子昂服阙归朝后,迁官为右拾遗,专职讽谏。
但在仕途中仅仅意气风发了几年后,陈子昂的仕途便走向了下坡路。他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
圣历元年(698),一度遭到排挤和打击的陈子昂对仕途感到绝望,加上因为父亲年事已高,他决定辞官回乡。后来,遭到迫害,冤死狱中。
名家谈名人一代“诗骨” 齐梁以来的洪钟巨响
陈子昂在政治上是失败者,但他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唐初诗承齐梁余风,辞藻浮靡。在此期间,陈子昂异军突起,他极力摒斥“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的作品,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作品。
这番惊世骇俗之论,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唐诗的繁荣和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而陈子昂的诗作正体现了他的主张,《感遇诗》三十八首,感时言事,内容广阔,风格苍劲古朴,在当时别具一格;《登幽州台歌》仰观宇宙之无穷,俯察人生之短暂,唱出了千古人生的悲歌。陈子昂无疑是开风气的人物,他结束初唐,下开盛唐,李白、杜甫等大诗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吉狄马加:陈子昂诗词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陈子昂开盛唐诗风,在初唐时,他有一系列的创作,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位置,起到划时代的作用。为唐朝诗风、后期兴盛奠定了基础。”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说,后期成为大诗人的李白,同样受到陈子昂的影响。
吉狄马加说,遂宁是个有浓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在这一方宝地出现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不是偶然的。
商震:影响很深远 是文学里程碑
“陈子昂的作品不多,但影响却很深远。”《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初唐时期所流传的诗词均是多姿多彩,追求华美,双脚离地,而且浮夸现象特别严重。而在现实生活中,则需要反映当时社会发展,人与社会关系的诗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子昂在幽州写下了千古绝唱。“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在当时具有很深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同时,他的诗对后期的文学发展、繁荣,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商震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扭转了唐文化、唐诗词的风气,没有陈子昂“独怆然而涕下”这一哭,就没有后期唐诗的繁荣。
民间故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武则天令建安王武攸宜担任右武威卫大将军,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召集天下骁勇者抗击契丹叛军,陈子昂一见“以身许国”的时机到来,慨然应征,参加了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军中参谋,意气风发地参与征讨契丹叛乱。
谁知武攸宜刚愎自用,对多次提出良计的陈子昂排斥为军曹,只管“草拟文书”,陈子昂郁闷不已,便独自骑马登蓟州楼,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与硝烟四起的战场,他一气呵成,写下著名的《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组诗,慷慨激昂,遒劲有力,是一曲济世而不得的英雄悲歌。
诗仅22字,却创造了雄浑苍茫意境,亦被后世赞为“洪钟巨响”,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以此形容空前绝后。
狱中卜命
辞官回乡后,陈子昂在射洪西山修葺房屋,种树采药,平时与友人卢藏用等在读书台上作诗吟对,过着田园般的生活。居家时,他还采录了汉武帝到唐代的史事,攥写了《后史记》一书,且粗具梗概。
但正当此时,射洪县令段简得闻子昂家中有财,就编了个罪名,将陈子昂抓到了县衙中。按照唐朝律法,百姓犯罪可以用钱赎出,陈家一筹莫展,为了救出子昂,只好纳钱二十万给段简。段简得到钱后,虽然一度放子昂回家,不久又将他重新逮捕,并再度得到了陈家很多赎金。
子昂本来身体就不好,迫于压力下,感觉自己可能过不了这道劫难,便给自己算命。谁知卦成后,他便仰而长号:“天命不佑,吾殆死矣!”便愤然死去。
全媒体记者 刘佳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