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中国陶瓷,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您知道草木灰在陶瓷发展中起到过什么作用吗?昨天(25日),“中国传统草木灰釉的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70多位中外专家齐聚一堂,其中就有人称“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的耿宝昌。
新闻:专家研讨中国瓷器“釉”的起源
目前《青,在当下——何志隆翡翠青瓷展》正在河北博物院举行,展出中国台湾陶艺师何志隆50余件青瓷作品。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华夏祖先在机缘巧合下用草木灰将原始瓷器染青。多年来,何志隆一直尝试用“自然落灰成釉”工艺烧瓷,这是一种古老的烧制陶瓷的方法,以木材为主要燃料,木材燃烧后的灰尘落在坯体表面,造就了青瓷古朴溢彩的青色基调。这种青瓷的釉色、开片以及青翠的玻璃质釉滴,十分具有特点。也因此该展览引发了部分业内人士的关注,像何志隆这样以传统工艺烧制瓷器的人在国内越来越多。
对此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表示,在陶瓷发展史上,釉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缤纷的釉为瓷器穿上了美丽的衣裳,追根溯源给人类“釉”的启迪的就是草木灰。在何志隆柴烧形成翡翠青瓷展在石家庄举办之际,省博举办这次关于草木灰釉传承与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昨天的研讨会上,浙江大学教授周少华、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东和、河北博物院研究员申献友、新加坡饮流斋陶瓷学会会长林亦秋等中外学者和专家,围绕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瓷器“釉”的起源以及传承与发展这一主题相继发言。
抢眼:河北四大名窑标本首次大规模亮相
如果读者觉得错过了研讨会有点可惜,那么不妨去看看今天下午在河北博物院北区8号展厅揭幕的《河北古代名窑标本展》。该展览由河北省古陶瓷学会筹备组与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展出邢窑、定窑、磁州窑及井陉窑的瓷片标本643片(件),年代从隋唐到金元,是河北四大名窑标本的第一次大规模集中亮相。展览将展至6月11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走进展厅您可能会发现,这次展品多为古瓷碎片。对此省博相关人士透露,瓷器因其易碎性,保存至今完好无损的万不及一,“瓷片就成为专业鉴定人员、古陶瓷爱好者以及科技测试人员学习陶瓷鉴定和检测各种数据的重要标本资料。此外有些稀有品种没有完整器物传世,而通过残存的瓷片标本则能使我们窥见其风貌。”
河北是北方最为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邢窑、定窑、磁州窑以及井陉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都占有非常显耀的地位。本次展览分为“上篇 窑址发掘出土标本”和“下篇 窑址、基建工地采集标本”两部分。上篇集中展示了河北四大名窑近年发掘出土的各类瓷片标本;下篇为河北四大名窑的采集标本,如“刻划花、印花龙纹标本”、“黑釉、白釉描金标本”、“官、新官、尚药局、尚食局等款识标本”等,非常具有审美价值与研究价值。
记者同时获悉,5月28日上午省博文博讲坛推出“日本伊万里瓷器和浮世绘——17至18世纪伊万里外销瓷器的美人图”的讲座,主讲人小林仁。伊万里瓷器诞生于17世纪初,是日本最早的瓷器。曾以中国景德镇瓷器作为范本,但随着日本的装饰风格被引入,其面貌逐渐日本化,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美人图”,图式和表现手法与当时日本的浮世绘等风俗画相类。主讲人小林仁现为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主任学艺员、东洋陶瓷学会常任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