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1)

日前,商务部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银川市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成为中国城市投资的“新燃点”。

作为中国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创办于1997年的投洽会此前已成功举办21届,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投资盛会之一。本届投洽会为积极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全国首次评选出18个发展基础扎实、发展动力强劲的“投资热点城市”。该评选主要从投资热力、扩展力、改革力、产业活力等七个方面,对分布在中国城市群战略布局中的重要节点进行遴选。银川市因经济稳健,投资热力和产业活力两项指标排名靠前成功获评。

塞上江南,聚银之川。与投洽会组委会携手发布《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报告的普华永道观察评价:银川市具有链接中、东部地区与中亚、西亚、欧洲的特殊要道枢纽地位,加之气候宜人,资源能源丰富,形成了多元的人口结构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近年来,银川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呈现强劲态势,与“一带一路”沿线等185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往来与交流合作愈发紧密,是阿拉伯国家在华经商的首选投资地,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消费空间、开放开发潜力。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2)

宜居银川。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银川市商务局提供)

开放城市激发投资热力

银川市是中蒙俄和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核心城市,也是全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支点城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及“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其拥有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平台,是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2021年,银川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3亿元,同比增长6.3%;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9.7%,增速位列全区首位,占宁夏进出口总额的61.7%;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全国第二;人口增长率43.45%,领涨西北,全国排名第八位,城市经营综合成本低于东部城市30%-50%。

今年以来,银川市商务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稳外贸、稳外资”工作部署,为全市招商引资增加新动能。1—9月,银川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家,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62亿元,同比增长32%。

数据的背后,既是国家实施一系列利好政策助推的结果,也是银川市抢抓机遇、敢拼能赢、苦干实干的结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随着“一带一路”“东数西算工程”的深入推进,银川市正抢抓发展机遇,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合作交流,推动产业结构由低耗能向高效率转变,加快“三新产业”形成优势特色,构建“两都五基地”发展格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步伐铿锵有力。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3)

中阿博览会跨境电商展区。 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银川市把对外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深化通道建设,强化政策落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实现天津港功能前置以前,在银川市的企业若要出口一批货物,需要先办陆运手续运货至天津港,再办海运手续让货品进箱,费时费力收益低。如今,在银川公铁物流园,企业可实现“一单制”服务,货品在银川市装箱、天津港上船,一站抵达海外国家。宁夏兴华互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芳说,自从实行“一单制”,公司的年货运量从几十箱增至几百箱,贸易额从30万元增至2亿元。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4)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银川展区。

近年来,在自治区商务厅支持下,银川公铁物流园立足铁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与天津港合作,东向开通了银川市至天津港的“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西向开行了从银川市到新疆阿拉山口再到中亚、欧洲的班列,南向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北向开拓了经内蒙古二连浩特至蒙古国、俄罗斯的物流通道,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格局。

银川市积极推进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设,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先导,铁路、公路为骨架的公铁海多式联运体系。口岸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积极打造内陆开放开发新高地。空中通道不断拓展。2021年,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共有驻机场运营航空公司29家,开通了88个城市的136条航线。2016年至2019年,银川河东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每年净增百万人次,并于2019年迈入“千万级”机场行列,成为全国第38个千万级机场。陆路通道取得突破。2016年1月15日,银川市开行宁夏中亚国际货运班列;2017年9月5日,银川—德黑兰国际货运班列开通。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5)

银川公铁物流园银川—德黑兰班列开通。

今年以来,银川市商务局积极配合自治区商务厅拓宽物流口岸通道。3月28日,成功开通银川—天津港“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货量480箱12960吨,货值1亿元。6月20日,宁夏(银川)至伊朗(安扎利)“跨里海”国际货运班列由银川南站始发,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经哈萨克斯坦跨越里海到达伊朗安扎利港。首次打通了宁夏“跨里海”进入西亚国家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与此同时,不断完善口岸功能。6月20日,天津港银川海运集装箱箱务管理中心揭牌仪式在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举行,赋予公铁物流园更多港口航运功能要素,是打造更有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更为便利的跨境贸易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提速、增效、降费的有力举措。同时,公铁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获批。

园区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今年1—9月,银川综保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9.75亿元,同比增长562.23%,分别占自治区、银川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4.93%、42.28%。自2013年底园区封关运行以来,已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729.9亿元,集聚外向型企业418家,在引领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外向型企业发展壮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跨境电商跑出加速度

自2019年12月15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银川)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跨境电商这一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推动银川市外贸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3年来,银川市加快中国(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建成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公铁物流园、兴庆区跨境电商产业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中关村双创园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累计培育跨境电商企业394家,较综试区获批前增加了343家,同比增长7.73倍。

与此同时,高标准承办中阿博览会、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展览展示、会议论坛活动,加强与欧美、中东、东南亚、南亚、中亚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家企业的贸易往来,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800多亿元,东部产业转移“银川洼地”和中国制造、中国企业“在银川聚集、去中东中亚”效应逐步显现。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6)

中关村创新创业中心。

为加快形成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银川市不断加强海外仓储建设,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租赁、建设海外仓。目前,银川市企业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租用海外仓8个,总面积11.1万平方米,海外营销网络布局不断健全。建筑面积约9400平方米的海关综合监管中心跨境电商监管区域已建成投用,设置海关集中审像中心、查验中心、仓储存货区、4条查验分拣系统等,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同时,建成2400平方米跨境电商公共监管中心,配置了跨境电商智能场站系统及智能化分拣、监控设备,与海关系统联网,初步实现智能化理货、拣货、放行、查询等功能。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7)

第六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推介会。

在发展过程中,各产业园区立足优势资源,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银川综合保税区建成跨境电商进出口申报通关管理系统、跨境Ο2Ο新零售系统、电商仓储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展示系统,建设跨境电商Ο2Ο展销店。兴庆区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建成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物流平台、跨境电商投融资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便利化服务。在深圳市设立跨境电商中转仓,开展跨境电商B2B(9710)模式异地报关业务。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引进阿里巴巴、宁夏谷道信息网络技术公司等头部企业,吸引银川市55家本地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出口枸杞、腐植酸钾、碳化硅等本地产品,有效发挥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产业聚集效应。中关村创新创业园的宁夏炬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本地建设品牌服装生产基地,产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欧洲和美国。

为优化金融环境,银川市支持宁夏银行上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标准收发器,实现电子指令和信息标准化传输、一体化处理,构建独立自主、安全可控的跨境人民币支付网络。鼓励各金融机构为跨境企业缴税提供便捷服务,办结境外入库业务时间由原来的5天以上缩短至现在的2天以内,切实为企业纳税提供便利。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8)

中欧卡车班列首发。 宁夏日报报记者 徐佳敏 摄

银川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银川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疾步稳进。在强化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引导本地生产型企业和商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推动枸杞、葡萄酒、纺织服装等传统外贸企业“上线触网”,形成传统外贸企业与跨境电商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拓宽贸易新通道。

集聚要素塑造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银川市把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旺地作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跨越,产业中低端向高端跨越,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跨越的关键举措,确立了建设“两都五基地”、打造“三新”产业新高地的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打造新材料和新能源2个千亿级、新食品1个300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努力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新材料、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能源低碳示范园区。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9)

银川综合保税区。 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摄

立足“工业强市”目标,银川市在精准落实稳经济政策、深入推动园区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特色优势工业体系,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六大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土地要素配置充足,减税降费力度加大,金融支持更加聚焦,人才用工保障有力,营商环境成为标杆;“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开办企业用时最短、不动产登记效率最高、项目审批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示范引领标杆城市。

银川黄河高质量发展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银川)(10)

蓬勃发展的夜经济。

改革聚集优势要素,力推银川市一次次刷新发展新高度、塑造新优势、焕发新动能,带来产业升级、活力迸发。银川市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题先行区建设,在全区率先启动碳排放权改革并开展碳配额交易15笔。加快推动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园区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到62%。建立服务企业5项制度,新增市场主体20余万户,年均增长12.4%,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3户,位居全国前列。(宁夏日报记者 徐佳敏)

短评 :银川,值得期待

机遇,从来都眷顾有准备者。作为西部内陆城市,能从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跻身投资热点城市行列,银川着实不易。

这份不易,是对银川市发展成绩的肯定。从综合保税区到跨境电商综试区,从打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到布局“东数西算”工程产业新高地……一个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之下,银川市全方位开放格局逐步形成,投资吸引力逐步提升。

这份不易,是银川市在创造更优环境上不断努力的结果。事实上,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面对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的客观事实,银川市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构建“有为政府”、强化“放管服”改革,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不少大项目、大企业纷纷落地,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有效集聚,投资“洼地效应”“亲和效应”渐成优势。

这份不易,是肯定,更是期待。众所周知,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而言,谁能吸引优质投资、谁的大项目落地多,谁的经济发展活力就足,谁就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而言,斩获“投资热点城市”这一殊荣,对于银川市就是有效撬动投资消费升级、拉动经济飞速发展的难得机遇。

任何收获都是坐等不来的。如今,银川市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打造投资消费旺地。相信随着这一“金字招牌”在宁夏大地扎根生长、枝繁叶茂,一定能造就一个城市特色更加鲜明、产业集聚更具活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的魅力银川,为宁夏抢占新一轮投资热潮注入澎湃动力。(宫炜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