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它的核心思想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与《千家诗》合称“三百千”,为古代启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三字经 香九龄(三字经中的四个励志典故)(1)

香九龄,能温席——《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三字经 香九龄(三字经中的四个励志典故)(2)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出生于蓟州渔阳,五代后晋时期人物,窦禹钧的成就在于他教育子女方法得当,他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窦禹钧的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三字经 香九龄(三字经中的四个励志典故)(3)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发奋》

苏洵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字经 香九龄(三字经中的四个励志典故)(4)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 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三字经 香九龄(三字经中的四个励志典故)(5)

古人云: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谨记要为自己的求学付出最大的努力,这样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