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31日,西方国家有个传统节日叫“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前夜”,这是一年中最“闹鬼”的夜晚,所以也叫“鬼节”。很多民族都在万圣节前夜有庆典聚会。

1.关于万圣节的传说

万圣节的起源和习俗(关于万圣节的传说与习俗)(1)

这习俗始于公元九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那时的11月2日,被基督徒们称为 “ALL SOULS DAY”(万灵之日)。 相传在这一天,信徒们跋涉于僻壤乡间,挨家挨户乞讨用面粉及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赠糕饼的人家都会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传至当今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讨糖吃的游戏。

另外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杰克的人,他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杰克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杰克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杰克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 杰克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2.万圣节是孩子们的狂欢--不请吃就捣乱

万圣节的起源和习俗(关于万圣节的传说与习俗)(2)

万圣节是孩子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在孩子们眼中,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万圣节的一个有趣内容是“Trick or treat”(不请吃就捣乱),夜幕降临,孩子们都会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于是,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杰克灯”,跑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给钱还是给吃的”。如果大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他们就捣乱,有的把人家的门把手涂上肥皂,有的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大人啼笑皆非。当然,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款待这些天真烂漫的小客人。所以万圣节前夜的孩子们总是口袋装得满满的。

此外,万圣节前夜还流行一个游戏叫“咬苹果”。游戏时,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里,然后让孩子们在不用手的条件下用嘴去咬苹果,谁先咬到,谁就是优胜者。

3.万圣节美食大搜罗

万圣节的起源和习俗(关于万圣节的传说与习俗)(3)

在万圣节前夜和万圣节当天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把餐桌布置得古怪离奇。带血的蜡烛、诡异的餐盘和餐巾……总之,一切与鬼有关就对了。但是其实很多主题餐厅和家庭也不会弄得那么阴森恐怖,毕竟,大家一起共同体验节日的快乐才是万圣节真正意义所在。

虽然万圣节美食没有什么硬性要求,但是南瓜派一定是不可少的。作为万圣节的标志,南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小孩子手上的南瓜灯,而南瓜派更是老少皆宜的美食。此外,万圣节糖果和苹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