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配产业的转型(又一汽配供应链平台成立)(1)

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年后又是头部企业发力的时间段。

最近行业里面有两件事情值得关注。

一是PSA与FCA合并而成的Stellantis集团宣布,将山东“优配车联”、上海“建鑫”、福建“隆信达”整合为一家全国性汽配经销商,未来有机会发展成为一家新的汽配供应链平台。

二是新康众与高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主要发展“好快全”汽配连锁,并把双方的汽配加盟店整合进入同一个体系。

两个事件都是汽配供应链平台的整合并购行为。

与整合并购行为相反的是,行业人士公认,近两年汽配供应链平台的声势有点下降,甚至出现几家企业倒闭的情况。有行业观点认为,在汽配赛道,资本换规模、规模换效率的逻辑暂时还未走通。

一边倒闭,一边并购,一边撤退,一边进入。看似矛盾的事件背后,汽配赛道在今年可能迎来哪些新的变化?

一、头部企业掀起整合并购潮

先看一下上面提到的两个事件。

对于Stellantis,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它是PSA和FCA两大车企在2019年10月合并成立的一家汽车集团。

早在2016年,PSA就在中国启动了欧洲维修这个项目,当时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发展汽修连锁,一方面收编汽配连锁。

从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PSA先后控股上海建鑫,入股山东优配车联,控股福建隆信达汽配连锁,一年时间投资三家区域汽配连锁。2021年5月,已经升级的Stellantis正式控股优配车联,为三家汽配企业的整合打下基础。

如今算是靴子正式落地。

据了解,新公司的主体是优配车联,建鑫和隆信达成为优配的全资子公司,而新公司将统一采购、产品和系统。

优配车联成立于1991年,期间经历了中驰时代,如今进入主机厂体系,主要经营易损件品类,线下的汽配门店以加盟模式为主,全国门店数量在400家左右。

通过这个组织架构可以看到几个特点,一是新公司是一个全国性布局,二是具有汽配连锁的特性,三是公司主体优配车联拥有汽配供应链的基础。新公司有潜力成长为一家新的汽配供应链平台。

这三家企业合并后的业务体量也比较可观,根据官方的消息,整合完成后,新公司将成为独立后市场营收排名第四的汽配经销商。

除了上述的整合并购,另外一个案例是新康众。

新康众的前身康众汽配就是一家易损件直营汽配供应链平台,在2018年与阿里、汽车超人合并成立新康众之后,也是走汽配和汽修两条路。

在汽配供应链上,新康众初期收购了多家区域汽配经销商,用资本换取市场,并在2020年将门店数量扩张到1000家。

不过,近两年直营模式的扩张速度明显遭遇挑战,因此,新康众在2020年3月推出好快全这个加盟连锁,主攻三四五线城市,产品品类也有所精简,这显然是新康众的下沉战略之一,也缓解了直营的压力。

然而,下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行业人士透露,好快全过去两年的发展速度未达预期,因此需要找到一条新路径。

所以,新康众与高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发展“汽配连锁加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高博集团本身发展了意邦人汽配连锁体系,未来这个体系将延用好快全品牌,并采用F6系统,可以说是并入了新康众的体系,同时利用原有资源助推好快全进一步发展。

这也是典型的通过整合并购的方式去扩张。

除了这两家企业,汽车服务世界还了解到,今年京东汽后将大力发展汽配供应链,而三头六臂也提出了更高的加盟招商目标。

可以看到,虽然过去两年多家汽配供应链平台倒闭,但剩下的玩家仍在不遗余力地扩张。

二、整合并购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在汽配供应链平台声势下降,资本撤退的情况下,行业的整合并购行为反而剧烈起来?

在Stellantis和新康众这两个事件中,可以看出一些相似性。

一是两家企业不是单纯的汽配供应链平台,都布局了汽修连锁。

当时PSA连续收购三家区域汽配经销商,目的之一是利用这些企业的本地资源,助力发展欧洲维修的汽修连锁,据透露,今年欧洲维修的目标是发展到1000家以上。

而新康众连续布局天猫养车、修工坊、金铁橡等连锁项目,从最终的目标来看,三个品牌的门店加起来可能达到5万家,这么庞大的数量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汽配供应链平台来支撑。

所以,不管是Stellantis这样的主机厂还是新康众,随着汽修连锁的网点越来越多,对汽配供应链要求的紧迫性就越高,整合并购是最高效的手段,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京东汽后。

二是两家企业的规划当中,轮胎、底盘件等都是下一步的发力点。

欧洲维修方面透露,目前在轮胎项目上已经成立了新的事业部,今年轮胎也是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

而新康众这边的规划更具系统性,其推出的金铁橡加盟连锁,就是聚焦于轮胎和大底盘,可能在3月份正式向市场推出。

新康众与高博集团战略合作的目的之一,正是“帮助加盟商增加盈利和服务专业度的轮胎项目、底盘项目等”。

也就是说,在新康众体系中,汽修和汽配的发展是高度统一和匹配的。

欧洲维修和新康众纷纷关注轮胎 底盘项目,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就是平均车龄逻辑,底盘项目的爆发期已到,而且是一个增量市场。

诸如小拇指、途虎等已经布局了一段时间;快准车服、三头六臂等汽配供应链平台,也是基于平均车龄逻辑大力推出轮胎、底盘相关的产品。这算是近年来汽配供应链的一个主流趋势。

三是整个汽配行业的大环境。

在美国汽配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整合并购是特别常见的行为,背后主要是资本起到助推作用。反观中国市场,过去几年资本有意起到类似的作用,但是收效甚微,以至出现如今的资本撤退现象。

不过,当下的市场迎来了另一个黑天鹅,那就是疫情。

在汽车后市场,相比于修理厂,汽配经销商受疫情的负面影响更深,因为汽配是一个重资产行业,资金占用现象更突出,生存状况普遍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站在汽配经销商的角度,被大集团或大平台并购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

所以,即便是行业出现汽配供应链平台相继倒闭的现象,但是拥有资本和资源的头部企业,基于自身的战略需求和行业客观现状,当下的整合并购是一个很自然的行为。

三、汽配供应链平台的走势

整合并购只是一种战术和手段,从结果上来说,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汽配赛道还未出现根本性的变革,前景仍然不太明朗。

我们还是先对比一下中美汽车后市场。

两个市场最大的差异性在于,美国几大汽配连锁可以通过DIY业务实现toC的业务,从而抓住车主。

而在中国市场这条路行不通,要么只能做toB的业务,要么自己同时做toC的业务,汽配供应链体系起到支撑toC业务的作用。

所以,在中国市场,汽配供应链的最好角色,仍然是一个行业基础设施,而不是一个toC的平台。

这里面存在三种路径。

一是以途虎为代表,近两年其实也在大力布局自己的中心仓、配送网络等汽配供应链体系。但这个体系主要扮演途虎工场店基础设施的角色,还未向行业开放,开放也存在一定难度,仍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体系。

二是以新康众、欧洲维修、上汽通用车工坊为代表,汽配供应链平台一方面向整个行业开放,另一方面也支持内部汽修连锁的发展,而且后面这个比重越来越重,有点汽修连锁反哺汽配供应链的意味。

三是快准车服、三头六臂等企业,虽然去年两家企业都推出了各自的汽修项目,所谓的边界扩张。不过,无论是连锁形式还是联盟形式,都遇到了较大的阻力,目前已经坚定做一个单纯的汽配供应链平台。

汽车服务世界采访快准车服创始人蒋仁海时,对方就明确了自己“不再折腾”,整个公司确定为一个行业基础设施,进可攻退可守。

这三种路径,前两者都不甘于仅仅做toB的业务,通过修配融合的方式触达C端车主;后者通过多年的业务延伸尝试,在模式未走通,以及现金流的压力下,已经把视野聚焦到单纯的汽配供应链平台上。

也就是说,汽配供应链的发展基本上走向了两极,要么坚定修配融合,要么坚定单纯的汽配供应链平台,这个趋势应该是今年的主基调。

在这个主基调下,目前汽配供应链平台有三个核心关注点。

一是底盘件,或者说二类易损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这个品类上发力,主要原因是中国平均车龄到了合适的时机。

二是下沉市场,新康众的轻连锁、好快全,途虎推出县城优惠加盟政策,这些都是典型的案例。蒋仁海也多次强调,“下沉市场将是未来的主战场。”

三是新能源汽车,目前各个企业都处于关注但还没找到合适路径的阶段,部分企业在初期尝试,部分还在找机会。

以上三种路径和三个关注点,应该是今年汽配供应链平台发展的大框架。

最后,全车件赛道还是不明朗,不管是撮合模式,还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虽然建立了一定的行业价值,但难以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

与此同时,汽配供应链平台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就是要继续和行业的不合规经营、低成本运营、假冒劣质配件等现象同台竞争。

这也就导致,这些头部企业的盈利看不到出口,进而阻碍体量的高速增长。所以,今年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就异常关键,途虎成功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可能出现新变化。

总得来说,虽然当下汽配行业的整合并购行为非常之多,未来,即便是Stellantis基于优配车联成立一家新的汽配供应链平台,同时新康众的好快全、京东汽后、快准车服、途虎等继续走马圈地,但相比于万亿市场,各个企业的体量还远远不够。

传统的汽配城业态,众多夫妻汽配店,在很长时间内还是行业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