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哥说农,明天是端午节,如今走在村里,好多人家都提前插上了艾草,既然仪式到位,那美食哪能少得了,各种美味也是点缀节日气氛的元素,现在生活水平都上升了,粽子、烤鸭、黄瓜、咸鸭蛋等等,绝对能满足人的胃口,可是在古代,端午节这天是“恶日”,民间有很多讲究,人们是不能轻易触碰的。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1)

古时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民间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日,如王充《论衡·言毒篇》“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论衡》又对“五月五日生子不举”的解释,“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意思都是认为盛阳是万“毒”之源,因为古时端午与夏至是同一天,该天阳光最强,尤其午时阳光炽盛,最为毒辣,所以五月是一个“阴阳争,死生分”的一个特殊月份。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2)

而北方人又认为瘟疫和蟾蜍、蝎子、壁虎、蛇和蜈蚣等不祥物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阴阳转换较为显著的时间出洞的,所以这一天结婚、生子都是不吉祥的,甚至在古人看来,五月还忌讳造屋和晒席,《风俗通》:“五月盖屋,令人头秃”;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俗讳五月上屋,云五月人蜕,上屋见影,魂当去”,都是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五月的一切事情都不祥,甚至五月上任的官,至离职都不能升迁。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3)

既然端午节被古人认为是“恶日”,那又有什么禁忌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祖宗的习俗。

一、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端午节是继春节之后,出嫁女儿可以回娘家的节日,由于以前女人的地位低,嫁过去以后基本就是在夫家相夫教子,即便想自己的家人,也要趁着节日才能回去,可是在山东一带,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这天是不能回娘家,更不能在当天吃娘家包的粽子,因为俗语“吃了娘家粽,一个也不剩”。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4)

二、端午忌下河游泳

五月是“恶月”,端午是“恶日”,在端午这一天尤其不要下水游泳,因为这一天本来就是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下河游泳有辱没之嫌,而且古人认为这一天“溺水鬼”最凶,下河游泳“替死鬼”很多,所以不要下河游泳。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5)

三、端午儿童要“躲午

端午节由于是恶月恶日,民间公认的“五毒”开始出没,古人认为是疾病横生,瘟疫传播最厉害的一天,对于家里有小孩身体群,必须在端午节这天“躲午”,不满周岁的婴儿这一天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而对于满周岁的小孩要系五彩绳,保佑孩童平安,祛除病害。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6)

四、端午期间不同房

古人认为五月是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而九毒日是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端午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容易导致人们元气大伤,夫妻同房有伤精气神,同房会中邪毒伤身体,所谓九毒日,就是农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共九天,以初五为首日。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7)

五、忌结婚、生子、建房、升迁

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端午又是“恶日”,这一天也是杨公忌日,诸事不宜,是为大凶,所以一切喜事不宜在本日进行,诸如结婚、生子、建房及升迁等,古人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所以这一切都是不能违反的。

端午节风俗宜忌(端午节为啥叫恶日)(8)

综上,端午节之所以成为“恶日”,是因为这一天盛阳炽盛,五毒并出,蚊虫叮咬,瘟疫易行,关于端午禁忌古来有之,今人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