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表达中,有个成语的使用率很高,特别是在形容男人很斯文的时候,就是“文质彬彬”这个词在现代应用中,主要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文雅而有礼貌,如果描述说这个人文质彬彬的话,大多数人脑海会浮现一种固有的人物形象:特指男性,身上穿戴整洁,脸上白白净净,戴着黑边眼镜,说话不紧不慢如果换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人物形象,大多数人会用“斯文”或“温文尔雅”但“文质彬彬”真的就是斯文吗?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文质彬彬”原本的含义恰恰是指不要太斯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为什么要文质彬彬?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要文质彬彬(你以为文质彬彬)

为什么要文质彬彬

在日常表达中,有个成语的使用率很高,特别是在形容男人很斯文的时候,就是“文质彬彬”。这个词在现代应用中,主要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文雅而有礼貌,如果描述说这个人文质彬彬的话,大多数人脑海会浮现一种固有的人物形象:特指男性,身上穿戴整洁,脸上白白净净,戴着黑边眼镜,说话不紧不慢。如果换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人物形象,大多数人会用“斯文”或“温文尔雅”。但“文质彬彬”真的就是斯文吗?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文质彬彬”原本的含义恰恰是指不要太斯文!

“文质彬彬”最早出自《论语》第六篇《雍也》,原文是: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文质彬彬”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文”、“质”和“彬彬”。按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文”是指人文文化;“质”是指人类原始本性;“彬彬”是平衡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一个人完全顺着原始人的本质那样发展,文化浅薄,则流于落后、野蛮;但如果文化知识掩饰了人的本质则意味衰败,只有两者达到平衡状态,才是一个君子的样子。所以文质彬彬应有的形象,应该是一种既有人性流露的率真甚至是孔武有力的饱满精神,同时又有文化沁润和内敛修养的气质,是一种中和的状态,更符合用文质彬彬本意来形容的如手捧《春秋》的关羽,“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甚至是那些踏歌而行的樵夫,而非那些戴个眼镜手说话慢条斯理的人。

当然,词语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其含义也是不断地演变的,“文质彬彬”被用来特指有文化有礼貌的人,也是一个不断演变的结果,只是我们多了解一些词语的出处和原本含义,能够让我们更能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