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上的人家。
今天继续学习国学中的对联,《声律启蒙》第十二章“十二文”第一段的对联。主要内容有古今“三军”概念的异同,全球办学时间最长的学校,陕西省的名称由来,“三晋大地”的历史知识。
「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黄土高坡上的人家。
一、古今“三军概念”的异同。
“家和国相对,武和文相对,四辅和三军相对。”
这里的四辅是官名,指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夏朝即有设置,到了西汉的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设置的“四辅”指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四个官职的合称。
三军,现代是指陆、海、空三个兵种,而在春秋时,大诸侯国所设的三军,分别叫“上中下”、“左中右”或“前中后”。
古代骑士,将军的穿戴。
比如齐国、鲁国和吴国,都叫做上中下三军,其中的中军是“主力部队”。到了唐宋,“三军”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而属中军最尊。
古代的“三军”全是陆军吗?也不是的。我们拿秦朝“三军”里面的兵种学一下,顺便和现代的兵种对比一把。
比如秦代的兵制,是在战国“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统一六国后的秦军,兵种有车兵(轻车)、步兵(材官)、骑兵(骑士)、水兵(楼船)四个基本兵种。
山西风貌和民情
再比如汉代,汉武帝时期注重骑兵,曾经发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出动的骑兵动辄数以十万计,骑兵的比重在边境地区已经超过了步兵。
二、中国的传统京剧里有个叫“徐九经”的,看看九经都是哪些经;“陕西省”名字的由来。
“九经对三史”,九经和三史相对。关于九经,中国有一部经典京剧《徐九经升官记》,里面的徐九经有一句名言,叫“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明朝的徐九经因为长得丑,有才有德却缺“貌”,于是录取时受到了刁难,结果被派到玉田当了个小县令,最后断了妙案,却回家种地去了~唐、明朝都看脸录取。
比如唐朝大名鼎鼎的寒山大师因丑未录而出世为僧,水浒里宋朝的某公主因嫁给“丑驸马”抑郁而亡~这个话题展开说就太多了。还是先学对联吧。
九经是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各朝略有不同,基本和“四书五经”内容差不多(四书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各朝代也略有不同。
“菊馥对兰芬”,馥和芬都是指香气。
兰花草,四君子之一。
“歌北鄙,咏南薰”。“北鄙”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南薰”指《南风》歌,相传为虞舜所作。这是败对成,昏对贤。
“迩ěr听对遥闻”~迩是近,遥是远。
“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周朝的太保(太保是官名)召公,对汉朝的将军李广。周武王灭殷建周,后由年幼的周成王继位,他的两个叔叔周公和召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
史书说,那个时候“周公营洛,召公主陕”,就是以陕塬为界分而治之,东边归周公管,西边归召公管。“陕西省”的得名,也就是这么来的了。
陕西省的兵马俑
三、成都有世界唯一、延续办学两千多年的学校;“三家分晋”事件是春秋战国之间的分水岭,所以现在的山西省也叫做“三晋大地”。
“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上联中的草偃,是上施德政、民众必感化之意,语出《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三晋大地,山西五台山。
据《汉书》记载,文翁(前187~前110) 是公学的始祖,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郡守一职始于战国,是一郡之首长官,汉景帝后改名为太守,郡守是以前的习惯称呼)。
文翁在成都兴学,凡入学者免徭役,学优者还能为郡县吏。从此蜀郡文风大振,教化大兴。班固在 《汉书》中评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公学“始祖”文翁的塑像。
文翁创办的“文翁石室”,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也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所连续办学两千多年未有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该校现在叫“石室中学”,而舒城县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 。
再说下联。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瓜分。从此,曾为春秋五霸的晋国消失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文翁石室”。
周天子则正式承认了韩赵魏三家的“诸侯”级别,“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资治通鉴》则将其列为开篇之作。
直到现在,我们仍习惯上把山西省称为“三晋大地”,就是源于韩、赵、魏三国都是源于此地的历史。
长江三峡。
四、尾言。史上有名的长江三峡,和衡阳的回雁峰。
“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上联,长江三峡中的巫峡,据说多猿。下联是写衡阳的回雁峰,传说雁飞至此即北回。
唐朝诗人高适有诗说:“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此联就是取材于这首诗,但是多写了一个“月夜”,和一片“秋云”。
三峡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