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曾侍多主,早年跟随在董卓左右。董卓死后,贾诩成为李傕郭汜二人的谋臣,并辅佐二人成功夺下长安。后又设计助汉献帝出逃,后又成为宛城张绣账下幕宾,辅佐其两次击败曹操,使曹操极为头痛。后宛城张绣投降,贾诩便随其主公一同投入曹操帐下,此后终身为曹操及其后代出谋划策。

贾诩的特点在于,能够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保全自身和家人,同时贾诩所谋算无遗策。而他之所以被称为“毒士”,则是因其所设之谋可以不顾他人利害,只为保全自身。但贾诩的“毒士”之才却让天下群雄又爱又恨。本文从贾诩一生所献之奇策探析其“毒士”之才。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1)

贾诩石像

贾诩虽生于偏远的凉州武威地区,但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从贾诩时期开始,武威贾氏逐渐崛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异彩。

《凉州府志备考》记载:“吾武威之贾氏,自魏贾诩始著于史。”

自贾诩一代开始,武威贾氏大部迁入中原,在中原各地开枝散叶。有武威贾氏、河南贾氏、平阳贾氏、长乐贾氏、武陵贾氏五支分支。贾氏一族不仅有人才贾诩,还有贾模、贾胤、贾思伯、贾渊等等。直至唐代,该族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之上。

贾诩起初跟随并州牧董卓为其效力,但并未为董卓谋策。直到董卓死后,汉廷下旨剿灭李傕郭汜及其西凉余党。二人听闻匆忙策马出城,贾诩连忙阻拦,并鼓动二人返回凉州集结兵力重新攻杀回洛阳。如果失败,再行逃走也不迟。李傕郭汜认为贾诩言之有理,于是按计划行事,成功攻下洛阳把握朝政。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2)

李傕

这件事也使贾诩挂上了“毒士”的名号。我认为是因朝廷下旨剿灭西凉余众,贾诩身为董卓参谋自然在被通缉的行列。他敦促李傕郭汜二人反攻长安就是为了保全自身身家性命。可西凉军入城之后大肆杀戮,诸多汉廷忠臣皆被斩杀。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3)

郭汜

贾诩此计为了保全自身却害死了诸多大臣和将士的性命,被后世所诟病。但此事之后,贾诩的才能开始充分显露出来。尤其是宛城破曹、战后降曹和推举长子为世子这三件事,更显露出其过人才智。本文从这三方面对探析贾诩“毒士”之才。

宛城破曹

李傕郭汜把持汉廷朝政之后贾诩便开始离间二人,并暗中分裂二人部众。最终李郭二人矛盾激化到顶点,甚至兵戈相向,城内一片混乱。混乱之际,贾诩又设计助汉献帝出逃京都,自己随后趁机出逃,辗转反侧最终投奔了宛城张绣。张绣见到贾诩之后立即奉为上宾,贾诩也愿为其出谋划策。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4)

张绣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诩遂往,绣执子孙礼。”

为保全宛城,贾诩促成张绣刘表联盟,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于是曹操于公元197年发兵张绣,张绣自知不敌便出城投降。但曹操夜间令张济夫人(张绣之婶)侍寝,这一行为使张绣感觉遭受了奇耻大辱,于是询问贾诩的意见后在夜间集结兵力,借助夜色掩杀曹操。典韦和曹安民拼死护主,皆死于乱刀之下。战后张绣也恢复和了刘表的联盟,继续关闭城门以拒曹军。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5)

张济夫人邹夫人

次年曹操整军再次南征,大败张刘联军之后意图北归抵御进犯许都的袁绍。张绣随即点兵意图追击曹军,贾诩极力劝阻,张绣不纳执意追击遭遇大败。张绣回到城内之后悔恨不听贾诩之言。此时贾诩再次谏言,极力劝谏张绣再次领兵进行二次追击,张绣十分不解。贾诩指出,曹操一定不会想到追兵之后还会再有追兵,所以再次追击定能大获全胜。果然如贾诩所料,曹军断后部队被彻底击溃,张绣凯旋归来。

《太平御览·兵部》记载:“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宛城降曹

公元199年袁绍使臣来到宛城。张绣认为袁绍势力浩大,可以有效保护宛城一带地域免遭其他诸侯威胁,依附于他堪称上上之策。但贾诩立即回绝了前来招降的使者。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6)

宛城地理位置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

由此可见,贾诩不仅计谋过人,眼光也独到长远,早已看出袁绍虽势大,但终不及有巨大潜力的曹操。而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言行皆代天子之言行,名正言顺。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7)

汉献帝

如贾诩所料,曹操见到二人之后大喜,不仅让儿子曹均迎娶张绣之女,还对贾诩委以重任。曹操死后贾诩仍全心全力辅佐新帝曹丕,为魏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终在曹丕朝官拜太尉。

推举世子

在官渡之战及汉中之战以曹操失败的背景下,曹操深感有生之年无法见到天下统一,于是便将目标转向了内政。后世对曹操是因时势无法称帝还是本身就不想称帝争论不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曹操在公元213年逼迫汉献帝封其为魏王确实使其离皇位更近了一步。

曹操走上魏王宝座之后就要考虑王位世袭的问题,于是便要在诸位公子中挑选能够继承魏王王位且能够完成一统天下之伟业的儿子作为世子。在当时的背景下,曹冲已经因故死去,曹彰勇而无谋不堪大任。其他儿子的文武能力皆不如丕、植,那么世子只能够在曹丕和曹植之中二选其一。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8)

曹植

曹操对曹植的喜爱甚于对曹丕的喜爱,主要是因曹植文学才能出众。尤其是在公元210年曹操组织的铜雀台宴之中,曹植挥笔写下《登台赋》十分迎合曹操的心意,不久就受封为临淄侯。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皆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袁绍就因在爱子和长子之间举棋不定,没有遵循该制度便造成诸子相争,最终袁氏基业毁于一旦。前车之鉴摆在曹操面前,使他颇为为难,于是常常询问心腹重臣的意见。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9)

铜雀台

曹丕也意识到自己的世子之位有可能不保,于是向贾诩寻求良策。贾诩让曹丕顺其自然,安守本分不要有非分之想就可以了。曹丕认真贯彻了贾诩的建议,在担任五官中郎将期间十分谨慎,安守孝道。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不久,曹操也召见贾诩询问其意见,贾诩仅搬出袁绍和刘表因立幼废长,最终使江山基业毁于一旦的案例就使曹操下定决心立长子曹丕为世子。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记载:“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建立魏国,为表对贾诩的感谢,立即封其为魏国太尉,此后也对贾诩恭恭敬敬。

贾诩出的计策(从贾诩所献计谋入手)(10)

三国时代各国疆域图

评价

贾诩一生虽侍多主,但在乱世中并未沦落到身败名裂的地步,在曹操账下反而更的重用,也成为了天下名士的楷模。反观吕布也曾侍奉多主,结果落得“三姓家奴”的恶名,最终死于下邳城。这与他一生谨言慎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也与他所献之策皆以自保为首要目的有着极大关联。

贾诩成为曹操帐下幕僚之后只有主上询问其对某事的看法时才献策,否则绝不多言。他也时常告诫子女凡事皆要深思熟虑之后才可说出内心看法,决不能够因一时冲动说出狂妄之言。他从不结党营私,也不攀附亲贵。贾诩也常常闭门不出,且无贪财之心,曹操对其极为放心。贾诩一族不仅在乱世之中站稳了脚跟,还成为了曹魏政权的重臣。其后代在中原各地开枝散叶,成为规模更大的世家大族。

参考文献:《凉州府志备考》、《太平御览·兵部》、《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