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2)

© Barrett Doherty

无论是小阳台、绿地还是私人花园,户外空间对许多人来说已然成为一种特权,特别是在 Covid-19 大流行的初期和随后多次封城期间。现今城市中的绿色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尤其是为了提高住房密度时,室外空间之类的有益功能常常被忽略。因此,最近花园和绿地/室外空间的面积已经减少。

在生活条件方面,缺乏这些空间背后的明显不平等本质,在大流行病期间的封锁限制期被揭露出来。人们被限制在他们的家里和当地的户外空间活动。那些能够有这些公共空间并拥有自己的花园/外部空间的人非常幸运,因为他们能够享受户外。而那些居住在在公寓和贫民窟的人则不太幸运,他们被迫蜗居在家中,面对着幽闭和沮丧的处境。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3)

© Tishman Speyer

拥有绿色空间对城市居民来说已经变得至关重要。来自 Vivid Economics 和 Barton Willmore的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英国接近三分之二的人口更加满意当地绿地规划并希望绿地成为政府更优先考虑的对象。

收入是影响绿色/户外空间可及性的主要原因,每 8 个英国家庭中就有 1 个没有花园。那些从事半技术类和非技术类体力劳动者、失业者和临时工没有花园的可能性是从事行政、管理和专业职业的人的三倍。(20%比 7%)。根据英格兰自然基金会的调查数据显示,少数族裔在家中无法使用户外空间(包括有私人/共享花园、庭院或阳台)的可能性几乎是非少数族裔的四倍。这个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37:10。而这凸显了社区内私人外部空间的分配差距过大。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4)

© Ben Blossom

根据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 Lorien Nesbitt 的研究,一般来说,在低收入社区更难获得绿色空间。在更富裕的地区,找到花园、阳台、屋顶、甚至微型公园和树木要容易得多,因为这些都需要投资和维护。公共绿地建设通常来自市政预算经费和议会资助,这意味着投资和质量会因不同地区对这些预算用途的优先排序而有所不同。

当观察到长时间被困在室内的负面影响时,花园/私人户外空间的拥有作为一种特权变得显而易见。它会带来许多副作用,包括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例如大脑功能下降、抑郁和免疫系统减弱。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5)

© H.Lin Ho

正如 2022 年日光奖获得者 Anna Wirz-Justice 所强调的,日光对健康至关重要,这种光照使昼夜节律系统同步。如果没有这种日常同步,就会出现烦躁、情绪波动和注意力下降等后果。长期来看,心血管疾病、癌症、精神疾病和肥胖的风险会增加。由于接触日光的机会有限,进入这些空间的机会减少会增加这些风险。

那些结合了户外/绿色空间的住宅对生理机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包括延长寿命和提高注意力。生物“亲和力 "的本质,来自于我们作为人类亲近自然世界的本能需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我们通过建筑环境切断这种联系,打破个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联系,就会引发压力。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6)

© Ana Mello

为了消除这种差异,应该优先考虑使用这些空间,作为绿化我们的城市和改善整体精神和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针对贫困社区和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人,应该将花园/私人户外空间恢复为所有人的重要设施,而不是相对幸运的人的特权。关键是要注意,绿化解决方案不一定是直截了当的,因为绿地提供的好处受到当地环境、社会不利因素、文化和居民人口结构的影响。为了使影响最大化,在社会劣势地区,如果有社区的投入,绿地就能发挥最大效益。

在我们的城市中,城市绿化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勾选框”的做法,却忽略了户外空间为居民提供的大量好处。然而,随着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密集,创新性融入绿色元素的方式已经出现,包括垂直花园的普及。这些方式在绿化外墙的同时也为身体和精神健康带来了许多好处。亲生物设计的引入也可以模糊差异。融入室内植物和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提供了巧妙的方法,使人们能够获得自然界给予的好处。在其他创新的新方案之中,这些方案与传统的私人花园不同,可以为削弱花园的特权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7)

© Stephen McKay/ Wikicommons CC BY-SA 2.0

中国绿色空间设计现状

疫情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绿色空间的设计,隔离期间居家办公,让人们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要拥抱自然不一定就要逃离城市,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绿色空间在城市中扮演着怎样重要的角色,即便在社交隔离期间,城市绿色空间也能给人创造价值,带去欢乐。在居民无法直接享受开放空间的高密度住宅区域尤其如此。毕竟居住在设计精良的住宅中,拥有充足的起居与工作空间,还能享受花园和新鲜空气——这样健康的生活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

让生活在城市中不同环境的居住者都能享受安全、放松的绿色空间,并与他人保持社交上的联系,是政府和开发商应当重新思考的建筑设计标准,以便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打造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绿色生活环境。然而在城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环境里,要进一步开拓绿色空间的余地有限,这对建筑设计而言是一项挑战。对于作为公共福利的城市绿色空间而言,提升人们享有绿色空间的自由,以及对绿色空间公平性目标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城市绿色空间,应该达到所有居民不受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可行能力和居住区域的影响,都能够平等可达、充分利用和普遍受益,这是我国建筑师在设计时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

以下分享了一些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项目,包含公共交通枢纽,城市公共空间,住宅商业综合体,城中村学校及屋顶花园,体现了建筑师在设计中对城市绿色空间的思考与回应。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8)

嘉兴火车站

建筑设计:MAD

MAD 负责规划和改造设计的片区包含嘉兴火车站、车站南北广场以及“人民公园”。改造前的火车站已达到吞吐量上限;周边片区交通混乱、配套不完善、公共设施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火车站周边发展受阻、产业结构低端。MAD 的方案充分考虑嘉兴的历史和人文特点:遵循历史资料对老站房进行 1:1 复原;主要交通和商业功能收置于地下,新站房引入自然光,明亮高效,尺度宜人舒适;MAD 改造后的嘉兴火车站片区,将是多重维度并置的“森林中的火车站”,是日常、开放、绿色、人文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人民公园升级改造,将公园的绿色自然延展至更开阔的站前广场,将自然还给市民和旅客。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9)

© 奥观建筑视觉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0)

© 存在摄影

深圳湾体育训练基地

建筑设计:Crossboundaries

在过去 40 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性的现代化城市之一,已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 1700 万居民的世界级别的超级城市。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超过 33% 的深圳人平均年纪不到 30 岁。生活工作在这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更加需要休闲和娱乐空间,城市体育花园空间是提供绿色基础设施和促进当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1)

© 白羽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2)

© 白羽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3)

© 白羽

上海新华路口袋公园

建筑设计:水石设计

项目希望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创造一个自然且具有诗意的空间,通过空间的力量,将人们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抽离出来,浸入一个静谧的,可漫步、闲坐、观展、赏花的自然花园。两边的镜面系统将无限反射中间的小花园,当人从中走过,仿佛步入一个无限的自然花园,从而带来一种在城市中很难得的体验。最终呈现一道随四季变换的时间性的风景,这是一个无限的自然花园,也可变化为提供持续展览的街头展廊。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4)

© 陈颢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5)

© 王琇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6)

© 王琇

黄冈居然之家

建筑设计: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黄冈居然之家垂直森林城市综合体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是由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中国建造的第一座垂直森林。这是一种新型的垂直森林,结合了开放式和封闭式阳台,塔楼外立面采用悬挑元素,结合阳台空间打破建筑的规整性,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富有层次和变化的平台,使得树木和灌木的存在更加突出,是树木与与立面的设计完美契合。项目包含的五栋塔楼引入“垂直森林”概念,形成了一个集住宅、酒店和大型商业空间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综合体,能够满足不同个人、居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7)

© RAW VISION studio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8)

© RAW VISION studio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19)

© RAW VISION studio

上海天安千树

建筑设计:Heatherwick Studio

赫斯维克建筑事务所操刀的混合用途开发项目“天安千树”一期已于上海开放,其完成后的形态为山状结构。设计意在突显结构柱的存在,且每根上方都植有树木,成为了项目的主要特征。赫斯维克建筑事务所试图平衡密集开发和人性尺度的关系,让项目成为周边公园的一个“视觉延伸”,基于综合绿化的呈现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20)

© Justin Szeremeta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21)

© Justin Szeremeta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22)

© Justin Szeremeta

南园绿云屋顶共建花园

建筑设计:一十一建筑

该项目位于城中村一栋6层楼公寓的屋顶。开敞的屋顶与城市交通网络分离,可以获得一个时间缓慢流动的放松空间,就像“城市中的绿洲”。但与地面的隔离也使在屋顶“创建人们自然聚集的社区空间”变得困难。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这个屋顶成为人们愿意聚集的新的社区活动场所,以及如何实现它。通过这个项目提出一个“屋顶绿化”的实施方案,可以灵活地复制和应用于更多屋顶。在实施这个“共建”项目时,与居民一起修建花园,通过将“屋顶绿化”和“共建花园”两个概念相乘,得出了一个新的屋顶空间类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线索。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23)

©吴嗣铭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24)

©吴嗣铭

未来的花园会是什么样子的(花园是否已经成为一种特权)(25)

©吴嗣铭

编辑:戴乐;译者:ADA.D

*本文作者 Rebecca Ildikó Leet

内容、翻译、标题及版式由 ArchDaily 整理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请联系设计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