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过,只有足够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就连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也说过:“成功需要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于是,这句话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奋斗的方向,他们不断努力着,期待有一天能够获得成功。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爱迪生的励志名言还有下半句:“但是,那1%的天分,要比99%的汗水更重要。”也就是说,爱迪生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激励别人努力奋斗,他的这句话其实更强调天分的重要性。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名词,“幸存者偏差”,也对这个我们从小到大的认知,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的逻辑(什么是幸存者偏差)(1)

二战期间,英美对返航的战斗机进行的弹痕分析,发现弹痕集中在机翼部位,而驾驶舱和油箱很少有中弹痕迹。于是,他们决定加固机翼装甲。而统计学家阿伯拉罕·马尔德则指出:现在我们收集的样本全是返航飞机的样本,他们多数机翼中弹,这就说明:即使机翼中弹,飞机也有很大的几率能够成功返航,而恰恰是那些没有什么弹痕的部位,比如驾驶舱和油箱,当它们中弹的时候,飞机连返航的机会都没有,所以需要加固那些没有断痕的部位。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这个名词的第一个提出者,是古罗马的政治家西塞罗。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西塞罗,是一名无神论者。当他的朋友们劝他去“拜拜神吧”的时候,他就会反问他的朋友:“我为什么要去拜神呢?”他的朋友说:“在海难中,活下来的都是拜神的人。”西塞罗听闻后说道:“好,那你就把那些拜神的被淹死的人给我拉过来。”那些拜神被淹死的人,自然无法再张口说话,但是那些拜神没被淹死的,回来后就能告诉你,“我是由于拜神才活下来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幸存者偏差不胜枚举。可是他却依然容易被人忽视,而且,他常常处于成功学的对立面,当人们被某些所谓的成功学大师的演讲搞得热血沸腾,好像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立刻抓紧机会大干一场的时候,人们更会下意识的忽略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名词。幸存者偏差虽然不像现在大行其道的“成功人士的感悟”那样深入人心,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重要。甚至于如果你想创业的话,幸存者偏差,就一定要仔细考量。下面,我们举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假如说你的面前有1024个门,也就是2的10次方个门,其中一半是生门,一半是死门。然后,有1024个人纷纷站在这些门的前面,打开门进去,当然,活下来的只有一半。在这一半面前又出现了512个门,2的9次方,同样是一半生门,一半死门,再往后就会出现2的8次方,2的7次方……直到最后一个门。这些门都非常的沉重,每一次都要把门打开非常的吃力,一直到最后那个门,开门的时候依然非常的吃力,最终,只剩下一个人,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打开门出来了。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的逻辑(什么是幸存者偏差)(2)

此时,我们叫他成功者,许多人迫不及待的围到他的面前询问他成功的秘诀。而他也是不吝赐教,他会告诉我们,只要你一直向前一直做出选择,只要你一直卖力的把门推开,最后你就可以达到那个叫成功的大门。很多大师都会给大家灌输一个思想,认为人只要努力,只要推开每一扇门,只要一直向前就能够成功。但是幸存者偏差会无情的告诉你,这是假的。人努力并不一定会成功,因为你打开的那扇门不一定是生门还是死门。

我们现在看到著名企业家,不论是王健林,扎尔伯格或者是比尔盖茨,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都是幸存者。他们每个人都是被淘汰制最后选择出来的人,而跟他们同一批开始创业的,跟他们同类型的公司有无数个,但是这些公司就因为开错了一扇门,于是被世界淘汰掉,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活下来的幸存者。然而,幸存者背后的那些人,大家知道几个人的名字呢?答案是一个都不清楚。

甚至是现在,情况依然如此。每一天都有很多的公司,由于做错一个决策,开错了那一扇门就面临倒闭,即将被这个世界淘汰。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所以我们会系统性的高估成功的希望。其实成功者便是幸存者,你永远不知道幸存者背后矗立着多少个墓碑。

我们现在的创业者大军中,不乏许多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创业新星的人。这些人经常在外面演讲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但其实他的演讲内容就是一种新的幸存者偏差。

人们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往往只会留意幸存者的某些特质,而失败者身上的重要数据,甚至连展现的机会都没有。

下面的话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读书有啥用,大学毕业生还不是给小学文化水平的老板打工?”而实际情况是,马化腾是深圳大学的,马云是杭州师范大学的,李彦宏是北京大学的。在现实生活中,学历高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以前的老物件几十年了还好用,现在的东西质量太差。”那是因为,能用到现在的老物件肯定都是好用的,不好用的早就被扔了。“打工不如创业,自己当老板分分钟走向人生巅峰。”而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的人都赔的血本无归。创业失败的人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情和你分享他们的失败经验,而创业成功的人,他的成功到底是因为自己的贡献,还是因为行业的优待,或是因为巧妙的抓住了机遇,这些都很难说得清。可是他就是成功了,这是事实,因此他就有机会站在舞台面前,告诉别人:我是如何成功的。但是他的经验真的就适用于其他的企业家吗?也不尽然。因此,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尽量挖掘那些在沉默在光环背后的,没有机会说话的数据。如果你想创业,就去问问身边创业失败的朋友,别人哪一步走错了,导致的满盘皆输。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的逻辑(什么是幸存者偏差)(3)

别人赚的钱你不一定能赚到,但别人踩过的坑,很大几率也能让你摔一跤。所以创业者或者企业家,在听取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的时候,一定要加以甄别,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成功者的话都是无甚帮助的。他不管通过什么原因获得的成功,我们都可以加以了解,从而丰富自身的阅历和判断。但是,成功的道路不可复制,我们只能取其精华,不能照抄照搬。不过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般的企业家都处于刚入门或者事业瓶颈阶段,他们既没有大量的数据积累,又没有多年从业经验,摸爬滚打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和敏锐的行业视野,难以分辨那些浩如烟海的名人讲座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我们该如何吸取他的那些经验来用到自身的创业当中,这些都是潜在且不可忽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