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瓶子做花篮的做法(跟着姚水琴学做西溪小花篮)(1)

姚水琴现场教小朋友编花篮

上周日(1月3日),快报“民艺大卖场”采访了西溪小花篮的传承人姚水琴(详见当日第19-20版报道),了解了她做花篮的故事。西溪小花篮起源于杭州的老东岳村,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姚水琴编小花篮也有50多个年头了。昨天,我们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编织西溪小花篮的“民艺课堂”,让读者亲自体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的制作。

50岁的方云标,早早就从留下家里出发,第一个到了活动现场。他还带来了自己熬夜编好的两只塑料手提篮。他说,自己做篮子也二三十年了,这回想跟姚老师学学小花篮的编法,提高下技艺。

编一只小花篮,要从六边形的“眼”开始。姚水琴手拿一根1厘米宽的篾条,往上加一根再加一根,到第六根时,“眼”就出来了。看似简单,做起来却非易事。光一个“眼”,姚水琴就教了三次。学员们终于慢慢进入状态,家长们也带着孩子一点点编起来。这时,方云标却犯了难,他一加到第五根蔑条,手上的“眼”就散了。几个回合下来,他大呼:“太难了!”姚老师说,编小花篮就是熟能生巧。学会了就不难,难的是不会,这就看耐心了。

在这堂“民艺课堂”上,不断有博物馆的游客前来围观。老一辈的杭州人,看到小花篮分外亲切,“小花篮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呀,现在都找不到地方买了。”有位来杭州旅游的姑娘,直接加入了编小花篮的队伍,她一听说小花篮还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得“不虚此行”。

更多关于民艺的信息和体验活动,请关注“民艺大卖场”微信服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