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

布料和文字出现人类进入文明阶段,成为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标志。最早的布是细小绳子用手工编织而成的块状体,结绳记事为当前认定文字最早雏形。我们可否想过这些大绳小线是从何而来?人类最原始时期是没有绳子的,知道绳子从什么地方来,就是解开布和字真正的源头,让我们在有限资料中揭开“藤”神秘的面纱。

一.藤与中华民族的渊源

关于“藤”在中国的大地上传奇感人故事有很多,它不仅在应用功能上给我们展现感动,在美丽的传说故事中更是体现其美好吉祥的寓意。但美丽的故事总有一个美好的开始,这个故事可以从人类之父母女娲和伏羲说起。《山海经》记载人类之母女娲人身蛇尾用藤条和树叶为衣服(布的雏形)并用青藤搅泥创造了人类 ,女娲和伏羲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又把创造出来的人分为男和女,让他们相互婚配繁衍后代生生不息,也教会新人用藤条树叶遮羞保暖,人类文明时代真正开启。

历史上最长的藤(藤对中华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1)

图片1:女娲藤条树叶遮身

二.发现藤对绳的作用

生活中藤条的植物编织更有古朴的痕迹,给人的记忆特别深刻,成为解开人类文明文化起源有力的线索。

(1)让我们首先聚焦到一个真实的画面里。

各大报纸和中央电视台都播报过的大凉山悬崖村,当地村民们外出,孩子们上学下山时就是用藤条搭建起来的爬梯外出。当村民认为购买绳索极其昂贵,维修更换费用是一大难题的时候,满山藤条就是搭建爬梯绳索最好的材料。

(2)让我们再聚焦到这样的图像中。

网上视频资料拍摄的在1998年现代人与原始部落人群第一次友好碰面的画面里,在画面中仿佛看到原始人与现代人唯一的差别就是遮羞服装的不同,从原始人头部的树叶和颈部的藤条项链以及绑扎叶裙的绳索,仿佛给我们暗示了以藤为代表的植物编织对布料纺织的影响,揭示在文化上不为人知的渊源关系。在中国始祖女娲用藤条树叶遮身(最早布)用青藤搅泥创造人类,找到了最好的出处。

历史上最长的藤(藤对中华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2)

图片2:非洲原始人对藤条和树叶的应用

(3)让我们再观看这样的画面。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生命1》的故事给我们呈现这样的画面,植物果实有坚硬的果皮,黑帽悬猴想食用里面的果实想出了办法,它首先把果实摘下来,然后再把果实放置有阳光处晒十几天,让其水分蒸发形成比较干脆的效果,然后去掉果皮并将果实放置石窝(石窝如碗)上固定住,这时黑帽悬猴就用前肢举起石头砸向干脆的果实,分享里面的美食。

画面中感知黑帽猿猴已很聪明,可为什么只有猿人进化成人,而黑帽猿猴还是猿猴。也许有一个答案,就是掌握编织技术后人的手更灵活,大脑更发达,从此点燃了人的超强智慧。这些遥远和现在还在发生的事给我们了一些启示,说明原始人类初期利用大自然现有的材料为自己服务,是祖先们为了生存不二的选择,更是打开文明大门最好的钥匙之一。

藤、柔韧坚实保持时间长又易于编织必成为其材料的首选。

三.考古发现话说藤与绳

考古发现国内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是距今200万年左右的重庆巫山人遗址,这时期已经进入直立人阶段,开始使用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和石片等器物为生活服务。我们可以遥想当时没有绳索出现的情况下,古猿人打猎后也许就是用当时最方便柔软坚实,身边随处可见可拿的藤条来绑扎抬运猎物。这在四川阆中风水博物馆里用雕塑表现远古人用藤条绑扎树木,搭建巢居和杆栏居房屋以及抬运猎物的画面里就有清晰的展示。

我国在位于云南的元谋县发现距今约170万年左右人类居住地有炭屑,即有可能是生活中使用植物碳化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植物燃烧的余烬。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的古人类已经开始对植物用于生活中的使用,对植物进行编织服务于生活或许就在这个时期或更早的出现。

1993年,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发掘出土了一枚尖端锐利,针身圆滑,尾部穿孔的骨针。针长82毫米,直径3.1-3.3 毫米,针眼部分已经残破。这枚骨针的发现在我国纺织史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说明大约距今约1.7-1.8万年前的古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骨针缝制兽皮和粗纤维布料衣服。表明两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了原始的缝纫工具,掌握了对线的应用,能缝缀简单的布料。骨针的出现标志人类早期对手工艺制造技术熟练的掌握。

历史上最长的藤(藤对中华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3)

图片3:葛藤植物皮制作的纺织布料残片

我国最早发现纤维物,是在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江苏吴县草山遗址出土的三块葛藤纤维碳化了的纺织物残片。“葛”属于藤本植物,又名“葛藤”,这说明古人对以“藤”为代表植物使用和利用比较早的结论,印证了“藤”与中华民族紧密的发展进化关系。

四.文献资料话藤与炎黄

“藤”搅泥不仅创造了人,它还时刻帮助人,为人解难。在这方面得到帮助最有代表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山海经》记载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高山采药时被困山中,就是用青藤花了三年时间,往上搭了360层,绑扎搭起架子才爬上山顶并得救出来的,这也预示了“藤”有帮助人类战胜困难摆脱危险获得成功的寓意,这与前面讲到的大凉山悬崖村用藤条搭建爬梯的事又相吻合了!

《黄帝内经》载:远古时期,先人们用葛藤搭建葛棚居住,编织葛床睡眠,用葛纤维纺绳织布,编葛鞋;用葛根充饥、医病;葛根为华夏人类繁衍做出过重大贡献,也与藤蔓植物为最早织物残片联系起来。

五.场景推演发现藤与文字

距今约200万年左右的重庆巫山人,这个时期已经进入直立人阶段,开始掌握一些打制工具为生活服务。

可当时没有绳索出现的情况下,古猿人打猎后也许就是用当时最方便、最柔软不易折断,身边随处可见、可拿的藤条来绑扎抬运猎物。藤条除了抬运猎物,用藤条打结记录狩猎和储存多少以及出行方位的情况,有可能就在这个时期出现。结藤记事最有可能是结绳记事的源头,不同的记事表达方式对语言的不一样发音肯定有促进的作用,说不定对语言进化有帮助。结绳的出现标志早期人类对手工编织的技术有了初步的掌握和应用。从此让人类大脑插上智慧的翅膀,开始迈向文明社会的脚步,对“藤”的使用一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最长的藤(藤对中华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4)

图片4:藤条打结记事

历史上最长的藤(藤对中华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5)

图片5:结绳记事

手工编织技术的娴熟才会出现绳子,结绳记事才有可能出现,甲骨文、篆字等文字才会演变发展出来,一直到今天简化易记的文字体系。

中国书法是世界文字中唯一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功效,书圣王羲之就是通过“看石、看云、看藤” 在自然中找寻文字的奥秘,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辉煌成就。这些充分印证了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在大自然和动、植物身上获得灵感和养分,创造出了精彩的人类文明。

六.藤对中华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

女娲和伏羲用藤条和树叶遮身(最早布)并用青藤搅泥创造男人和女人,女娲和伏羲成为中华文明文化的根,炎帝与藤结缘,黄帝用藤织布,炎黄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印证了中华民族先祖们与“藤”的文化关系,诠释了“藤”对中华以及人类文明起源的价值作用。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述它给人和动物带来欢乐的诗句很多,在中华以及世界各国传统服饰纹饰上用藤为图形更显衣与人的韵味,让服饰文化成为各民族最靓丽的风景线。

藤为绳和线的源头,在中国很多表现语境中就找到其有脉络的出处。中国画就是用线条表达画面关系,世界知名画家毕加索都说:“真正的艺术在中国。”在中国标志图腾“龙”、“凤”更感受其流线型的美,说明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和语言表达符号,也成为世界各民族最简单的表现方式之一。

结束语

有限的资料印证了“藤为布源、藤为字始”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关系,提供了“布”和“字”从何而来可贵的线索,在探询人类文明起源上又打开了一扇窗户。“衣、食、住、行”是人类必需消费项目,在这四大消费上都有“藤”作为源头的可贵影子,以藤为领就可引出很多文化故事,带动旅游和综合性消费,用创新实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以及社会和经济的繁荣。

寻根是人类有记忆、有思想的高级物种进步的表现,与生俱来的人文情怀。如果用“坚韧”形容中华民族以及人类漫长的进化发展之路最优秀的品质特征,“藤”就是最恰当的代表形象。如果用“勇于攀登”形容人类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藤”是最好的示范展现。“藤”是中华以及人类文明重要的源头,不断挖掘其文化和精神的价值,可编织出各国文化交流的大花园,在实现文化自信上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