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石头真的能做汤吗?”

几年前,知道绘本名字的那一刻,女儿这么问。那时,她刚满3岁。

如今,在读了绘本30多遍之后,我女儿坚信:书中用几块大石头熬出来的汤,真的是天底下最好喝的汤。她甚至一直梦想着拥有一口大锅,等她回到亲戚众多的老家时,可以像书里描述的那样,动手做一锅“石头汤”。

此时,还差一个月她就满6岁了。

她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分享,而且,从一有人碰她的玩具就撇嘴不高兴,变成了主动要求把自己喜欢的糖果带到幼儿园给小伙伴尝一尝,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弹琴方法和爱看的书的快乐小精灵。这一切,都源于绘本《石头汤》。

十二本绘本推荐(唯独这1本女儿重读了30遍)(1)

《石头汤》封面

  • 绘本插图精美,画风淡雅。

  • 绘本随便打开一页,都是一副秀丽淡雅的水彩画。三岁时,她还不识字,但画里的青花碗、大石头、长城、和尚、灰墙白瓦的村庄她已经全都能明白了。再往后翻,她喜欢穿着黄马褂的小女孩和黑笔描绘的小猫咪。至于那些村民,她完全可以根据画中人的不同打扮猜出他们的身份。她就是在这个绘本里,看到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后来,我才知道,作者琼·穆特(Jon J. Moth)以优美恬静的画风在美术及插画创作领域享有盛名,获奖无数。比如,他的《尼克莱的三个问题》(The Three Questions)获得了《纽约时报书评》的二星级评价,他为凯伦·海瑟(Karen Hesse)的《雨,快下吧!》(Come on, Rain!)画的插图还获得插画师协会的金奖。难怪整个绘本的画面质量如此之高,简直可以作为小朋友的美艺启蒙读本啦。

    十二本绘本推荐(唯独这1本女儿重读了30遍)(2)

    《石头汤》中好奇又主动探索的小女孩

    书中的重点人物“小女孩”最先发现三个和尚进了村子,最先凑近和尚们,问他们把一个小汤锅架在柴火上做什么。这种对世界共有的好奇,这一下子就拉进了故事与小朋友的距离。我女儿觉得特别亲切,就像是在说她自己的故事。只是,她没有小女孩那么主动和勇敢。所以当她看到小女孩飞快跑回家给和尚们推来一个大锅时,她跟我说:妈妈,姐姐真棒!她一遍遍地看有关小女孩的几页故事,这个阅读过程一定为她日后的改变准备了充分的能量!

    在听我讲过几次故事后,我女儿经常自己翻阅这本书,嘴巴里念念有词。如今,她已经可以自己讲述整个故事了。她还常常跟我聊读完这个故事之后的感受。比如,“妈妈,其实,光用石头是做不成汤的。你看,有人拿出自己家里的洋葱,有人拿豆腐,有人拿玉米,汤里的东西多了才好喝,对不对?其实,我还想往汤里再加一点我最爱吃的的魔芋丝和海带呢……”;

    十二本绘本推荐(唯独这1本女儿重读了30遍)(3)

    《石头汤》村民们纷纷付出

    最近,她说得最多的是:“妈妈,大家一起煮汤,然后摆长长的桌子坐在一起吃饭,多有意思啊,我也想这样……”关于分享,关于富足,我想,女儿已经自己通过读书得到了。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一方面是觉得孤独,可另一方面又往往比较自我中心,不太爱分享,更不愿意当主动迈出第一步的人。《石头汤》的故事刚好用秀丽的图画、充满想象力的故事给了孩子最好的陪伴和启发。

    我的孩子通过多次阅读这本书,已经变成了书中的那个小姑娘,主动探索、主动改变、主动交朋友、主动分享。我相信,她的人生会因此而更积极、更富足。感谢这充满魔力的绘本《石头汤》!


    Ps:欢迎关注"小公主变形计”。我是六岁女孩的妈妈,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一直关注孩子的好习惯养成,坚信孩童时代的好习惯是我们能够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孩子习惯好,妈妈焦虑少。愿跟所有妈妈一起,温和又坚定地陪伴孩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