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城市品质提升(以文化育)(1)

⬆️2022年4月,“会馆有戏”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动在正乙祠戏楼启动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丰润的道德滋养。

文化也是一座城市历久弥新的印记,它不仅彰显着城市特色,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脉和灵魂,其发展水平决定着城市的个性和品位。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文化交流活跃,文化人才荟萃,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在这里均有着不同形式的呈现,并持续得以传承和弘扬。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城区更是坚持把厚重的文化底蕴融入到区域建设发展之中,既符合文化发展自身规律,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以文化为载体,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而这也正是西城区连续七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区的内生动力。

《西城区“十四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建设规划》提出了以“赓续红色基因,践行红墙意识,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创新发展,延续古都文脉,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设目标,并通过展示西城“三地”即“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孕育地之一,北京古都文化的发源地,北京京味文化的发祥地”源脉文化,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让文化成为推动形成区域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今,铺展西城区文明发展的宏阔画卷,处处闪动着动人的细节:步入京剧发祥地,国粹艺术唱响文明新声;欢度我们的节日,传统民俗孕育文明新风;践行红墙意识,核心价值观滋养文明实践;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谱写新时代文明建设篇章。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文化的滋润让西城这座城市的精神力量始终充盈……

文化引领城市品质提升(以文化育)(2)

⬆️“会馆有戏”京彩西城2022春季演出季在梅兰芳纪念馆推出沉浸式京剧体验《遇见梅兰芳》

京剧发祥地 国粹遇文明

西城区“就地取材”,发掘国粹京剧中的文明元素,取材于京剧《闹天宫》的精彩片段,创作了《哪吒且慢》公益广告,正是向公众宣扬“停一停彰显文明,让一让心宽路畅”的文明理念。

作为京剧发祥地,历史上这里戏台聚集、科班汇集、名伶云集。两百多年前,四大徽班先后进京尽数落脚于此,三庆园和被誉为中国戏楼文化活化石的正乙祠,富连成、斌庆社等著名京剧科班先后诞生于西城,“同光十三绝”、“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近千位京剧名家都曾在此居住。京剧文化从西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为京剧艺术的发祥和兴盛之地,弘扬京剧艺术、传承文化精髓,既是西城区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西城区必须担当的现实责任。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而京剧艺术作为国粹,正是这张金名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护好这张金名片,西城区着力打造“京剧发祥地”文化品牌,通过深化京剧研究、实施重点文物项目、打造品牌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让更多百姓接触、接受、接力京剧文化,让传统文化孕育文化自信。西城区“京剧发祥地”金名片的打造视为向青少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提升驻区百姓归属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提升区域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

传统中国节 自信寓文明

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西城区深入发掘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感染力,承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厚文化品格。

“赏年画过大年”北京市主场系列活动春节之际落户北京坊。活动内容涵盖新年画专题展览、文创展销市集、非遗体验展示、发放年画文创产品等丰富多彩文化惠民活动,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成果,倡树文明健康新风尚。清明时节,统筹全区开展“理性追思 文明祭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区各单位组织开展了追思英烈、诗歌朗诵、文明祭扫等多项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礼敬先祖、寄托哀思,追思先贤、表达敬仰,缅怀革命先烈。

端午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自信的文化育文明”系列活动之“驱瘟避疫 端午安康”传统节日线上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节日期间遵守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防疫要求,落实就地过节、简约生活、不聚餐聚会等疫情防控措施。

西城区以传统文化为抓手推动精神文明的同时,大力发扬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传播了优秀精神文明理念,引导西城区居民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西城区常态化创建工作,涵育了文明新风尚。

文化引领城市品质提升(以文化育)(3)

⬆️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驱瘟避疫 端午安康”传统节日线上展示体验活动

红墙赓薪火 实践吁文明

作为诸多重大革命事件的发源地,西城区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立足区域特点,坚持首善标准,大力弘扬红墙意识,以红色资源作为文明城区发展的重要依托,将着力点放在有效整合条块资源和激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创造力上,盘活存量、做优增量,赓续精神血脉,凝聚文明力量。盘活老胡同等资源打造“立体的”博物馆、谋划开展富有特色的“骑寻红色地标”活动、以志愿服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为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西城区通过组织专题展览、主题讲座、沉浸式演出、深度讲解、故事表现等形式,重温波澜壮阔的觉醒年代,让革命遗址、红色印迹成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

为了让更多群众更加便捷地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弘扬红色文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开发了“初心之旅”红色地图线上小程序,除了聆听微党课、党史知识答题等内容,还专门制作了VR实景展馆,让市民足不出户也可“身临其境”。

同时,西城区不断创新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纳入不可移动文物范畴依法进行保护的会馆有31处,在挖掘辖区可利用会馆资源的同时,还依托自身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深入拓展博物馆、纪念馆及可利用文物资源,启动“会馆有戏”京彩西城春季演出季活动,在梅兰芳纪念馆、报国寺、正乙祠戏楼等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场所打造主题鲜明、内容多元、功能各异的沉浸式演艺业态。此外,西城区还做了文化创意从实物产品向文化产品衍生升级的有益尝试,组织开展集京剧常识普及、梅兰芳艺术特色介绍和绘画作品展示以及京剧表演于一体的“遇见梅兰芳”系列活动,其中,沉浸式曲剧《茶馆》打破了戏曲舞台的传统表演形式,观众与演员混坐在演出场景中,以茶馆“顾客”的身份,观察这一方天地里发生的一切,并穿上戏服融入表演中,增强代入感和体验感。

文化引领城市品质提升(以文化育)(4)

⬆️2022年6月,西城区原创话剧《红墙守护者——西城大妈》登陆中国国家话剧院小剧场

创新文化发展 予文明实践时代风采

文化,因创新而美好,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近年来,西城区充分利用辖区的资源,不断创新文化发展和宣传载体,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为积极响应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压紧压实扫码查验“四方责任”的通知》要求,6月10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邀请西城区文联副主席、区曲协主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防疫志愿者王玥波录制温馨提示。王玥波把防疫倡议转换成“评书味”进行播报,将:不“亮码”代替“扫码”,同行人员严禁“一人扫码、多人进入”,确保“逢进必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老人、儿童等无智能手机人员,可由他人代查健康码或凭有效证件进行手工登记等防疫提示录制成宣传短片、音频,邀请西城区居民团结起来共同参与防疫工作。此录音先期在社区以外的商务楼宇、宾馆饭店扫码查验处播放。中考结束后,西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推广至15个街道263个社区的卡口播放,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继续理解支持配合各项防疫政策,严格落实扫码查验措施,携手筑牢首都疫情安全防线,共同守护家园平安。

不仅如此,为打赢防疫阻击战,西城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勇当文艺先锋,原创声援,隔空录曲,联袂合作,汇聚合力,通过原创作品,通过笔墨、音符、曲艺等艺术手段创作艺术作品,鼓舞斗志,助力全区群防群治阻击疫情。

如今,随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深入推进,创新的文化表达已深入到全区的各个角落。西城区在充分运用文化空间和文化惠民、文化 的工作结合起来孕育文明之外,还充分发挥文艺创作的力量,积极拍摄反映新时代的现实生活题材的电视剧、舞台作品等,推出北京人家系列品牌“原创剧”,近期原创话剧《红墙守护者——西城大妈》登陆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向首都市民和社会各界传递西城区落实群防群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风采。

来源:半月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