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一天,在壮烈的老山战事中,18岁侦察兵临终时提了一个愿望,医护女兵犹豫了片刻,还是决定帮他实现遗愿。

这场发生在40年前的连绵战事,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创伤。

不仅是前线牺牲或伤亡的战士,更有他们身边的人以及远方的亲人朋友,以及所有关心着他们的人,大伙的心都在揪着。

本文要讲的,就是发生在这段历史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对青年军人,彼此间过往少有联系,可却在生命中的最后关头以心相待,显现了浓浓的战友情,以及一种超脱生死的人间大爱。

这个故事要从一张名为《死吻》的经典照片说起,画面背景灰扑扑的,可还是很容易看出那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有一个女医护兵紧紧抱住头缠绷带的战士,很自然的向其吻去。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

这一年,是1986年,照片中的他18岁,即将离开人世;照片中的她21岁,即将看着他离开人世。

而她与他之间,并没有一点亲昵的关系,两人认识也不过短短半月时间。

他叫赵维军,而她叫张茹,两个很普通的名字,如果没有那张经典照片《死吻》流传出来,怕是他们的名字很少会被人们提起。

实际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故事,也很小很小,却让人无比动容。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2)

1979年2月17日,越南集结大规模军队向我边境发动侵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央的一声令下,展开了排山倒海般的大反击。

仅仅在二十多天时间里,就全线突破了越军防线,各部皆深入越境数十公里纵深,东线一度更是直逼河内,迫使越南当局下达了全国动员令。

眼见惩罚越军的作战目标得以实现,而北境还有强敌环伺,我军随之而撤。

越南当局与军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舔舐伤口后,再度开始了北犯,我军屡屡给予强势回击。

扣林山、法卡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围绕着这些中越边境上的重点,中越两军不断的角逐,每年都有不少两军战士亡命于此。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3)

自1984年三山战役落幕后,一方面为了缓解昆明军区的防御压力,一方面为了锻炼各军主力,中央军委下达了各军区主力轮战的政策,这也是赵维军和张茹能够前往战场的重要原因。

1968年,赵维军出生于甘肃榆中,父母都是苦哈哈的农民,日子过得艰苦,连吃饱穿暖都比较困难,接受教育的情况更是不敢恭维。

赵维军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去到外面打工,和无数没有知识、没有技能的农民工一样,只能辛苦地卖力气,所赚来的钱却也十分有限,勉强只够维持一家所需。

不过,那个年代的青年,和现在的青年,还是很不一样的。

大抵由于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对于物质上的东西并不多看重,反而精神层面更加丰富一些。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4)

当时改革开放都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青年们想要有出息,门道很多很多,只要不走歪、肯出力,就终会有一番天地。

可当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当这场战事久久未竟之际,还是有一批批青年踊跃参军,想要为国再献青春与忠诚。

1985年,虚岁十八的赵维军,果断放弃了已经有一些奔头的工作,辞别了父母毅然参军。

“爹,娘,儿子要当兵去,保家卫国!”眼见独子眼中的坚毅,父母尽管心中十分不忍,却还是默默点了头,并尽心为儿子打点行装。

只因为他们明白,共和国有今天的和平稳定,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能够有底气地活着,这都是先辈们用性命和热血拼出来的,而如今想要维护住这一切,还是需要性命与热血。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5)

赵维军作为他们的独子,他们自然不舍,可儿子既然心中有此大义,他们又如何能够阻拦呢?

那晚,二老一夜未眠,翌日早起送儿子离开。

临行前,赵维军向二老长跪而下,含泪说道:

“有国才有家,爹,娘,儿子这次去很可能要去前线,到时等仗打完了,我一定好好孝顺你们。”

却不成想,这一别竟成了永别,一年多后只能够白发人送黑发人。

赵维军顺利通过了政审、体检等必要手续,顺利进入了兰州军区某部,新兵集训完毕后被分配到了某主力部队,于次年4月赴边境的老山地区参与轮战。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6)

再说张茹,她出生于一个红色家庭,父母都是军工单位的科研人员,所涉及的领域乃是重中之重的航空航天。

新中国这一领域可以说从头起步,他们这一代人为此所付出的心血难以想象,而这难免就忽略了家人,作为他们女儿的张茹,成长历程中与父母同处的时间自然便不多。

张茹是在外祖父母的照顾下,一路长大的,外祖父是个老红军,从小就给她讲发生在革命年代的故事,潜移默化之下,张茹心中就有了一个军旅之梦。

姑娘十八一朵花,可张茹这朵花儿,在年方十八之际,却做了最为艰苦的选择——参军,家人们对此虽有不舍,可却都纷纷给予了支持。

新兵训练结束后,张茹被分配至兰州军区某部的医务部门,该部也于1986年4月开赴去老山前线。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7)

在这风华正茂的年纪,在接到同一个心心念念的指令后,去到边境苦寒之地与危险共舞,或许他们心底害怕过、彷徨过……

可当祖国和人民的召唤发出,他们皆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途,随时准备奉献出一切。

“我来当兵,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国家的人民。”

《王牌部队》中这句有些像“大话”“套话”的台词,等到战士们出征的那一刻,一切都是那么的贴切,贴切到令人震撼!

到了老山前线后,赵维军和张茹在各自的岗位上展开了战斗,尽管相距并不远,可他们并不相识。

赵维军是一名侦察兵,时常行走在危险地带,执行的都是最为危险的任务,说是在刀尖上跳舞也不为过,他却能屡屡完成任务并安然而返,不久后即升任为副班长。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8)

张茹身为医护兵,身处在相对安全的后方临时战地医院,虽不直接身处枪林弹雨之间,可所见的惨状却丝毫不亚于赵维军。

一个女孩子能够在战地医院顽强生存与完成任务,她无疑就是一个强者,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茹对待病患还极其热情、贴心、善良,凡是经她医治好的伤员,都对她非常喜欢和感激。

“同志,请您快救救他,一定要救活他!”这是1986年7月上旬的一天,距离赵维军、张茹等人来到老山前线仅三个月。

张茹却已经习惯了这样急切的声音,初时会战战兢兢,这会倒从容了许多,只因为这样的情况差不多每天都要出现。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9)

这天,赵维军带队执行侦察任务时,不幸踩到了越军所埋的秘雷,紧急疏散了战友后,想要拼死一搏逃开,结果就是身子多处被炸伤。

幸运的是没有伤及要害,失血严重很快陷入了昏迷,战友们连忙作了紧急处理然后火速送往战地医院。

听到如此急切的声音后,张茹连忙上来察看,只见几个浑身染血带土的战士,背着一个浑身多处受伤,并用纱布作了简易包扎,而今已经被血浸透的伤员。

张茹眼见伤势比较严重,自己一人处理来不及,便叫来同事们帮忙。

在急救室中,张茹和几个医护人员,小心翼翼的将赵维军身体中的弹片一一取出,并作了清创处理,再小心的打好绷带,送到了病房中静养。

在战友们急切的盼望中,大概过了大半天,赵维军才从昏迷中清醒,看到眼前那些熟悉的面孔,他不禁笑着感慨“幸好!幸好!”

战友们纷纷表达了一番关怀后,便各自回去了,毕竟还有任务需要他们去完成,而照顾赵维军的任务,就落到了接诊他的张茹身上。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0)

尽管赵维军自身年轻力壮,且有着张茹的用心照顾,可战地医院的条件确实是太过简陋了。

其处在一个相对后方的巨大猫耳洞里,采光、通风条件都不大好,而种种救护设施、消毒条件、药物储备等,都相对比较有限,加之当时又正处酷热潮时的盛夏时节。

结果就是,赵维军没有被敌人的地雷给直接炸死,顽强地挺了过来。

却是因为战地医院的条件有限,导致伤口感染化脓,整个人还发起了高烧,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

到了7月23日晚上,赵维军从持续昏迷中清醒,大概是人死前的回光返照吧。

知晓自己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死了,这个年仅18岁的小战士,心中满是舍不得,他想念家中的父母,不舍战友与部队,还有着那憧憬中的爱情。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1)

翌日上午,赵维军连发声都成了难事。

此前的时日,张茹一直鼓励着他坚持下去,并亲切称呼他为“弟弟”,说等战事稍缓后,转移去后方的大医院里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

可是,近期战事一直很紧张,一直没有合适时机,拖着拖着赵维军的情况已经更恶劣了,说不好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张茹每想到此,心中就特别不是滋味。

这天,张茹再次来为赵维军换药,眼见病床上的年轻小伙子更加憔悴,气息都有些不稳了,心里更是堵得慌。

倒不是说这样的情景她没经历过,这几个月来也亲眼目睹了许多重伤员的离世,心中悲痛自是难言,可这次却是更加严重,只因为赵维军太年轻了,他今年才18岁啊,比自己还要小3岁呢!

“别担心,你一定能挺过去的,一定能!”张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尽可能用一种坚定平和的语气,来安慰着眼前的病人。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2)

赵维军自然知晓自己的状况,看着眼前青春靓丽的张茹,想着要是自己没出这事,以后也能娶个这么漂亮的媳妇儿吧。

一直很憨厚本分的小伙子,羞红着脸用微弱的声音,提了这样一个请求:“姐姐,你能抱一下我吗?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

年轻的战友道出如此的心愿,仅仅是想拥有一个拥抱,或许是想要走得温暖一些,或许是想要体味一下憧憬中的爱情,都是那么的微小与美好,所有人闻之都动容不已。

尤其是亲自照顾了他这么久的张茹,她的心里更像是在滴血,尽管他们相识才半月,可她已经把他当成了亲人呢,那一声声“弟弟”可不全是称呼,其中多有真情在!

张茹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张开双臂俯下身子,紧紧地拥抱住赵维军。

并在大伙的注视下,在他的额头与嘴角上深情地各亲吻了一下,随即没有任何违和感的起身,微笑地看着赵维军,赵维军也笑了。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3)

这一抱一吻,让所有人都无比动容。

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感觉,它不容许有丝毫亵渎,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或许与爱情有一点关系,可更多却是战友之情、人间大爱、人性光辉。

赵维军最后的心愿得偿,几分钟后他脸上噙着微笑,安然而又幸福地停止了心跳,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一个最为美好、最有希望的年纪。

赵维军的离世,战地医院中所有人都很悲痛,而张茹绝对是最悲痛的那一个,她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了好一阵,差点哭晕了过去。

及至整理好情绪,才按照赵维军的遗愿,将其遗体按照其生前所提,挪到了靠近西北的那边,那儿更靠近他的家乡。

后来,赵维军的遗体被组织送回了他家乡的烈士陵园安葬,鉴于他的突出表现,兰州军区特别授予他一等功。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4)

赵维军为国捐躯的消息,在工作人员告知其父母的那一刻,二老久久不敢相信,过了好久好久,才脸色灰白地接受了这个噩耗。

其实,在儿子当初做出决定参军的那一刻,他们心中已经想到了这最坏的可能,可是当一切真正发生后,他们还是一时难以相信并接受。

“儿子是好样的,我们为他感到骄傲。”赵父如此郑重说道,赵母重重点头,让工作人员为之动容。

二老强忍悲痛看着儿子被光荣大葬,以后将有许多人会知晓他的光荣事迹,心中稍有慰藉。

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悲痛也将如影随形,哪怕有当地政府的关怀,这一切还是很难很难真正过得去。

再说张茹,在送别了赵维军后,她很快就从深深的悲痛里走了出来,一如既往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之上,尽心尽力地救治着每一个受伤的战友。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5)

1987年4月,兰州军区在老山前线期限到了后,张茹并没有随部队一块回返,而是在取得组织的许可后,一直坚守在老山前线。

直到1993年战争彻底结束,才离开了这片可歌可泣的边境土地。

后来,有许多人问她为何如此执着,张茹总是这样带着一丝缅怀的心情说道:

“就在我眼前,有许多许多可爱的战士牺牲了,还有许多残了、废了,他们无法看到的胜利,应该有人去替他们看到,我觉得我应该替他们完成这个心愿。”

当中越边境真正恢复了和平后,张茹这才回到了兰州军区,继续在原部队服役。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6)

可是,她却一直无法忘记那些年轻的脸庞,她是活着回来了,可是却有那么多战友,却是再也没能活着回来,她想要再为他们做点什么。

可是,当时一切都还没有解密,她想要做什么都不当方便,便只能沉下心来工作,并在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搜集着他们的情况,以备来日解密后再行动。

几年后,张茹从部队退伍了,她回到了家乡工作,一时间需要尽心尽力地去适应,同时还要兼顾家庭,这事只能先放着,况且有些东西还是没有解密,可她心中却一直难以放下。

直到2011年,张茹觉得一切条件都已成熟,这才开始上路,去寻找当年那些烈士的家属,向他们表示一些关怀与抚慰。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张茹看到自己的父母,晚年两鬓微霜、形容憔悴,心想那些烈士的父母,大概要比之更为不如,这才决定有此一行。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7)

全家人对于张茹的想法,在经过一番考虑后都给予了支持,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

在全家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帮助下,张茹的这趟“使命之旅”,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着。

接下来的短短几年里,张茹先后寻访了9个省份32个市(县),拜访了43个烈士家庭,以一种十分虔诚的心态,去触碰他们内心的悲痛,用心去予以抚慰。

张茹拜访的43个烈士家庭中,自然少不了赵维军家。

那是2015年劳动节的时候,张茹辗转来到了甘肃省榆中县,找到了赵维军的埋骨之处——兴隆山烈士陵园。

她来到他的墓碑前,恭敬地为其鞠了一躬,献上了一束鲜花,不愿意打扰逝者的安宁,她轻声而语:“弟弟,姐姐我来看你了。”

张茹在赵维军的墓碑前,驻足了许久许久,絮叨了许多许多,这才告别离去。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8)

张茹又根据提前打听来的地址,找到了赵维军的家去拜会二老。

赵维军牺牲后的这许多年里,二老心中虽然明白儿子这样做的大义所在,怪不了任何人,可心中的悲痛却难以平复,而张茹的来到为二老的心找到了一个出口。

张茹将自己知道的关于赵维军的所有,缓缓地讲述给二老,有些是她亲身经历的,有些则是打听得来的。

她说得很细很细,表情满是缅怀;二老听得很认真很认真,脸上笑意渐多。

直到张茹说到赵维军最后那段时,尽管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她与二老都仍旧不能保持平静,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流出了泪水。

安静了一阵后,张茹郑重对二老说道:

“赵维军他在牺牲前对我说,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二老,他盼望着你们能好好地生活下去,他还说,请恕儿子不孝,不能侍奉你们了,但他不后悔,如果有重新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去参军,他说有国才有家。”

老山战役牺牲女兵(护士亲吻濒死战士)(19)

二老噙着泪水连连点头,并对张茹对儿子的照顾,以及她至今还记得他,表示最为诚挚的感激。

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任何物质性的东西所无法达成的,唯有以心对心才可以,而且还要彼此的频率合适。

可以说张茹的这趟“使命之旅”,就是在安抚一颗又一颗受伤的心,而这其中张茹所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辛苦、资金,还有最为难得的真心真意。

而今,张茹尽管已经年近六旬了,可她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一有时间就去各地跑,去替那些牺牲在对越作战中的战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而这种使命她会一直坚持下去……

-完-

文丨大欢

编辑丨书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