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才的人称为什么(被皇帝称文才不二)(1)

被皇帝称文才“不二”,他痴迷的襄城黄道士院在哪?‖老家许昌

文‖窦永革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人,明代著名的诗人、学者。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就聪颖好学。家中广有藏书,给他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爱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

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47岁时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但他在盛名之下,却阻滞京师七年,宦途毫无寸进。唯一收获即与蜚声明代文坛的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成诗社,过从甚密,酬唱颇多。这对他砥砺诗艺有所裨益,但也使他的诗作不免受到后七子复古文学主张的影响。

有文才的人称为什么(被皇帝称文才不二)(2)

隆庆三年(1569),他被荐光州(今河南省潢川县)学正,升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县)教授。万历三年(1575),升国子监助教。他的才名渐著,当时历下、琅玡的学士主盟词坛,争相推重欧大任,日与唱酬,声名益起。

万历皇帝巡幸太学,欧大任得侍左右。万历皇帝常识他的文才,御书“不二”两个斗大的字赐与他。不久,欧大任改任大理寺左评事。他秉法办事,多所平反冤狱,不受权贵嘱托。黄太监之侄杀了人,司寇打算设法为之抵罪,被欧大任驳正。

万历九年(1581),欧大任任南京工部屯田司主事,翌年转虞衡郎中,督修孝陵。万历十二年(1584),告老乞休,致仕回乡。回到家乡后,他在顺德赤花洲筑清朗阁收藏典籍,手不释卷,爱好读书的习惯至老不变。他在家乡安居十多年,直至去世。死后得乡人祟祀,祀于大忠祠抗风轩。

欧大任一生著述甚丰,著有《百越先贤志》《广陵十先生传》《平阳家乘》及文集,另有《思玄堂集》《旅燕集》《浮淮集》《轺中集》《游梁集》《南翥集》《北辕集》《屧馆集》《西署集》《秣陵集》《诏归集》《蘧园集》等诗集,已由后人汇刻为《欧虞部诗文全集》行世。

有文才的人称为什么(被皇帝称文才不二)(3)

《百越先贤志》搜集自东汉至明代的120名百越先贤之传,体例严谨,多凭史传而不甚采录杂书,因而被地方修志多所摘用。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歌上,诗作有数千首,尤以自抒胸臆、不依傍古人者为佳。

欧大任从孙欧必元在《家虞部公传》中写道:“隆庆己巳(1569),漕运中丞方公濂首荐于朝,迁河南光州学正。……所历中岳大河,吊汉宋故墟,至今传诵其光武庙、朱仙镇诸作。”也就是说,欧大任在任河南光州学正期间,游历了河南的部分地区,写下了诸多诗作。其中经过许昌,写有《许州道中》二首。

其一

茅屋萧萧颍水斜,

行人何处问曹家。

春深山下棠梨树,

犹自千条缀雪花。

其二

许下长途片雪残,

貂裘狐帽过春寒。

题诗夸向江南客,

嬴得琼瑶马上看。

从诗的内容可以看出,欧大任是在初春的一天经过许州的。当时,天气寒冷,残雪犹在。作为南方人,他面对在南方不能看到的眼前的雪景,写下了这两首诗,有意向常驻南方、没有机会来北方的朋友夸耀。这两首诗和他的大部分诗作一样,以景入诗,情景交融。

有文才的人称为什么(被皇帝称文才不二)(4)

也许就是在这一次,欧大任来到了襄城县。他游览了紫云山,参观了黄道士院,写下了《题紫云山黄道士院》一诗。诗中写道:

紫云山里黄花洞,

十里襄城路不迷。

童子芝图何日授,

玉池风谷具茨西。

从诗中内容可以看出,黄道士院位于紫云山中,但具体位置现在不详。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紫云山和黄花洞以及黄道士院的地理位置:距离县城十里,很容易找到。

紫云山位于现在的襄城县县城西南紫云镇境内,是紫云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域。《舆地名胜志》载:“仙翁山西二里为紫云山,以山顶常出紫云也,故名。”又因紫云书院建于此,别名书院山。

据《襄城县志》载:“自中峰北下,层峦叠嶂,溪流清澈。山多槲树,至秋季红叶遍山,景色诱人,是重阳登高胜地。”“紫云残雪”为明代襄城八景之一。

处于山坳中的紫云书院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邑人、明代户部尚书李敏于成化四年(1468)创办,成化十五年(1479)宪宗皇帝颁诏赐名。

有文才的人称为什么(被皇帝称文才不二)(5)

诗的后两句点到了黄道士院内的壁画“童子采芝图”,并指出了黄道士院周围的景色。“童子芝图”即“童子采芝图”,也就是仙童采摘灵芝的图画。

站在黄道士院,可以远望到具茨山西边美丽的“玉池”和“风谷”,景色十分宜人。“具茨”即具茨山,在襄城县西南。李敏在《重修仙翁观碑记》中写道:“襄城西南二十里,有山曰具茨山,山之阳有葛仙观。”“玉池”是池沼的美称,“风谷”是山谷的美称。两者都是具茨山西边的美景。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内容通俗易懂。虽然全诗都在写黄道士院及周围的景色,并没有一句赞美性的句子,但诗人欧大任对紫云山、黄花洞和黄道士院的喜爱之情,却都隐含在了对景物的叙写之中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感人效果。这也是此诗的独特之处。

2019年7月11日完稿

有文才的人称为什么(被皇帝称文才不二)(6)

【作者简介】窦永革,男,汉族,1967年4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作家协会理事、襄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襄城县诗词学会秘书长、襄城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业余创作20多年,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出版有散文集《漂浮在汝水上的心灵》,部分作品被转载收录、获奖评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