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西口路上的精神之歌
华夏大地历史上发生的三次人类大迁徙: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铸就了人类经济发展的辉煌。三次人口迁徙,以走西口为最,人数最多,几代、几十代;时间最长,几个世纪;路线最广,南到南海,北到蒙古、俄罗斯、恰克图。
晋陕冀移民从秦汉就有了移民行为,明朝互市,直到清康熙36年西口开禁,才形成了走西口的大潮,形成规模。于是从水路河保偏神府、旱路杀虎口、商路祁太平等地似流水般的移民流入包头地区,带来了中原的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结合,形成了灿烂的西口文化。
水路、旱路、商路带来了丰盛的物质文明,繁荣了包头,开发了包头,发展了包头 ,而“二人台”却是西口路上贯穿三路的精神之路、心灵之路,这种精神支撑着千千万万移民,也丰富了西口文化。
一、“二人台”是民族和谐的产物
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生活中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民歌,又由各路艺人在漫长的过程中戏剧化、舞台化,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剧种“二人台”,这是走西口人的共同产物。
晋陕冀地区的民歌,爬山调、秧歌、信天游与蒙古民族的长调、短调、漫瀚调经过多少年、多少代的融汇、融和、提升、提练,才使“二人台”具有了不可多得的魅力,几百年传承了下来,百唱不衰,一直打造成今天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人台”在中华文化上是绝无仅有的由蒙古族与汉族两个民族为主,以及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象征,民族团结、民族和谐的产物,如举不胜举的“风搅雪”的《阿拉奔衣》、《拉骆驼》、《森吉德玛》、《巴彥查干》、《喇嘛苏》等,使蒙汉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共唱团结,共颂和谐,用民族团结的精神铺出了一条西口大道。
二、“二人台”是西口路上的精神支柱
走西口是一条平民路,首先是广大劳动人民、农民潮,开辟了走西口之路。路上的艰辛、险恶无以言表,但走西口人还是坚持了下来,传承了下去,而最能表达他们心路的是山曲,是漫瀚调,是二人台。
从《走西口》对“西口外好收成“的憧憬,到“扯烂你袖袖我给你缝,这一遭口外你走不成”,再到“哥哥你走口外,玉莲我挂心怀,但愿你平安无事,秋后早回来”。(《二人台通典》,邢野编)
至于这个“走西口”的“走”字,就有几天几夜唱不完的曲,说不尽的话:
“走三步,退两步,
牵魂线把哥哥的车栓住。”
“走两步,退三步,
真魂跟在哥哥车左右。”
“瞭见五花城起了一层雾,
瞭不见亲亲泪遮住。”
“瞭见五花城城墙墙高,
瞭不见妹妹瞭树梢,
“人那个在外前心在家,
家里丢下个一朵花。”
“山顶上刮风树林林响,
临走时你才把我心卷上。”
“黄河水深路遥途远,
牵魂线挂住你咋走远?”
如此等等,非是作家、著作家、大作家而可为的?走,不走,非得去,最后还是走了,而“水流千里归大海,人走千里踅回来。”“不大大的小青马多喂上二升料,三天的路程两天到。”“十月的大雁朝南飞,走西口的亲亲把家回。”
挣下钱,打下粮,急急回口里。而山曲、二人台就唱出了他们想的,盼的,就是他们西口路上的希望的精神支柱。
三、“二人台”是西口百姓生活的写照
二人台艺术的巨大影响从历史概念上来看,有上百年的历史。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不具有一定的魅力不会传承下来,也不会传播开去。二人台具有这样的艺术魅力,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朝代怎样更替,二人台的西口照样走,金钱照常打,五歌依旧放羊,红灯依然高挂。从地理概念上看,二人台从晋陕冀蒙四省区生成、发展、蔓延,在中国北部边疆四分之一的国土上传唱着、丰富着、成熟着、发展着,以致传到边缘国家或到更远的地方。
走西口的人在西口路上高兴了要唱:《五月散花》,《打秋千》,《挂红灯》,《十对花》;忧伤时要唱:《尼姑思凡》,《小寡妇上坟》,《光棍哭妻》,《方四姐》,《走西口》;劳动时唱:《五歌放羊》、《打樱桃》、《碾粮面》,《小放牛》,为了生计去“打金钱”、“卖碗”、“拉骆驼”、“钉缸”。特别是有些苦中作乐,插科打诨的《顶灯》,《吃醋》,《害娃娃》,《怀胎》,《跳粉墙》等等,无不是二人台和牌子曲的精品、上品,它使西口路上的艰辛化在歌里曲里。特别是蒙汉各民族文艺表演形式融汇以后,载歌载舞,边走边唱,边走边舞,打地滩、围场子,就地取材、就走就演等等,表演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后来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出现的乌兰牧骑,其早期的表演形式,显然是受到了这种启发。所以,二人台是西口路上的必然产物,是西口路上的一个精神支柱,人们走西口,走的是一条精神之路。试想走西口人历尽千辛,尝遍万苦,如果是一条没有声音的路,灵魂没有寄托的路,人生没有憧憬,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路,几代、几十代西口人是万万走不下来,走不到今天的,也不会有今天的这么辉煌的“二人台”艺术节了。
作者介绍:
郑少如,女,1937年出生于北京市。蒙古族,高级农艺师,包头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内蒙古第八届人大代表,内蒙古文史馆馆员。
1957年内蒙古农牧学校毕业分配在包头市固阳县工作,1997年退休。创建“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任理事长,创建“西口文化研究会”,任会长。出版有《山里的》、《秋子散文》、《秋子诗词》等著作,主持编撰了《西口文化研究》论文集,《大漠百家》、《西口文化》等书籍、杂志。有多篇论文、散文、诗歌在国家及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多部电视专题片、纪实片在中央台、自治区台、市电视台播出并获奖。
(来源:包头大漠文化艺术中心)
托克托县融媒体中心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委员会扫黑除恶受理举报
16604816295
0471-6699645
电子信箱:16604816295@163.com;
受理时间:全天24小时
来信地址:
呼和浩特市公安局909室自治区公安厅巡察组
举报箱设置地点:
1、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信访接待室门口;
2、讨号板北街与腾飞路交叉路口青城驿站旁
接访地点: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大门西侧信访接待大厅。
更多资讯请关注
活力托克托
微博:魅力托克托
手机APP:魅力托克托
托县人民政府网“新闻”专栏: http://www.tuoxian.gov.cn
电台:调频FM106.1兆赫
蜻蜓FM客户端:“云中之声”
《托克托报》电子版:(掌上呼和浩特客户端、塞北新闻网)
联系方式
电视台:0471-8519482
电 台:0471-8512252
托克托报:tktb2013@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