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可能令你伤心的答案:不一定的。

我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十多年了,我来说说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对方实在没钱还怎么办(但是对方没有钱)(1)

都说执行难、执行难,执行是真的难呀!法院判决相对省事,只需要一纸判决书就可以明辨是非,确定谁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但是如何将这个纸面上的判决结果落实到真金白银,这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

就现在的执行现状而言,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真正执行到位的可能也就20%左右。当然这并不排除很多案件没有进入执行程序,当事人自动履行了。但这毕竟还是少数,最终执行不到位的还是占更大的比例的。

这就让很多申请人恨得牙根痒痒,甚至有些人提出来:我宁可钱不要了,也要求将对方送进监狱去!

然而,即便是这个要求,也不一定能够满足。

从执行的过程也追究,对被执行人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无外乎两种:第1种是进行司法拘留,第2种是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方实在没钱还怎么办(但是对方没有钱)(2)

司法拘留规定在《民事诉讼法》第114条之中,根据规定,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和拘留的强制措施。

结合民诉法解释的规定,这些行为主要有:

对方实在没钱还怎么办(但是对方没有钱)(3)

不过,这个司法拘留最多不能超过15天。当然,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最能得到心理安慰的是,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可以拘留几次,只是规定不得以连续拘留的方式变相的延长拘留的周期。而且就现实而言,很少有一年之内拘留两次的。

另外,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行为的话,那么可以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依据刑法第313条的规定,最多可以判处7年有期徒刑。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方实在没钱还怎么办(但是对方没有钱)(4)

至于哪些行为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相关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规定了12种情形。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是以下4种:

  • 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 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 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 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也正是因此,我们要敬告所有判决败诉的被执行人:一定要按照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内容履行义务,否则除了有可能被司法拘留以外,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创作挑战赛##法海说法##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