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论语》的第二句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们对这句话的解释,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我不是很快乐吗?就这样的一句连道理都算不上的,一点用都没有的废话,你也不想想会放在整个论语开篇的第二句吗?并且很明显,他也同样用了不亦这个句式,那也就是说明他和前面的学而时习之应该是相关联的。如果给人家翻译成这个样子,先不说有朋友从远方来值不值得高兴。高兴这件事本身就和今天出去旅游了,应不应该开心一样,讨论它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关键是值不值得开心,还真就没有固定的答案。就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来了就一定得开心吧。正好我今天不方便呢,有重要的工作处理,或者说家里出事了,老婆生孩子,孩子去医院,怎么就必须得开心了?所以这绝对不是孔子想要说的。因为这么解释的话,这句话就连一句正确的废话都算不上。

你如何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02子曰有朋自远方来)(1)

我们先忘了这种愚蠢又可笑的解释。先来看看这句话里的核心字。首先有朋的“有”,注意了,这里的第一个有才是朋友的友,他是朋友的友的通假字。这个通甲的用法大家都不太熟悉,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在那个时候有和友的确是互通的。东汉的《释名》里就明确地说明了,友,有也。

我也给大家找出了几个例子,一起来感受一下。咱们先来看看有通“有”的情况。诗经云汉里有:旱既大甚,散无友纪。这里的友就是有的通假字,通的就是有无的那个有。无友就是没有的意思,就是旱情已经非常严重了,饥荒和离散导致了我们的这个社会连基本的法度都已经没有了呀。

再来,后面我们会讲到的一句子曰: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里的友就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是和有无的有互通的一个通假字。因此都钻进了死胡同里。这里要是理解为朋友的友,那就成了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就又给后人找了一个黑孔子的理由。你要知道这里的无有。就和上面的诗经里的那一句:散无有纪一样,就是没有的意思,无有不如己者,就是没有不如己者。

你如何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02子曰有朋自远方来)(2)

ok ,那么看完了这两个友通有的例子,我们再来看一个有通友的,《庄子·大宗师》里有:有亲,非人也,天时,非贤也。这里的有亲,其实就是友亲。有通友,有亲就是友情和亲情。回到我们今天的这句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有就是有的通假字,有这个字的本意就是互相协作,合作称之为友。

说完了这个有,我们再来看看后边的朋。很显然这两个字的意思虽然接近,但是绝对不一样。否则那就用一个字就好了。注意古人同门为友,同类同志才为朋。也就是说如果大家只是同学同事。或者说大家只是一起合作协作的关系,那么彼此之间就可以互称为友。只有大家互为同类,志向相投,三观一致,这样才可以称作为朋。所以记住了朋相对于友来说就更近了一步。

过去在革命时期,我们所说的同志。其实表示的就是朋的关系,而不是友。而且这个朋字的本身在说文解字里,就是作为凤凰的凤的一体字的解释为凤凰飞的时候,后边群鸟从之。因此这句话里在有的后面加上了一个朋,就引申出了一种拔高和赞美,描述出了一种有凤来仪来度化世人的感觉。

你如何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02子曰有朋自远方来)(3)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后边的“远”和“方”,远,不是指物理空间上的距离的远近的远,而是表达了一种深远,久远,渊源流长的意思。“方”不是一般的地方和方向。在先秦的时候,如果你说什么什么之方,什么什么一方。比如万国之方,在水一方,你一旦用了这样的描述,那一般都表明所谓的那个方就是说话的那个人,心向往之,想要去到的地方。注意一般都是一个理想中的地方,而非当下现实中眼前的地方。

然后就是这个来字,也不是简单的come 过来,在甲骨文里的这个“来”自看起来就是一个小麦的样子。它的本意其实也是小麦,但是注意,人家可不是一般咱们理解的普通的小麦,而是从天而降的神脉。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来,周所受瑞麦也,天所来也。诗经里也有,诒我来麰,意思就是赐予我天降的神麦吧。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啊,那个时候又没有杂交水稻,也没有现在的农业技术,突然发现了一种叫做小麦的这种农作物,能把人们养活,不用担心被饿死了,大家太开心了。所以把这个小麦就视为是上天赐给的,所以从天而降称之为来。在这句话里的这个来字。就有了一种从天而降降临人间的这种神圣的意思。在这里正好就对应了前面被神圣化了的这个朋。因此就可以引申为从天而降,汇聚于此的意思。

最后重点要解释一下的就是这个不亦乐乎的乐。如果读成了乐(le),那么你就无法正确理解这句话,真正的意思了。在这里要读成乐(yue),这个乐代表的是盛世之象的意思。乐是周朝皇室在祭天崇德的时候所演奏的一种乐器,不是民间的乐器,它代表着国家正在呈现出一种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的盛世之象。因此后来孔子就用礼崩乐坏来形容一个国家的颓乱。

经过我们上面对这句话的核心字的一个梳理,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这句话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这句话和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一样,同样没有主语和宾语,但是在看完了我们第一节的朋友应该就知道了,他们的主语其实都一样,都是行圣人之道的君子。那么这里就把这些行圣人之道的君子们比喻成了什么呢?从天而降,汇聚于此的朋。也就是凤凰他们在这儿结成了一种友的关系,也就是一起携手一起合作,这个是对他们的一种赞美。这些君子们志同道合,志向相投,又同样汇聚到。到了同一个地方,他们互相协作,一起携手干什么呢?当然是法度世人,行圣人之道,这就是这句话隐藏的宾语。

最后我们再来把这句话完整地翻译一遍,大家欣赏一下。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说,当成就圣人之道的君子们,就像神鸟凤凰一样,不断地从天而降,汇聚到同一个地方,他们共同携手一起行圣人之道,法度世人。那么这样的地方难道不就是我们心中所向往的那个理想的大同盛世吗?最后如果说上一节的学而时习之讲的是天时,那么今天的这节讲的其实就是地利。至于人和,别着急,那是我们下一节要讲的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上就是今天的论语正解版本,大家随缘取之。

关注我,我们一起把《论语》用正确的方式再打开一遍,解读论语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