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戏剧作品有什么(当安徒生遇见汤显祖)(1)

当安徒生穿越时空进入《牡丹亭》的世界,会发生什么?来自中国和丹麦的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脑洞大开,于是有了这样一个假设——将两个世界的故事融合到了一起。创意舞台剧《丹亭世芥》由此诞生,6月11日晚在大宁剧院精彩首演。

安徒生和《牡丹亭》,看上去很远,但《丹亭世芥》总设计人周雷找到了一个巧妙的连接点:植物。

安徒生的童话里,不只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美人鱼等有趣的人物,还有大量的植物存在:小意达的花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玫瑰花精、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蜗牛和玫瑰树……这些奇妙的植物,构成了安徒生的花园。而早在安徒生童话诞生200年前,在遥远的中国,汤显祖的《牡丹亭》在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凄美的爱情故事时,也运用了牡丹、柳树、梅花等意象,为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安徒生生前虽然未曾到过中国,但他在自己的作品《夜莺》中想象出一个中国皇帝的御花园。在十八世纪,御花园非常大,用精致的瓷砖砌成,里面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珍奇的花朵,美丽的花枝上还系着银铃。如果安徒生读过汤显祖的《牡丹亭》,他所想象的中国花园会有何不同?他的世界观会不会因此改变?

作为人类学学者和自然力研究院的创始人,周雷十分擅长跨文化、跨艺术门类的创作方式,他曾与智利萨满巫师、蒙古呼麦乐手、印度古典音乐人合作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个性融合在一起,总能产生令人惊喜的新形式和新风格。为了创作《丹亭世芥》的剧本,他赴汤显祖故里实地调研,并反复研读了《牡丹亭》的文本。当然,他还远赴丹麦追寻安徒生的足迹,并与丹麦小提琴演奏家安德烈斯·波利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丹亭世芥》里,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和《牡丹亭》的文本被并置在一起,让人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创作者在表达相同主题时呈现的多样性。

简洁的舞台,出自知名建筑师扎哈的学生胡永衡率领的T22团队,巨大的透明的投影墙,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演出一开始,丹麦钢琴家亚历山大·麦肯基、丹麦小提琴演奏家安德烈斯·波利特先后登场。他们赤脚闯入舞台,有些不真实,像是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人物。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舞蹈演员本杰明和爱玛、中国舞者吴艳丹也一一登场。和着音乐,他们在跳些什么?他们也许是安徒生或他笔下的人物,也许是杜丽娘与柳梦梅,也可能是一只鸟、一棵树、一朵花。

《丹亭世芥》最聪明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东方与西方文化符号的堆砌,音乐、舞蹈、影像、书法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员们精彩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借由植物这一引子,创作者们带领观众用一种新的眼光重观这个“小如草芥,大若须弥”的世界。

这部作品是极简的、跳跃的、充满哲思的,但并不晦涩。6月12日的首演现场,无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沉浸其中。安德烈斯和亚历山大还返场带来了名曲《查尔达什》,精彩的演绎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记者注意到,观众席里还坐着一些自闭症孩子,他们在家人的陪伴下观看了演出。在周雷看来,这样一场跨文化的创作和演出,正是一次从自闭走向自洽,从个人宇宙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过程。

《丹亭世芥》的创作和演出得到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首演结束后,作品还将于6月13日、15日分别在长江剧场、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2楼小剧场上演。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