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都是留守儿童,每天在老家似乎都在等待放寒暑假可以去广州跟爸妈团聚,而爸妈的关系有时候却非常紧张,经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可能现在看来是小事,但当时在广州很不容易开小卖部赚钱养家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长大,不容易,每一件可以省钱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一件事,于是在这种氛围下也不开心。
所以很不想去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好像带着伤痕。我们几个人在求学的时光是跟着爷爷奶奶住的,有时候需要去地里摘花生,挖番薯,在田地间玩耍,跟着隔壁间的小孩玩捉迷藏。在懵懵懂懂里,记住了些许还算愉悦的时光。
然而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也并不融洽,经常会影响到我们,加上那时候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好,争吵和不和睦时常发生,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远离这些烦心的事情,远离家里的这种烦躁的氛围。
每个人都是第一次当父母,有些人战战兢兢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有些人过分关怀让孩子找不到自由呼吸的空气。而我的父母,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放养我们,每个月寄学杂费和生活费好像已经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在学习和生活上,并没有给我们多大的建议与引导,只是有时候做的事情没有令他们很满意就一味地打击我们,以至于我长期以来的性格都是内向的,没有安全感的,又有点自卑。
在读初高中的时候,压力很大的时候,需要温暖与怀抱的瞬间,他们都不在身边,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每一次只能通过短短的电话线去连接那遥远的距离。记得高中有一次考试我写了一篇作文是关于思念的,思念爸妈唠叨的言语,渴望温暖的怀抱。然而并没有,就算寒暑假难得过去广州呆一两个月,他们也是忙着赚钱。
开小卖部家庭的孩子,经常要帮忙看店。而他们不单单只是卖东西,还会兼职一点其他的事情,比如在手机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候搞几个公用电话赚点话费,比如帮忙订做蛋糕等等。有一次我用自己的方式帮忙,然而不被他们认可,我妈性格又非常急躁,一上来就是一顿骂,话连着话,话比脑袋里想着都传播得快,咬牙切齿之间让你无法反驳。
于是我只能离开,说我不干了,这活我不会。然而过了几分钟,我爸过来跟我说,出来干活,不然你的学费哪里来的啊!而当时的我只能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默默地去接受他们想要我做的事。
不停地打击,直至现在,也经常跟我说,你做事要聪明一点,不要傻傻地被骗了。一听到这种话,我就选择了沉默而不想理会。有时候很羡慕别人,可以跟父母很亲近,把父母当成朋友,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心健康地成长。
而我现在跟父母的情感中间隔着一道隔阂,随着岁月流逝越来越坚固,之前就一直缺少的东西似乎也很难弥补。他们总是把自己看得特别不重要,并且时刻通过言语与劝诫把这种观念传达给我。而我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感。尽管读了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有时候还是会深深地被原生家庭所影响,还是不自信,还是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