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敢于创新,从古至今都是川剧一大特点明清时期,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四种声腔陆续从全国各地传入四川,为川剧所吸收,与本土灯戏一同组成川剧五大声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魅力川剧记者昨日从市川剧研究院获悉,川剧兼容并蓄的代表性成果“川剧昆腔(简称川昆)”,将首次在北京亮相,下周四,著名川剧艺术家晓艇、陈巧茹、刘芸、许明耻、任庭芳等将联袂赴京参加为迎接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而举办的川昆经典剧目展演届时,《鸳鸯谱·巧配》《牡丹亭·游园》《红梨记·醉隶》和《绣襦记·教歌闹街》4折好戏,将在恭王府大戏楼轮番上演昨日,记者分别采访了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和“二度梅”陈巧茹,了解到昆腔和本次展演背后的故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川剧昆腔下周将赴京展演?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川剧昆腔下周将赴京展演(川剧昆腔下周将赴京展演)

川剧昆腔下周将赴京展演

兼容并蓄、敢于创新,从古至今都是川剧一大特点。明清时期,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四种声腔陆续从全国各地传入四川,为川剧所吸收,与本土灯戏一同组成川剧五大声腔,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魅力川剧。记者昨日从市川剧研究院获悉,川剧兼容并蓄的代表性成果“川剧昆腔(简称川昆)”,将首次在北京亮相,下周四,著名川剧艺术家晓艇、陈巧茹、刘芸、许明耻、任庭芳等将联袂赴京参加为迎接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而举办的川昆经典剧目展演。届时,《鸳鸯谱·巧配》《牡丹亭·游园》《红梨记·醉隶》和《绣襦记·教歌闹街》4折好戏,将在恭王府大戏楼轮番上演。昨日,记者分别采访了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和“二度梅”陈巧茹,了解到昆腔和本次展演背后的故事。

晚清川剧吸纳昆腔 优雅带着泼辣

如今昆腔已是川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外来声腔,昆腔是如何融入到川剧中的?杜建华告诉记者,川剧中的昆腔源自江南一带的苏昆,据文献记载,清代中后期,广采博纳的川剧将当时的“流行歌曲”昆曲声腔纳入自己的声腔体系,川昆正式诞生。

“明清时期,昆曲是全国流行歌曲,四川人也同样喜欢。其实川剧在当时四川已极为流行,但还是用一如既往的开放姿态吸收了昆腔。昆腔传入四川之初是保持原貌演唱,后来到清朝晚期,随着专业昆班解散,部分昆腔艺人进入川剧班社,将一些昆腔戏带入川剧,同时,不少民间戏曲班社除演川剧外也兼唱流行昆腔。”杜建华介绍说。

昆腔融入川剧并非生硬移植,演唱语言首先有了变化,苏州话变成四川话。尽管从许多演出上看,川昆主要伴奏乐器仍沿用昆曲的笛子,打击乐也使用音色清脆秀雅的苏锣苏钵,但实际上川昆在昆曲的韵味中还融入了川人的泼辣。陈巧茹告诉记者,即使是同一段戏,用昆曲或川剧昆腔演绎,风味也大不相同:“前年我在成都图书馆和昆曲名家分别演绎《牡丹亭》,我演的川版杜丽娘明显和昆曲版不同,一招一式都是柔美中有泼辣,有了很多四川特色,雅俗共赏,可看性更强了!”

罕有完整川昆选段 名角精彩演绎

昆腔最初进入川剧,一般是将一折昆腔戏连戏带腔整个搬来演唱,但与川剧不适应的现象逐渐显露,因此,昆腔大多数被川剧艺人改为川剧的高腔或胡琴、弹戏来演唱,仅保留一两支昆腔曲牌,常用昆腔曲牌起腔,称作“昆头子”。陈巧茹告诉记者,川剧中“昆头子”不少,但完整的昆腔很稀有,本次赴京展演特意挑选出昆腔唱段较长的4折,但其中最长的也不过二三十分钟。川昆首次赴京展演是川剧界盛事,因此参演曲目和演员的选择格外重要。陈巧茹介绍说,选出这4折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昆腔唱段较长,也是因为川味儿浓郁,而且能够充分展示著名川剧“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的艺术魅力。

记者获悉,参加本次展演的演员皆是大师级川剧名家,晓艇是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陈巧茹、刘芸都曾两度荣获梅花奖,同时陈巧茹和任庭芳都是国家级非遗川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丑角大师许明耻也曾斩获国内外众多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