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1)

撰文 | 筱竹

编辑 | 张看看

图片 | 网络

“不知有多少夜晚她站在开着的窗子旁边,透过深蓝色的水朝上面凝望,凝望着鱼儿挥动着它们的尾巴和翅。……假如有一块类似黑云的东西在它们下面浮过去的话,她便知道这不是一条鲸鱼在她上面游过去,便是一条装载着许多旅客的船在开行。可是这些旅客们再也想象不到,他们下面有一位美丽的小人鱼,在朝着他们船的龙骨伸出她一双洁白的手。”

在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中,小人鱼公主的故事曾经震撼过许多人的心灵。为了赢得王子的爱情,为了获得像人类一样不灭的灵魂,小人鱼甘愿失去声音,忍受行走在刀尖上的痛苦,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希腊神话中,有时人鱼的形象也可能是海妖。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海妖塞壬(Sirens,有时是人头鸟身,有时是人头鱼身)。她们总是出现在狂风暴雨的海上,在岸边唱着凄美动人的歌声,媚惑往返海上的水手,使他们倾听失神而迷失心智,或者驱船来寻找她们而触礁沉没。到了中世纪,这种美丽而邪恶的雌性人鱼成为长期占据主流的形象:她们通常坐在岩石上梳理长长的头发,唱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甜美的歌。比如,德国传说及诗歌中常提及的金发美人鱼罗蕾莱(Lorelei),她就经常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时候出现在莱茵河畔,用她冷艳凄美的外表和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诱使船只撞上礁石。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2)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海妖塞壬

不过,并非所有西方传说中的人鱼都具有邪恶的本性。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丹麦童话《海的女儿》,其中的小人鱼就是天真、纯洁、痴情并为爱献身的典型代表。而在波兰,美人鱼是华沙的古老传说,也是华沙的象征。据说华沙的维普希河曾因水妖作怪而导致河水泛滥,祸害民生。后来有一对青年男女为除水妖,不惜牺牲自己,在水中两人合二为一,变成一条美人鱼,终于战胜水怪,为民除害。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将城名改取两人名字的合称“华沙”。同时,美人鱼的形象也成为华沙的城徽。

人鱼有雄性和雌性之分。大多数人认为女性人鱼是美丽的,而男性人鱼是丑陋的。据说他们虽然很长寿,却仍然会面临死亡,而且人鱼没有灵魂。

02 中国的人鱼

在中国,人鱼的形象在古籍中多有记载,通常被称为“鲛人”,外表是人头鱼身,长着四只脚。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南经》:“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山海经·海内北经》里还有“陵鱼”的描述:“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这里的陵鱼是半人半鱼的姿态,具有人的脸和手脚。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秦始皇的陵墓“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人鱼膏即指人鱼的油脂。晋干宝《搜神记》中记载的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说他们善纺织,哭泣时眼泪会化为珍珠。刘宋时,裴骃所著《集解》引述了自古对“人鱼”的解释:“徐广曰:‘人鱼似鲇,四脚。’正义广志云:‘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异物志云:‘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此中提到的人鱼,更多类似于具有人形的水生动物。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3)

星爷的电影《美人鱼》海报节选了《太平广记》中的记录为作品添加了几分神秘。

到了宋代,人鱼的形象变得与西方文化中的美人鱼非常接近。《太平广记》注引《洽闻记》中记载:“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03 日本的人鱼

在日本,人鱼通常以妖怪的面目出现。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类似人鱼的“矶姬”。她的下半身是鱼形,上半身是女性,身长约20至30米,脸很吓人:口裂开至耳朵,有尖锐的牙,而且头上长着两支鹿角,是相当可怕的海妖。她平时藏匿在狂风巨浪的海岸边,一有人靠近,就乘浪袭击,将人的身体从头开始扭转。

7世纪完成的《日本书记》里,提到“像人一样的异形之物”、“既是人也是鱼”。13世纪的《古今着闻集》描述人鱼“头部像猿猴,有着像鱼一样细细的牙齿”,而《古今奇谈莠句册》记载的人鱼“头部像人脸一般,眉毛眼睛俱全,皮肤很白,头发是红色的,红鳍之间有手,并且指间有蹼,下半身为鱼形”。

菊冈沾凉所著的《诸国里人谈》中,讲述了18世纪初在若狭国(今福井县)有渔夫加害人鱼而招致天灾的故事。宝永年间,乙见村的渔夫去海里捕鱼,发现有奇怪的东西躺在岩石上,它有着人类的头,胸前有鸡冠一样红色的肉褶,下半身是鱼的形状。渔夫看了觉得十分恶心,就拿起船桨把它打死了。结果海上掀起大风,海啸一连持续了十七天才停止,并且发生了大地震,御浅岳的山脚下到海边的地面都裂开了,乙见村也因此沉入海底。传言这条人鱼是御浅明神的使者,而地震和海啸是御浅明神为报复人类所为。

日本传说中的人鱼眼泪、肉、油脂、血都有不同的效用。肉和血通常是剧毒,但也能使人长生不老。人鱼之骨可以入药,是贵重的珍品。在若狭国还流传着著名的八百比丘尼传说,她因为吃了人鱼肉而活到八百岁,最后在后濑山的洞穴绝食而亡。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4)

韩剧《蓝色大海的传说》中全智贤眼泪可变珍珠,险些被炼鱼油,幸得男主搭救。

04 其他地方的人鱼

中东古国的叙利亚人和腓尼斯人祭拜一种美人鱼月亮神。叙利亚人称她为Atargatis,腓力斯人则称她Derceto。人们认为美人鱼管理着海洋,在为她修建的神庙中,教士甚至向其崇拜者贩卖捕鱼执照。

西南太平洋群岛上的美拉尼西亚人也有人鱼的传说。他们的美人鱼名为adaro,居住在太阳里,经由彩虹来到地球,平时隐匿于海上的龙卷风之中。adaro在美拉尼西亚人眼里是一种危险的生物,他们会袭击人类,使人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俄罗斯美人鱼神话包括住在海底的海王的女儿,名叫Rusalka 的水仙女会使游泳者溺毙,名叫Vodyany 的男水灵会跟着海员和渔夫。非洲人则相信鱼老婆和水巫婆的故事。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5)

人鱼探秘:

现实世界里有没有人鱼

究竟人鱼只是出现在神话传说中,或源自人们的虚构,还是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古罗马的自然科学作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曾记述:“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她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像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 或许,兼具人形和鱼身的奇异生物的存在,仍然是有待人类探索的未知领域。

01 作为海洋动物的人鱼

由于欧洲人鱼传说的影响,在开辟新大陆的大航海时代,从哥伦布开始,人鱼就成为航海家想要发现的目标。1493年,哥伦布这样描述曾在加勒比海看见的“美人鱼”:“在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海湾里,我看见了三只‘塞壬’,但它们远没有贺拉斯所描述的那么美丽。”一些西班牙史学家大量叙述了有关人鱼的传说,她们或是游弋于坎塔市连海(Mar Cantabrico),或是游弋于库巴瓜(Cubagua)和巴拿马沿海。

另一方面,在殖民地时期人鱼也是历史著作研究的对象。17世纪莱昂·皮内洛在其《天堂》一书中指出,美洲海洋里有半人半鱼的迹象,最后他援引了弗朗西斯科·埃尔南德斯博士和1534年航行于南海的船长迭戈·贝塞拉·德门多萨的见证,说他们看到了“一条鱼,大家都断定它是海神……它或是潜入水中,或是用手洗澡,它望着人们,好像具有思维力”。

根据后人研究,哥伦布等所谓的人鱼应该是海中那些与人相类的哺乳动物,比如海牛、海豹、海象和儒艮(一种生活在亚洲的海牛),因为它们具有乳房的胸部、灵巧的前肢,以及鱼一样的尾巴。在热带海域,当海生哺乳动物如海牛给幼兽喂奶时经常漂浮在海面上。而在较冷的地区,海豹喜欢在岩石上晒太阳,并发出奇怪的叫声。至于这些肥胖丑陋的动物为什么被误看成是美人鱼,则很可能是因为过去的海员和水手绝大部分是男性。设想一下,如果所有船员都是女性的话,那么人鱼的传说也许会被改写成“拥有美丽身姿的男性体”。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6)

02 考古发掘中的人鱼

1990年4月的《文汇报》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竭力设法找到这一当今考古学最惊人的发现,一个3000年前美人鱼的木乃伊遗体的由来。一队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边附近的一个放置宝物的坟墓里,发现了这一难以相信的生物。这一发现的消息是由苏联考古学家耶里米亚博士在最近透露给西方的。她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黑皮肤公主,下面有一条鱼尾巴。这一惊人的生物从头顶到带鳞的尾巴,计长有173厘米。科学家相信她死时约有100多岁的年龄。”

1991年7月2日,新加坡《联合日报》发表了题为《南斯拉夫海岸发现1.2万年前美人鱼化石》的报道。来自美国加州的考古学家柏列·奥干尼博士在报道中说:“这只动物是雌性的。大概1.2万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现。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被活埋,然后被周围的石灰石所保护,而慢慢转为化石。”化石显示,美人鱼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没有眼帘。

03 来自海底的活人鱼

1962年曾发生过一起科学家活捉小人鱼的事件,英国的《太阳报》、中国哈尔滨的《新晚报》及其他许多家报刊对此进行了报道。前苏联列宁科学院维诺葛雷德博士讲述的经过如下:一艘载有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的探测船,在古巴外海捕获一个能讲人语的小孩,皮肤呈鳞状,有鳃,头似人,尾似鱼。小人鱼称自己来自亚特兰蒂斯市,还告诉研究人员在几百万年前,亚特兰蒂斯大陆横跨非洲和南美,后来沉入海底……现在留存下来的人居于海底,寿命达300岁。后来小人鱼被送往黑海一处秘密研究机构里,供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7)

人鱼奇想:色欲之诱

在人类原始的宗教信仰中,人鱼本是海洋女神的化身。人们相信她管理着海洋,而向她许愿也会得以实现。但是到了后来,海神的形象逐渐由颈戴珍珠项链的曼妙女神,变成了手执三叉戟、呼风唤雨的男神,比如涅普顿和波赛冬。与此同时,对美人鱼的想象也从神话阶段的海神过渡成为民间传说中的海妖。在某种程度上,这似乎对应着人类文明从母系社会转入到以男权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人鱼的性别意象也因此被投射出全然不同的心理意涵。

被视作海妖的人鱼,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贺拉斯笔下的海妖赛壬,以及中世纪德国传说中的美人鱼罗蕾莱。这一类人鱼最突出的特质就是美丽、冷艳、性感而危险。她们或是出现在狂风暴雨之中,唱着凄美动人、令人心神迷醉的歌声;或是在天色晦暗不明之时出现在岸边,坐在岩石上梳理长发,同时梦幻般的凝视着自己镜中的影像。在西方艺术史中,有许多画家描绘过这样的人鱼形象。关于人鱼为什么喜欢梳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梳子和镜子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空虚。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8)

梳妆中的美人鱼《The Mermaid》,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绘(1905年)

然而,在美丽而梦幻的表象之下,潜藏的却是邪恶的诱惑和死亡的危险。她们被看成是没有灵魂却拥有魔力的物种,其出现会造成风暴、沉船和死亡。她们渴望看到凡人被淹死,有时也会引诱年轻人跟她们一同到水下生活。一个愤怒的美人鱼会报复得罪她的人,把他淹死,甚至用大水淹没那个人所在的村庄。最恶毒的美人鱼甚至会把人类当作猎物吃掉。我们在电影《加勒比海盗4》中看到的美人鱼群像,妖冶、美艳却又凶残暴虐,就是这一类人鱼想象的延续。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9)

星爷电影中的美人鱼就被派去色诱男主角,最后还成功了。

在东方的传说中,人鱼的意象略有不同,但依然是雌性的人鱼居多。比如《太平广记》中记载的“海人鱼”,“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在这里,人鱼成为可被人类驯养以供欲乐的工具。而日本的雌性人鱼“矶姬”则完全是以妖怪的面目出现的,她的力量足以将任何强壮的男性轻而易举地撕裂。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雌性人鱼,她们一方面是色欲和诱惑的象征,另一方面又具有邪恶、狂暴的力量。她们的出现像大海一样充满魅惑、难以预测,也像大海一样残暴无情。她们是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某种女性原型,代表着性感而危险的、具有摧毁性的女性能量,也投射出男性无法驾驭的欲望和恐惧。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10)

人鱼奇想:唯美之殇

西方传说中的人鱼在美丽这一点上是始终不变的。也许是从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开始,妖媚性感的传统美人鱼形象得以颠覆,而唯美浪漫、纯洁天真的美人鱼则成为另一种主流的人鱼想象。可以理解,对长年漂泊在海上、终日与男性为伴的水手来说,人鱼的传说很自然地会带有性的诱惑色彩。然而,对于终年生活在陆地上的人类而言,人鱼的故事则更多地具有来自海洋的梦幻色彩和神秘气息。

人鱼的美丽意象,一方面可以视作人们对自然幻化之美的憧憬,另一方面则折射出在俗世中无法全然实现的爱的理想。人类,尽管拥有“不灭的灵魂”,但在现世中却受到物质法则的限制,不得不面对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的痛苦。而传说中没有灵魂却拥有超能力的人鱼,在这一点上恰好和人类形成了心理上的互补。比如,《海的女儿》中痴情的小人鱼,正是为了获得一颗不灭的灵魂,情愿以自己的声音为代价,喝下巫婆的魔法药水,来换取一双可以在陆地上行走的人腿,最后为爱牺牲,变成了大海的泡沫。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11)

《海的女儿》之后,美人鱼与人间男子的爱恋主题一直持续下来,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许多民间传说中都提到美人鱼与人结婚的故事。大多数情况下,男子偷走了人鱼的帽子、腰带、梳子或镜子。当这样东西被妥善保藏的时候,人鱼就失去了回到海里的自由,只能跟他一起生活。而一旦她找到自己的失物,就会回到海里。有些男人是因为贪恋人鱼的美色而想娶她们,也有一些人是想借用美人鱼的超能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美人鱼也想找人类做丈夫,不仅仅是为了爱,也因为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得到一个灵魂。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12)

世界闻名的海的女儿美人鱼雕像,已经成为丹麦的象征。

无论如何,人鱼与人类相遇相恋的故事常常有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谷崎润一郎的短篇小说《人鱼叹息》、岩井俊二的长篇小说《华莱士人鱼》、唐娜·乔·娜波莉的奇幻小说《海妖悲歌》、高桥留美子的漫画《人鱼之森》,等等,都延续了人鱼之恋的浪漫和悲情。即使在《加勒比海盗4》中,来自危险凶悍的人鱼族的小美人鱼,最后也因为爱流下了珍贵的眼泪。

有关人鱼之恋的故事,另一个共性是人鱼牺牲的主题。人鱼来自大海,其下半身的鱼尾在海洋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而一旦来到陆地上则成为脆弱的象征。但另一方面人鱼通常又具有人类的情感与愿望,她们渴望爱,渴望灵魂的永恒。在人鱼身上,这种人性与自然性的界限混淆带来了梦幻般融合的美感,也带来了理想化的爱和纯洁的牺牲。

深海人鱼的传说(来自蓝色海洋的奇幻生灵)(13)

韩剧中具有超能力,为爱痴狂,忠贞不移,漂洋过海,追逐几世的美人鱼。

由于渴望获得灵魂而陷入凡间的爱恋,又为了神圣的爱而甘愿自我牺牲,这样的故事母题,与其说是美人鱼这一奇幻的生灵缺少灵魂和爱,毋宁说是投射出人类自身想要透过爱情的结合来获取不灭灵魂的渴望。在人鱼之恋唯美、浪漫的幻想和悲情的结局中,在人鱼为爱牺牲的主题中,往往承载着人们关于爱的理想和悲伤,以及永远无法磨灭的超越现实的渴望。

作为陆地文明的主宰者,人类自古以来就对海洋的梦幻、神秘、变化莫测寄予了许多的想象。而人鱼,这一来自海洋的生灵,则为我们的奇想提供了具体有形的意象。无论是早期宗教信仰中的海洋女神,还是在狂风暴雨中出现的、魅惑人心的海妖,都透露出人类想要征服大海、探索未知的渴望。无论美人鱼是象征着情欲的诱惑和死亡的危险,还是代表唯美的爱和纯洁的牺牲,都离不开人们像大海一般波涛汹涌的潜意识能量的涌动。莎士比亚曾写道:“大海看似凶残 实则仁慈。”或许,我们的潜意识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