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分土窑和石窑两种,土窑施工步骤:切土(即在土山坡适合位置切掉一部分土方,切出一个里面)、掏洞(水平向里,开间尺寸即为窑洞拱的跨度,进深即为窑洞前后洞深)、互通(二个窑洞之间横向掏一水平洞将二个窑洞连通,一个洞作里间在洞前立面安窗户,另一个洞作外间在洞前面安入户门)、掏烟洞(垂直打洞将窑洞与窑顶部土方打出垂直洞作烟囱,窑顶烟囱部位再倒扣一打掉缸底的瓷质缸排烟用)、内装修(垒锅台、盘炕、铺地、抹灰刮白等)。住的多年后如果土质有下沉裂缝的话,再在窑拱里侧上旋。这种施工工艺造就了土窑在外形上是埋伏于土地内,院子是下沉式院子,窑顶有大约2到米厚的土层(这么厚土层一是保证受力能形成拱的受力状态不至于塌方,二是保证雨水不会渗透窑顶土方而窑内发生漏水),土窑埋藏在土地内,所以就有了冬暖夏凉的特点,如果不是窑顶那一个倒扣的瓷缸大问冒烟,外人有时候还真不注意这里有一户人家。

再说说石窑的施工步骤,找一块相对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平整土地、根据窑洞开间进深尺寸,挖基槽,基槽土方直接扔弃堆积在窑洞开间范围内,基槽开挖好后,砌毛石基础,将窑洞开间范围内土方根据窑洞高度拍成一个圆拱形状作为石窑洞的底模,再土拱上旋石窑洞壁及洞顶(拱形,石块要上厚下薄倒插安砌,再用小石块把大石块外侧缝隙插紧敲实),石拱旋成后再把作模型的土拱土方掏出来扔在石拱旋的上方当保温层和防雨水渗透,其余门窗内装修等基本同土窑施工工艺。这样的施工工艺造就了石窑在外形上是突出地面的,这就比土窑要敞亮明亮,采光好,但相对不如土窑冬暖夏凉。

土窑基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工艺,石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的工艺。

窑洞为什么是特色建筑(窑洞建筑文化)(1)

土窑洞室内

窑洞为什么是特色建筑(窑洞建筑文化)(2)

石窑洞室内

窑洞为什么是特色建筑(窑洞建筑文化)(3)

石窑洞室内

窑洞为什么是特色建筑(窑洞建筑文化)(4)

石窑洞室内

窑洞为什么是特色建筑(窑洞建筑文化)(5)

石窑洞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