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降太快会出现什么症状(发现血压升高后的正确应对措施)(1)

体检或是就诊时发现升高了,我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我们简单认识一下何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内血液压力过高,是常见的全身血管性疾病。有的患者血压已经很高了,但没有不适症状,有的患者可有头痛、头晕、头胀、眼花、疲劳、心慌及后脖子、后背僵硬感,或是流鼻血等等症状。高血压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大约占90%,主要是跟遗传,环境,肥胖,长期服用的药物,不健康的生活状态等等有关,没有具体的病因。原发性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肾、眼底周围血管的病变,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内。继发性高血压是指有明确的病因,去除了病因后,血压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高血压不能根治,但是规范治疗,能很好地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因其对身体重要脏器的伤害。

血压高降太快会出现什么症状(发现血压升高后的正确应对措施)(2)

发现自己血压高出正常值,我们该怎样应对呢?

一.再测几次血压。

血压受外界干扰因素很多,比如情绪、作息情况、药物、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血压的波动,高血压并不是靠一次的测量血压升高就能诊断为高血压的,而应该是在首次发现血压异常后重复测量几次,非同日,并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测量方法无误,多次测量血压均高出正常范围,那就需要考虑高血压诊断的可能了。

二.区分出自己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常常因其他疾病而引起,肾实质性、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更高,而病因常被忽略以致延误诊断。所以发现血压升高以后一定要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有的医院有专门的高血压专科门诊。)

三‬.积极‬认真对待,及时‬就诊‬。通过‬医生‬的‬帮助‬,明确‬自己‬的病因‬,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如果‬只是‬血压‬偏高‬,身体‬重要‬器官‬没有‬受累‬,平时‬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先‬改善‬生活‬行为‬(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减轻‬并‬控制体重‬、少吃盐、补充‬钙‬和‬钾‬,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保持‬生活规律、避免持续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睡眠等等‬,坚持‬几个月‬未能取得满意效果,及时启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原则较复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压‬控制‬标准‬需‬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尽‬相同‬,医生‬也‬是‬分别‬选择‬适合‬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血压高降太快会出现什么症状(发现血压升高后的正确应对措施)(3)

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就像“细雨润无声”一样慢慢地侵害着我们的心、脑、肾 、大血管、眼睛等重要器官!需进一步检查。

一般检查:体重指数,血压。

心血管系统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等。

肾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

眼睛: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同型半胱氨酸。

具体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检查。

持续的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全身血管损害,严重时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并发症等。

高血压患者需要坚持生活方式治疗,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不仅可以‬预防‬或‬延迟‬高血压‬的‬发生‬,还可以‬降低‬血压,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用药,不要随便停药、换药,也不能吃吃停停,自己‬想当然‬地‬服药‬。

养成自己在家监测血压并记录的习惯,一旦血压过高或过低,需要及时‬就医‬调整‬。

总结:

高血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疾病,后边会进行相应的疾病知识介绍,今天文末进行一个简单总结:

当发现自己血压异常,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都是血压的筛查方式。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压水平分级(后边会涉及到)都是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调整生活行为习惯,按医嘱服药,监测血压,定期复诊,有效控制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1、小剂量起始治疗,逐步加量。

2、优选长效制剂,达到平稳降压。

3、合理联合用药,增加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4、结合患者病情个体化治疗。

血压高降太快会出现什么症状(发现血压升高后的正确应对措施)(4)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1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