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历史风云激荡,思想魅力永恒。在温州城区的郑振铎纪念馆里,有那么一份杂志,被誉为中国第一本社会学杂志——《新社会》,它见证历史变迁,充满革命激情。如今《新社会》发刊词复印版正裱在郑振铎纪念馆的第一单元——书生报国数十载。

当代五四青年的代表人物(他手创这份进步杂志)(1)

“《新社会》由郑振铎、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共同创办,发刊词则是郑振铎先生撰写的。”站在《新社会》发刊词前,郑振铎之孙郑源介绍,《新社会》对于五四运动意义重大,它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进步思想,揭露社会黑暗,唤醒民众,并开始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增强民众对新的社会理论的认知。“《新社会》见证五四运动的历史,也是郑振铎一生辉煌事业的起点,《新社会》的原件被珍藏在国家图书馆。”

思想启蒙

寻求科学和民主的精神

郑振铎,1898年出生于温州,他系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曾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1958年10月18日,郑振铎因飞机失事遇难殉职,享年60岁。

郑源介绍,高祖父非常注重郑振铎的学业,从小就安排郑振铎读私塾,后来就读于三官殿巷永嘉高等小学、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今北京交通大学)学习。

“郑振铎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那年,从温州到北京求学的。课余时间,他常常会去一些图书阅览室,大量阅读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还认识了同样热爱文学的瞿秋白,并成为挚友。1919年暑假,郑振铎回到温州,与姜琦、周守良、马孟容等发起组织了永嘉新学会等进步团体,参与创办了《救国讲演周刊》《新学刊》,为温州新文化运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郑源说,“这为后来创办《新社会》刊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积累了大量人脉。”

暑假后,郑振铎返回北京,继续参加各类运动。当时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与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筹划创办《新社会》旬刊。

当代五四青年的代表人物(他手创这份进步杂志)(2)

开宗明义

渴望创造民主的新社会

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秉承着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为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而向西方寻求真理,以郑振铎、瞿秋白为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创办的《新社会》同样如此。

1919年11月1日,《新社会》创刊,在北京一青年会所属“社会实进会”刊行。郑源介绍,郑振铎承担了刊物主要的编辑、校对、出版事务,同时也是刊物的主笔之一,他亲自撰写了发刊词。

《新社会》发刊词上有这么一段话:“我们是向着德谟克拉西,一方面以改造中国的旧社会的。我们改造的目的就是想创造德谟克拉西的新社会,自由平等。”郑源解释,“德谟克拉西是英语的音译词,指的是民主。爷爷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自由平等的新社会,这也是五四运动的核心思想。”

发刊词开篇写道:“中国旧社会的黑暗,是到了极点了,它应该改造。”郑源说,发刊词也提到了“我们改造的方法,是向下的,把大多数中下级的平民的生活、思想、习惯改造过来;是渐进的,以普及教育作和平的改造活动;是切实的,一边启发他们的解放心理,一边增加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

当代五四青年的代表人物(他手创这份进步杂志)(3)

追梦前行

曾多次登门请教陈独秀

在《新社会》问世后,郑振铎和耿济之多次登门拜访了陈独秀,陈独秀建议更改体例,使其更适合“工商界”阅读。郑源说,当时《新青年》发表观点,评价“《新社会》是现在一个最具有进步最切实的杂志。”

郑源介绍,后来郑振铎又在陈独秀的指导下写了《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和《再论我们今后的社会改造运动》,分别发表在了《新社会》的第3期和第9期。郑振铎指出,青年们应该“学那俄罗斯的青年男女的‘去与农民为伍’的精神”。在第12期的《学生的根本上的运动》一文中,他再次强调“我亲爱的同学们去到田间和工厂里去!”反复强调辛亥革命脱离工农的历史教训。郑振铎当时还在论文《新文化运动者的精神与态度》中,公开大力号召新文化运动者应该向马克思和列宁学习“实践的精神”和“彻底坚决的态度”。

郑振铎对于俄国的社会变革也深有感悟,并表示自己社会改造思想的时候引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来宣传觉醒、团结工农的重要性。

当代五四青年的代表人物(他手创这份进步杂志)(4)

传续精神

致力社会进步的使命担当

“进前!进前!进前!不管它浊浪排空,狂飙肆虐,我只向光明的所在,进前!进前!进前!”这首刊发在《新社会》创刊号上的《我是少年》,是郑振铎发表的第一首新诗。叶圣陶曾评价《我是少年》一诗“可以说是当时年轻一代觉醒的呼声”。他始终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活力,彰显了郑振铎一生致力社会进步的使命担当。

“人们之所以钦佩郑振铎,他之所以获得这么多成就,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对他的重要影响分不开,同他一生致力于社会进步的使命担当分不开。”郑源说,当前浙江省都在致力建设共同富裕,从郑振铎这代人身上可以吸取前进的动力,特别是青年,要以正青春的奋斗激情,担当起社会进步的使命,努力促进人民共同富裕。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