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的长大,是靠一次一次的蜕壳后,身体不断增长、增粗而长大白对虾一生需要50多次的蜕壳,而每一次的蜕壳,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对虾脱壳的防治方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对虾脱壳的防治方法
白对虾的长大,是靠一次一次的蜕壳后,身体不断增长、增粗而长大。白对虾一生需要50多次的蜕壳,而每一次的蜕壳,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当出现连续蜕壳不遂、大量偷死的现象时,一定是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必须要尽快找到原因,及时处理。否则损失巨大。
首先我们看一下白对虾的蜕壳机理,然后再探讨蜕壳不遂、偷死的产生因素和预防措施。
一、白对虾的蜕壳机制
1、变态蜕皮:主要是指白对虾幼体时期的蜕皮(壳),由于虾体幼小,且形态变化大,另外其外皮不像成虾时那么坚硬,故常称为“变态蜕皮”。主要是指白对虾在四个幼体期(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形态上变化。幼体期以后虾壳增厚变硬,称之为壳。
2、成虾蜕壳:南美白对虾幼虾以后,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白对虾会不断地蜕壳。蜕壳是白对虾生长发育的结果,当机体组织生长及营养物质累积到一定程度,白对虾必然要蜕壳。正常情况下,每蜕壳一次,虾体会明显增长。但是,蜕壳也不一定都会生长,比如说营养不足时,虾蜕壳反而会出现负增长。
3、蜕壳的作用:主要是虾体增大;另外,蜕壳的同时还可以蜕掉附着在甲壳上的寄生虫和附着物;蜕壳还可以使残肢再生。
4、蜕壳的时间:对虾蜕壳一般在夜间进行,蜕壳时间很短,几乎是在瞬间完成的。
实际上对虾蜕壳前,下面新的软壳已经形成。刚蜕壳的虾体软弱无力,静伏在池底;幼虾经过数小时后,新壳就会逐渐增加硬度,而成虾需要1-2天时间。
给我们的启示:白对虾在蜕壳时的抵抗力是最弱的,白对虾在蜕壳时,自残(被其它虾吃掉)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蜕壳需要足够的营养积累,否则会蜕壳不遂或软壳;如果底部环境很差,蜕壳期的白对虾最容易感染细菌等疾病。
研究表明,在28℃时,仔虾、1-5g幼虾和15克以上成虾的蜕壳间隔时间分别是30-40小时、4-6天和2周。而且越接近野性的亲虾产下的幼虾,一般养到成虾后,它的蜕壳周期是农历初一和十五,和潮汐也是有关的。蜕壳虽然说是对虾的个体行为,但是对群体而言,脱壳有明显和潮汐相关联的周期规律性,大潮期间蜕壳较多。
5、蜕壳频率:对虾一生中要蜕壳50多次,从无节幼体发育到仔虾要蜕皮12次,从仔虾到幼虾要蜕壳14-22次,幼虾到成虾还要蜕壳18次。
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取决于蜕壳频率(两次蜕壳间隔)和增长率(蜕壳后虾体的增长和增重)。一般来说,其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1-6厘米时生长较快,6-8厘米较慢,8厘米以上又开始加快。
二、影响白对虾蜕壳的主要因素
一般在较高水温虾,对虾代谢加快,池塘水质、塘底环境、放养密度、天气变化、光照和光周期、营养、药物等都影响着对虾的蜕壳。
1、池塘水质:大家都知道,“好水好虾”。没有良好的水质,白对虾无法正常生长,也就无法正常蜕壳,蜕壳偷死现象就会经常出现。生长不正常、体质弱的虾,蜕壳无力,经常出现蜕壳不遂、或蜕壳后软壳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偷死现象也就自然增加。
2、塘底环境:特别是幼虾、成虾阶段,白对虾蜕壳时是静卧底部的。当塘底环境很差,比如大量腐败菌滋生,虾蜕壳后,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疾病。另外,底部环境差,有害物质量较大,引起蜕壳虾缺氧、中毒,导致白对虾蜕壳不遂、偷死。
3、放养密度:适宜的放养密度,是提高养殖成功率、实现高产的必要手段。密度过大,白对虾的自残率会大大增加。特别是在蜕壳时,正在蜕壳的虾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任何抵抗力,非常容易受到攻击。鱼、虾等动物,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正在蜕壳的白对虾杀死。
我们经常在现场听到养殖者反应,下了不少苗,结果也没有达到高产的目标。在里面有一部分是动物自残,导致养殖数量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南美白对虾的自残性还是蛮强的。因此,放养密度、水体透明度都会影响到白对虾的自残率。
4、天气变化:天气骤变、台风等,会引起虾的应激反应,出现应激性蜕壳。由于是应激性生理变化,有时难免营养缺乏,导致蜕壳不遂。
一般来说,高温、低温、或水温变化很大的情况下,都可能引起白对虾的应激性蜕壳。
5、营养平衡:营养失衡,是白对虾蜕壳不遂、偷死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上述各种状况、包括没有提及的情况,都会引起白对虾代谢紊乱、异食、应激等生理反应,最终影响到与蜕壳相关的营养积累或生理活动,导致蜕壳不遂、偷死现象发生。
三、防止白对虾蜕壳不遂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白对虾蜕壳不遂问题,注意保持虾体健康是最关键的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要多方面配合。
1、保持充足的采食。采食,是虾获取各种营养素的最主要来源。这要求一是饲料品质要好,营养供应均衡;二是消化利用率要高。饲料本身的消化利用率要好,同时,要调整白对虾的胃肠道,在减轻肝胰腺负担的基础上,增加肝胰腺、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
建议的方法是,经常拌喂促进白对虾肝胰腺、肠道功能、提高虾免疫力的有益菌。
2、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改底,保持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处于较低的水平,减少对虾的危害作用;保持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处于较高水平,利于有机质分解和利用;维持平衡的藻相、菌相,保证养殖水体中有充分的溶解氧,及时消纳残饵和粪污。
建议方法是,定期改底,化学改底与生物改底结合,重要的是使用安全、高效、成本适宜的产品与技术;定期补充养殖水体内的有益微生物群,使之处于优势种群状态,抑制有害菌对虾体的侵扰。
3、注意天气变化。从事水产养殖,多少还有点看“天老爷”的脸色吃饭的味道。特别是虾的生物学特性,幼虾到成虾阶段,蜕壳基本上是在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左右。因此,在此之前要及时泼洒或拌食电解质多维,根据水体情况补充钙镁。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蜕壳不遂的现象。
极端天气变化,例如台风、降温、高温等,要及时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并追踪天气变化情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是防止白对虾蜕壳不遂的正确做法,不要等问题发生了再补救,那样成本、损失都会增大。(本文转自【农牧生态循环实践者】。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白对虾蜕壳不遂防治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