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相信我们在学习教育心理学部分时一定会经常见到这两个字,那就是同化,下面老师为大家区分一下它们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它们的含义。


教师考试教育学比心理学简单吗(关于教育心理学中的)(1)


一、皮亚杰的“同化”

皮亚杰在阐释心理发展理论时,用“同化”这一概念来解释认知发展的。他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比如,已有的认知结构是鸟是有羽毛、有喙、会飞的动物,会把麻雀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变化。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还是前边的例子,有一天去动物园接触到了鸵鸟,动物园管理员告诉我们它也是鸟,这时就需要把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会飞去掉,所有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二、奥苏贝尔的“同化”

奥苏贝尔在解释遗忘的理论时认为,遗忘实际上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用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发生遗忘,从而提炼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负担,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用于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他认为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者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比如先前学习了水果,后继学习了苹果,水果代替了苹果,从而使苹果发生了遗忘。

三、“概念同化”

在教育心理学分类学习理论部分,我们学习过知识获得的三个途径,首先便是理解知识,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存储方式,所以学习概念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个体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即个体从大量的例子出发,从他们的实际经验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概念同化是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原有概念来理解一个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比如学习了感觉的概念,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后对于知觉概念的理解就非常容易了。

四、“同化性迁移”

在学习迁移时,我们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所以就类似于前边皮亚杰所说的“同化”。

文章转自:http://wuhu.off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