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毛玉凤

云南省罗平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高一语文组备课组长。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巩彦芬 / 责编:梁音

审校:罗莉 / 美编:易沐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是让国人吃上米饭,保证粮食安全;覆盖全球梦,是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

——袁隆平

我们一半买别人的芯片,尽管我自己的芯片价钱低得多。我不能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

——任正非

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在上海举行,吴孟超是中方主席。日本医学代表团带来了一个摄制组,来专门拍摄吴孟超教授的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吴孟超一口答应。

——央视采访

2021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央视新闻

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布局未来研究院精选试题。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 “新课标大语文” 微信公众号。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以小见大(作文解析携手世界)(1)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国际理解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 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试题提供四则材料,第一则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造福国人,保证粮食安全;造福人类,提升全球水稻产量;第二则是企业家任正非不做孤家寡人,放眼世界,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的精彩论断。第三则是吴孟超院士欣然接受日本代表团拍摄手术全过程要求的故事,彰显了当下新时代交流、共享、互鉴的发展理念;第四则是央视采访中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关于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中国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的发言,表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四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关心世界、关心人类命运的理念,考生须在此基础上展开写作。

2.典型任务的限制。“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何感想?” 这个任务要求考生准确、全面、深入地理解四则材料内涵,要针对材料有感而发;“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提醒考生结合上述材料展开写作,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价值意义、达成措施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可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3.价值判断的限制。“让国人吃上米饭,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这些信息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以综合材料内涵,选择合适的写作角度。可以根据题干提示信息,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建成的方法措施等;可以从博爱的角度谈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从国际视野和国际眼光的角度谈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可以从个人和国家的担当角度谈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考生也可以在审读清楚四则材料内涵后,综合立意。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对材料的关注点不同,产生的感受和思考便不同。考生可以结合对袁隆平院士的梦想谈感受,重在赞美博爱情怀的难能可贵,继而谈谈对如何才能拥有博爱情怀的个人思考……可以借企业家任正非的言论,回顾历史,在对比中谈谈故步自封,妄自尊大的危害,肯定倡导待时而动合作共赢理念的重要性……可以从吴孟超先生的小故事中感受谈携手合作的大家气度、开阔胸襟……可以从米锋的言谈大国担当情怀的责任感,倡导携手世界,竭尽己能,助推世界解决难题,共同发展进步。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针对材料写自己的感想,写成记叙文或散文;也可以针对材料写自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解题】

本题属于材料组合式新材料作文,重点考查对材料进行综合理解的能力,联系现实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其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考生审题时可用求同存异法,求同时为了综合整合,存异是为了在求同的基础上发散。四则材料都是与考生日常备考主题相关的素材,学生较为熟悉,会有话可说。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秉承博爱情怀,让世界充满爱。

2.携手世界,共建美好未来。

3.心怀世界,挺身担当。

4.美美与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偏题立意:

1.中国医学领跑世界。(断章取义,不能综合理解材料。)

2.禾下乘凉梦,我的梦。(同上。)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同上。)

4.中国抗疫成效多。(同上。)

……

【下水文 】

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老先生为我们绘就的世界大同愿景,给出的和谐万邦方案。适逢盛世,无论是从袁隆平院士水稻覆盖全球梦到吴孟超院士毫无保留的分享,还是从企业家任正非的国际。

意识到中国向全球供应疫苗的担当,无不体现这样的理念:携手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有“博爱”情怀。

回看历史,总有愿意将自己给出去的人: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解救贫穷垂死者的路上驱驰,从塞尔维亚到印度,建起一座座“仁爱传教会”;“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四个月完成300余次手术是……看今朝,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让国人吃上米饭;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提升全球水稻产量,造福人类……他们将不竭的爱全心捧出,照亮世界,也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筑牢了精神基座。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有大国担当精神。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6亿剂次,同时,已向全球供应了累计3亿剂次的疫苗,为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乘着世界持续强劲发展之风崛起的中国,扮演着担当的角色。你看:中国无国界医生、维和部队、抗疫救援队……他们远离桑梓,只为护佑全球和平安宁;你看: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在东南亚一带延展,只为让周边发展中国家共享中国发展红利;“多边主义”“绿色发展理念”“中国方案”……只为给全球发展瓶颈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助推全人类拓展发展空间,构建起牢不可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有开放的胸襟。

不做一个孤立于世界的人。要与世界先进企业共同建立人类的信息社会,而不是孤家寡人建立信息社会。这是任正非的清醒理智,也是他的国际视野和开放胸襟。1986年,第一届中日消化道外科会议,吴孟超一口答应日本医学代表团拍摄他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的要求……揆诸苍穹之下,总有人一味求“异”,竭力奉行“单边主义”,挑衅“多边主义”;大力为“霸权主义”开路,打压“一带一路”……此时,我们在挞伐“求异者”之时,也不要忘记巴尔扎克那句话“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极少数不和谐的声音就像那朵凋零的花,并不能影响春天的到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世界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世界人民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我盼望世人以博爱情怀为羽,以共融共享为翼,勇担大国责任,同世界携手,定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日臻完善,绘就人类同心向好,美美与共的新时代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