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7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8%,这一增速高于海外普遍预期。海外媒体和专家认为,最新外贸数据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为中国经济继续稳健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为什么只用30年左右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出口为什么在全球地缘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依旧强劲增长?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解释“中国出口之谜”!

近日,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出口之谜:解码“全球价值链”》新书面市,深度、全面解密中国出口奇迹,上市仅一周就位列当当网经济类新书第一名、京东网社科类新书总榜第七名。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向晨评点认为,该书结论“与现实非常一致”,也为其他追求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思路。

外贸出口模式有哪些 外贸奇迹是如何炼成的(1)

《中国出口之谜》邢予青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奇迹”

《中国出口之谜》开门见山,首先就指出:“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全球出口的冠军,世界高科技产品出口第一大国。”

特别是,当中国在2009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出口国时,中国只是一个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的GDP还不到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一半。因此,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近乎奇迹。

为解释这一出口奇迹,中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大多侧重于分析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中国实施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国内外贸易自由化进程,以及出口导向型外国直接投资等因素。

对此,《中国出口之谜》直言不讳:按照古典比较优势理论,中国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或低技术产品,为何中国却向发达国家出口大量的高科技产品?中国没有一个国际知名的运动鞋品牌,为什么却是世界第一大运动鞋出口国?为什么生产力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中国企业,可以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等世界上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

传统经济理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中国出口之谜》超越了上述理论,首次以“全球价值链”为框架,揭示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品牌和市场营销网络对中国出口奇迹形成的决定性作用,阐述了“全球价值链”如何推动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机制。

中国企业深度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取得了三个明显的溢出效应。

第一种溢出效应来自品牌。例如,随着日本休闲时装品牌“优衣库”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流行,贴有“优衣库”标签的中国制造服装就顺利地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市场。

第二种溢出效应,来自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日本东芝公司很早就发明了一种硬币大小的磁盘,可存储5G内容,但是不知道如何让它商业化。苹果公司在设计第一款iPod音乐播放器时,需要一种能够存储几百首歌曲的小型硬盘。2001年,苹果公司的职员访问东芝公司时,看到了这块小磁盘,立刻就看出这就是iPod需要的存储器,于是用1000万美元获得了这些驱动器的独家购买权。类似的著名案例还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康宁公司发明了大猩猩玻璃,很薄却坚固抗划,但是多年来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在朋友的介绍下,乔布斯发现大猩猩玻璃最适合做iPhone屏幕,大猩猩玻璃从此成为康宁公司的摇钱树。

东芝和康宁作为苹果的供应商,从苹果产品的溢出效应中,获得了巨大商业利益,这就是“第二种溢出效应”的生动说明。

第三种溢出效应,来自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建立的全球批发和零售网络。作为跨国公司的指定供应商,中国企业一旦加入全球价值链,它们就无须承担在国际市场销售产品的财务负担和市场推广成本。比如,在沃尔玛的6万家供应商中,80%以上来自中国;沃尔玛的全球采购办公室就设在中国深圳。中国供应商与沃尔玛之间的分工,使中国供应商无须在营销、批发和零售方面进行固定投资,也不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了解美国消费者的喜好以及美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2001年,沃尔玛进口了95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到2013年,沃尔玛从中国的进口额增长了近5倍,激增至491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的10%。如果这些中国企业不是指定的沃尔玛供应商,它们对美国的出口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猛增5倍,也不可能利用沃尔玛遍布全美国的零售网络,轻而易举地把商品卖到美国的千家万户。

该书认为,这三种溢出效应是决定中国出口奇迹的关键因素。

解剖两部“苹果”手机发现秘密

该书作者曾经“解剖”了相隔十年的两部iPhone手机,探究全球价值链的秘密。

2008年,iPhone 3G上市。作者发现,iPhone 3G几乎所有的主要部件都由非中国公司提供。日本东芝公司提供了闪存、显示模块和触摸屏;韩国三星公司生产了应用处理器和SDRAM-移动DDR;基带、摄像头模块、射频收发器和GPS则来自德国英飞凌公司。iPhone 3G的物料清单共计178.96美元,这就是该手机的生产成本。这些公司生产的零部件都被运到富士康位于中国深圳的工厂,组装成最终产品,然后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在iPhone 3G价值链中,中国工人承担了增加值最低的组装任务,从每部iPhone 3G的组装服务中获得6.5美元的收入,仅占iPhone 3G生产成本的3.6%。

2018年,苹果推出了首款售价超过1000美元的智能手机iPhone X。参与iPhone X价值链的中国企业,比十年前显著增加。根据《中国出口之谜》分析,中国所有参与iPhone X制造的企业,一共贡献了104美元的增加值,约占iPhone X总生产成本409.25美元的25.4%。

具体而言,在iPhone X总计409.25美元的制造增加值中,美国贡献了18.7%,韩国贡献了25.8%,日本贡献了19.3%。韩国对iPhone X的制造增加值贡献最大,其次是中国、日本和美国。尽管中国企业获取的增加值有了显著增加,但iPhone X所有核心部件仍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制造。

相隔十年的两个“苹果”,折射出“中国制造”的顽强前进,其中每一分每一厘的进步,都来之不易,是多少人心血汗水的结晶;同时也可看出,全球产业竞争,是多么无情,正如苹果公司的CEO蒂姆·库克所说:“我们做制造业的方式是,观察所有国家,看看每个国家都有哪些技能,我们挑选最好的。”

《中国出口之谜》写道:一个企业一旦加入全球价值链,就像进入了一条动态的学习曲线,获得的学习机会,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装配手机、缝制牛仔裤、缝制鞋子等低增加值的工作,是中国企业最初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切入点。有些学者担心,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能会掉入全球价值链的“低增加值陷阱”;但是,中国企业在各个行业的技术升级现象令人印象深刻,表明“低增加值陷阱”在中国并不存在。

中国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顶端冲击

“全球价值链”是跨国公司主导的战略设计,目的是成本最优、效益最大。优秀的中国企业,当然不会长期甘居下游,也要努力向价值链高端冲锋。

《中国出口之谜》写道:通过采用全球价值链战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国和最大的手机出口国。现在,全球五大智能手机品牌中有三个是中国的品牌:华为、OPPO和小米。这三家公司尽管在技术上依然存在不足,需要依赖进口,但现在已经成为手机价值链的主导企业,并建立了自己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中国本土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崛起,以及中国企业在 iPhone价值链上的升级,表明中国企业有能力进入价值链中技术和增加值更高的阶段。

另外,中国政府实施的促进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政策,为中国企业成功参与全球价值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政策营造了一个支持性环境,不仅鼓励跨国公司将中国企业纳入其价值链,而且为中国企业作为指定供应商或装配商参与全球价值链打开了机会之窗。加工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和加入世贸组织,是促使中国转变为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心的三个最重要的政策举措。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也受益于中国政府提高物流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积极发展交通和电信基础设施的政策。

【问答】

“我是唯一注意到

这句话的经济学家”

《中国出口之谜》作者邢予青,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曾任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能力建设和培训部部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教授、芬兰中央银行访问研究员、世界发展经济学研究院访问研究员、联合国大学高等研究院访问研究员等。《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邢教授。

问:为什么是您,而不是别人,别的更有名的经济学家,想到用这一理论来解释“中国出口之谜”?

答:中国过去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为经济学研究开辟了非常大的空间。我同意一种看法:现有经济学理论,无法全面解释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奇迹。就我的研究领域国际贸易而言,我认为自李嘉图以来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出口之谜。

我喜欢观察经济活动、经济现象。我研究的问题和兴趣,都源于我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观察与思考。我研究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出口奇迹的灵感,就来自于我十几年前买的一部iPhone 3G。当我在欣赏新买来的手机时,我看到了手机背后的一行字“Designed in California by Apple Assembled in China”(由苹果公司在加州设计在中国组装)。我当时的反应就是,乔布斯为何不用“Made in China”这种说法呢?

我就从拆解苹果手机开始,研究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出口奇迹的关系。现在许多人在讨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时,都喜欢引用“由苹果公司在加州设计在中国组装“这句话。但在当时,我是唯一注意到这句话的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尔曼曾经说过,大部分学者具有理论导致的失明。意思是学者具有思维定势,习惯于从现有理论出发来解释世界。这样就对一些反常的现象视而不见。例如,2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今天依然是一些经济学家在解释中国出口奇迹时笃信的教条。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