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我就听说过一本神书,名曰《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那时的我只听过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名字,还没怎么听过他的音乐,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厉害。我只是在想,这本涉及数理逻辑、人工智能的书,最后选择写这么一位音乐家来阐述艺术与数学之间的关联,其中必有玄机。虽然直到今天我还没有读这本书,但慢慢地听了一些巴赫,逐渐了解赋格、卡农,偶尔不明觉厉地看看别人对着谱面分析作曲技巧之后,大抵也开始明白,为何总有人要用「In Bach We trust」来装逼,为何总有人说巴赫其实是个数学家。当然,我并没有认真研究过巴赫的作曲技巧,但这完全不妨碍听他的音乐,毕竟除了形式上的严谨和多变,巴赫曲子本身的音乐性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1)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 作者:[美] 侯世达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2)

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前的巴赫,他在此工作 27 年,并长眠于此

如何欣赏巴赫的音乐?这是个太大的问题。如果你能识谱,又有闲心,大可把巴赫的谱子拿来细细研究一番,其中的精妙设计定会让你赞叹不已。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要为听懂巴赫,去学习五线谱,研究各种作曲理论。其实只要能从音乐中体会到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已经很好了。

那么,应该从什么曲子开始听呢?想必巴赫迷们十有八九会祭出大名鼎鼎的《哥德堡变奏曲(Goldberg Variations)》。讲真,这套宏大的变奏曲被硬生生地整成了人人都录过唱片的流行曲,绝对算得上现象级的古典乐了。别看它现在这么火,这首巴赫晚期的作品(1741 年发表)在他逝世后很久都无人问津,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公开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并录制了唱片后才为人们熟知。随着古尔德(Glenn Gould)独具一格的演奏,《哥德堡变奏曲》进一步爆红,越来越多的钢琴家都进行了自己的演绎。巴赫在其中运用了很多复调音乐的技巧,同时也进行了不少创新,最重要的是,它足够好听、足够亲切,很容易就拉近了听者与巴赫的距离。也正因为如此,在许多电影里你都能找到它的影子:《沉默的羔羊》里一脸血的汉尼拔沉浸在第 7 变奏中,《英国病人》里护士在废墟中随手弹出咏叹调主题,《爱在黎明破晓前》里从地下室传来了悠远的第 25 变奏......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3)

《英国病人》:护士在倾倒的钢琴上投入地弹奏咏叹调主题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4)

《爱在黎明破晓前》:地下室里传来羽管键琴的声音,二人和着第 25 变奏翩翩起舞

《哥德堡变奏曲》原名叫《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Ari-amit Verschirdenen Ver nderungen),当初巴赫在创作它的时候就对这部作品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一首为音乐爱好者消遣用的各种咏叹调以及变奏」。「哥德堡变奏曲」这个名字则是为巴赫写第一部传记的福克尔(Johann Nikolaus Forkel)根据其创作背景改的。哥德堡( Johann Gottlieb Goldberg)是巴赫的一个学生,他也是俄国大使凯瑟林伯爵(Count Hermann-Karl von Keyserling)手下的演奏家。相传伯爵在莱比锡的时候深受失眠困扰,时常让哥德堡在深夜为自己演奏,以打发漫漫长夜。在一次和巴赫的会面中,他希望作曲家能为哥德堡创作一曲柔和中带有一丝活泼的键盘乐(当时主要是用羽管键琴演奏),以使他在失眠的夜里保持愉悦的心情。于是巴赫便以他之前写过的萨拉班德舞曲为主题,创作了 30 首变奏,由哥德堡给伯爵演奏。凯瑟林伯爵被其深深打动,为表感激,送给了巴赫一个装满 100 金路易的金杯。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5)

羽管键琴是巴赫时代的主要键盘乐器之一,别看它长得像钢琴,其实是一种拨弦乐器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仅见于福克尔的记载,故而很多人也怀疑是其杜撰的。无论这个故事真伪如何,就如打动伯爵一样,《哥德堡变奏曲》让如此多的人沉醉其中,足见其魅力所在。在 20 世纪被重新发现后,无数演奏者用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方式通过《哥德堡变奏曲》表达着他们心中的巴赫,也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其中。

《哥德堡变奏曲》极富形式感,巴赫围绕主题进行了 30 个变奏。每三个为一组,每一组都是由一个抒情性较强的变奏、一个炫技性较强的变奏和一个卡农变奏组成。曲式风格则包含了咏叹调、前奏曲、托卡塔、卡农、赋格和各类舞曲等,也无怪乎被誉为「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别听下不同演奏者所演绎的选段,感受巴赫音乐的魅力吧。

Aria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6)

J.S.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 Zhu Xiao-Mei / 2007

《哥德堡变奏曲》的咏叹调主题(Aria),来源于巴赫 1725 年为妻子安娜(Anna Magdalena)所作的小曲集(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Bach)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全曲舒缓动听,尤其是最后由连续的 16 分音符推进的高潮,到一切重归于沉寂。《哥德堡变奏曲》中的「变奏」主要就是基于这个主题的低音线条进行变奏,也即变奏中每小节的第一个低音与主题相同或类似。

朱晓玫的版本是我最常听的。这位在法国知名度颇高的中国钢琴家,依旧保持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从小喜爱钢琴的她,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场,但只要有机会就会偷偷练琴。移居巴黎后,她一直独居,过着近乎隐匿的生活,只有一架钢琴与之相伴,弹奏《哥德堡变奏曲》,几十年如一日。在巴赫的音乐中,她找到了与道家思想相通的地方:「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在此安利一下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与巴赫类似,她一生历经沧桑,从贫苦到辉煌,对一切都已泰然处之。这让她的演奏既忠于原作,也蕴涵了自己的人生体悟,让人体会到无边的平静。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7)

纪录片《朱晓玫与哥德堡变奏曲》(又名:一位中国钢琴家与巴赫)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8)

2014 年,朱晓玫成了第一位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巴赫墓)独奏的钢琴家

Variatio 5. a 1 ô vero 2 Clav.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9)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The Historic 1955 Debut Recording) / Glenn Gould / 1992

要说把《哥德堡变奏曲》弹红的,还得是古尔德。这位钢琴怪才因弹奏巴赫而出名,其离经叛道的弹法也颇具争议。1955 年录制的这版速度极快,不得不说带有初出茅庐的炫技成分。第 5 变奏大抵最能体现这种速度,一个年轻人的青春就这样在黑白琴键上肆意飞扬。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10)

Glenn Gould 就是这么帅

Variatio 18. Canone alla Sesta. a 1 Clav.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11)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 Rosalyn Tureck / 2008

除第 30 变奏外,《哥德堡变奏曲》每组的第三首曲子都是卡农。所谓卡农(Canon),就是各声部拉开一定时间距离和音程距离、不断前后呼应、互相模仿的复调音乐模式,这也是巴赫时常会用到的技法。第 18 变奏是一段三声部的 6 度卡农,可以反复听到相同的主题出现在不同的音高上,仿佛在你追我赶地嬉戏。

「巴赫女祭司」图雷克(Rosalyn Tureck)的版本算是教科书般的弹奏,一个音一个音认认真真弹,非常适合想把曲子听「清楚」的人。虽然少了些感情的演绎,但原汁原味的巴赫大抵就是这样的罢。

Variatio 25. a 2 Clav.: Adagio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12)

Goldberg Variations / András Schiff / 2006

第 25 变奏是所有变奏中最长的一曲,同时也被公认为最具思想性,很多人把它看成是整部变奏曲的核心。抒情的风格和大量半音阶的运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神圣的上帝和众人虔诚的祷告,听来让人心境颇为宁静。席夫(András Schiff)的弹奏比较接近巴洛克原味,清晰且极具穿透力。

Variatio 30. a 1 Clav. Quodlibet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13)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 Wilhelm Kempff / 1994

我很喜欢听第 30 变奏,它并不是卡农,而是所谓的集腋曲(Quodlibet)。据说巴赫家族聚会时,大家在唱完严肃的众赞曲后,为了娱乐,会各自唱起流行的民间小曲,混在一起,有种滑稽的效果,这便是 Quodlibet。在《哥德堡变奏曲》接近尾声的地方,巴赫就开了这么个小玩笑,他把几首德国民歌的旋律用对位的方式组合在了一起。其中包括《我离开你太久了,快来吧,快来》和《卷心菜和胡萝卜让我想逃,要是妈妈煮肉,我就会留下来》(话说这歌名也真够接地气的)。想必当时的人听着应该觉得很好玩,而我从中听出了一种走向高潮的辉煌感觉,这可能也是音乐跨越时空的魅力吧。

肯普夫(Wilhelm Kempff)这版和古尔德大抵是两个极端,连奏的运用让曲子更加柔和,如行云流水般向前。大家有兴趣可以听下他弹的咏叹调主题,去掉了装饰音,少了些巴洛克的味道,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Aria da Capo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最佳版本(聆听巴赫音乐的正确姿势)(14)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1981 Digital Version) / Glenn Gould / 1993

《哥德堡变奏曲》最后的尾声,又回到了咏叹调主题,一头一尾,意味深远。巧合的是,古尔德的成名与死亡也与《哥德堡变奏曲》首尾呼应的形式如出一辙。1981 年古尔德重录了哥德堡变奏曲,时隔二十多年,当年的青春狂放变成了此刻的沉静内省,古尔德放慢了速度,像是在回顾自己一生。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他在结尾处去掉了倒数第二个低音,更显结束的悠远,仿佛一切都归于无尽的沉寂。这是他生前发行的最后一张唱片,1982 年,古尔德因脑溢血去世,走完了五十年的孤独一生。

(古尔德 1981 年重录版的视频在网上有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


对《哥德堡变奏曲》有兴趣的童鞋,还可以换换口味,听听羽管键琴、吉他、弦乐和管风琴等乐器的演绎。我就很喜欢 Dmitry Sitkovetsky 改编的弦乐三重奏版。不同乐器、不同演奏者的诠释也反映出巴赫这部作品的经典永恒,这就是顶尖的艺术!

关于文中涉及的具体音乐,大家可以根据演奏者和专辑名去搜索聆听。

,